“产妇目前出现胸闷、憋气症状,持续出血,血压90/60,血氧90,心律……考虑是否有羊水栓塞可能,立刻吸氧!”
年10月31日下午,一场紧张有序的“23周中期引产”急救演医院上演。
此次急救演练模拟一位23孕周产妇中期引产引发羊水栓塞的危重情景,伴随着谢峰院长的到来,演练就此拉开帷幕。
从模拟患者急诊科就诊,急诊护士根据主诉及生命体征的测量对患者病情的识别,及时呼叫产科医护人员的接诊开始。
医院在接收患者的第一时间立即启动应急抢救预案,谢峰院长对整体救治流程进行了现场考核,从医护人医院那一刻,呼叫在岗医生、二线、三线,期间吸氧、心电监护、抽血化验等一套规范的急救操作流程有条不紊地展开,上下联动,争分夺秒,为产妇争取生命时间。
伴随着产妇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胎儿娩出,产妇出血止住,抢救成功。
当大家以为抢救结束的时候,谢峰院长突然提出:
“如果出现产妇心跳骤停,如何处理?”
只见麻醉科的医护人员立刻熟练地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紧接着产科的医护人员训练有素地进行胸外按压“01.02.03.04.05……”参加胸外按压人员轮换操作,经过几个循环下来,患者终于抢救成功。
在模拟抢救过程中,谢峰院长对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点评,随时指出问题,对于大家在抢救中的知识和操作手法给予完善、总结、凝练,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抢救水平。
通过这次演练,在抢救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强化,把知识和技能训练成为“肌肉的本能反射”,一旦遇到各种危急情况,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就可以马上做出反应,也使得医护之间的配合进一步加强,做到各司其职、忙而不乱,为产妇和初生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抢救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最强的那一个,而是取决于最弱的那一个,这就是所谓的“木桶理论”。因此每个人、每一步以及相互配合都很重要。
在整个演练和考核过程中,产科医生护士表现淡定,从病人交接,汇报病史,病人治疗等操作上非常熟练、到位,病人处置及时合理。
紧张的演练结束后,各科医护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种临床指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谢峰院长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及总结,团结协作、医护人员反应迅速,操作熟练,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协调能力较强,迅速抢救产妇生命等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通过这种应急实战演练提高了产科,乃至全院各大科室的应急意识、急救水平,锻炼了急救队伍,及时发现不足与问题,进一步提高本院医务人员预防、抢救能力,加强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意识、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团结协作,更好地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