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君按:“医疗事故”—媒体介入—媒体被指缺乏基本医疗常识—导致医患矛盾激化。类似的中国式医疗报道再次在今日上演。“湘潭产妇死亡”从新闻价值上无可厚非,但报道是否存在缺乏基本医疗常识和社会伦理引发了争议。智汇君为此选了两篇有关评论,诸君可自行判断。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评论员唐驳虎
“湘潭一产妇剖腹产后大出血不幸离世”的新闻成了这个周三上午整个中国互联网最轰动的话题。新闻本身及其反响这里就不累述了。笔者在这里只简要的说明两个问题。
首先,一看到描述,“孕妇死亡时满口鲜血”,笔者立刻想到了羊水栓塞(最后的诊断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个孕产科最凶险的恶魔,人类医学至今未能攻克的疑难病例。
简而言之,羊水栓塞就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从子宫创口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由于羊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质(胎儿胎脂、胎粪、毛皮)和粘液中的抗凝成分。
首先,污染物质进入血液,会引发全身大面积急性感染、导致肾衰竭;特别是这些有形物质随血液循环进入在肺从而形成栓塞,肺泡丧失换气功能,引起肺动脉高压。继之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呼吸窘迫、心跳呼吸骤停,甚至心衰竭。
同时,由于羊水中粘液含有破坏凝血因子的物质,造成产妇产后正常的大出血无法凝结,即使输入大量的鲜血也常常无法纠正血流不止;而有形物质对毛细血管的栓塞,又很有可能引发不可控制的全身弥漫性大出血,有时还伴皮肤、胃肠道及尿道出血。以上四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有极大的可能导向死亡。
引发这个急症的原因一般是子宫收缩过强,导致胎膜破裂,羊水从子宫创口进入血液循环。至今人类医学的产前检查对此仍没有找到查出先兆的办法,也就没能研究出足够的措施来预防。然后胎膜破裂后病人发作很迅速急迫,抢救往往来不及。
羊水栓塞的发作率虽然只有大约两万分之一,但孕妇和胎儿死亡率高达80%,是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也是至今残存的孕产妇死亡主因。
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在医学昌盛的今天有孕妇死亡的现实。但其实孕妇分娩的风险,虽然在当代医学帮助下大大降低,即使在发达国家,孕产妇死亡率也有约十万分之十左右,也就是万分之一。
其中在发达国家,孕妇死亡原因近一半是羊水栓塞引发的大出血和急性感染。而在非洲,那些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0万分之也就是百分之一的地方,则主要是难产和不安全堕胎。
就中国而言,全国万分之二,大城市不足万分之一的孕产妇死亡比例总体来说已经很低,但落在任何一个家庭仍是天崩地裂般的大悲剧。
至今为止,在地球这颗行星上,人类医学还没有找到产前检查确认羊水栓塞风险的办法,属于不可预知极难抢救的医学难题,做手术之前都会告知这种不可抗力及可能性,并由病人和家属在手术协议书上签字。笔者这里要说,每一个孕妇都很伟大,向母亲致敬。
从目前视频报道和描述的分娩和抢救过程来看,因胎儿个头过大,医生一开始建议剖腹产,家属坚持顺产;后来产妇太痛(子宫收缩过强),被迫转为剖腹产,婴儿生下后,发现羊水已经进入血液循环,产妇陷入危险。
有准备的剖腹产恰恰是减少和避免羊水栓塞的最有效方法。切开子宫瞬间吸引器首先是吸羊水,刀口是安全可控的,因为有止血钳钳夹,可以防止羊水进入静脉血管。
家属对医学不了解,没有及时同意转为剖腹产,这是导致羊水栓塞未能避免的主要原因。而在病情告知后的家属的进一步应对失措,则是孕妇死亡、未能救活的直接原因。
医生根据病情发展,建议切除子宫保大人——这是应对严重羊水栓塞,不得已抢救的关键之一,主要是为了能减少羊水、胎膜与主创口的接触面,并迅速止血,简而言之,要保命必须摘子宫止血(而不是媒体报道的切子宫引发大出血)。
同样是由于家属对医学不了解,医生下达病危通知,建议摘子宫保大人,家属特别是媳妇的婆婆反对,说“这以后还怎么生二胎,做不了就转院”。可这时还能转院吗?
根据临床医学博士徐蕴芸的描述,医院救回过一例羊水栓塞患者,切除子宫,光输血就输了一万多毫升,是人体血量的两倍多,相当于50多个献血者所献的全部血量。最后救活了孕妇,但胎儿没有保住。
而且这是在医院医院,得益于北京这个超级城市的多个血站资源。很多小城市整个血站都没有备有这么多的单一血型血源。
在这个县级妇幼保健院,医生们在家属阻挠关键救治措施的情况下,用尽了一切可行的抢救举措,还请来市里专家进行协商。整个事件过程中,院方积极抢救,进行了多次病情告知与沟通。
实际上,当天下午,整个湘潭市医疗系统都在为抢救这位孕妇在努力,四处调集血源。专家团队从下午1点一直抢救到晚上9点,可谓是尽了全力,尽到了救死扶伤的医者天职。
如果已经确定患者死亡,医护人员撤离也是正常情况,没得说患者已经死了一堆医生护士要留下来围着守尸的。何况是家属情绪激动的情况下,都站在那里乖乖的等着挨打么?
当然,家属遇到这种天崩地裂的悲剧,说什么做什么,甭管对不对,心情可以理解。但一些媒体这么报道,就是严重的不及格。
媒体人其实是一个“奇特的存在”(笔者一媒体同行语),既然声称“负责报道一切”,这就要求报道者是个通才。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上通才早已不存在了。
限于时间,往往很多连门都没入的媒体人就开始根据自己极有限的学识、很狭窄的知识结构体系(相对复杂的世间万物来说)开始对着世界夸夸其谈了。
没有见识并不可耻,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通才。可耻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用几分钟就能了解的一些浅显常识都不去了解,就去哗众取宠,用震撼性、爆炸性的新闻标题引发公共话题,制造更大的社会矛盾。
家属可以没有医学知识(当然事先有所了解的话最好),但受过高等教育的记者,在承担“社会公器”这一神圣身份的时候不应没有。事先不知道很正常,可以快速的简单学习一下,请教一下专家。
既然要在互联网上以“社会公器”的身份去传播新闻,为何不本应先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本身快速了解一下?再请教一下各路专家的多方观点?有了一些基本的常识和了解,再对这个问题发声,这总共花不了几分钟时间。
尤其在医患矛盾突发的今天,自称“社会公器”“道德良心”的媒体记者在报道这些案例时要格外谨慎,不要轻易直医院的责任。最起码,要先咨询一下专业医生和医学界学者,不要闹出“羊水栓塞为何没有事先检查出来”的无知笑话。
这些工作不做是一个媒体在技术上的缺失;故意不做,制造话题煽情,达到炒作目的,无端加剧社会不安,则是道德上的无良和无耻。
医患关系走到今天,虽然各方面都有很大关系,但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也是其中推波助澜、无中生有的很重要一环。还记得八毛钱治结肠闭锁、助产士缝肛门、医院“烤婴儿”等等剧情反转的事件吗?
愿逝者安息,愿无谓的纷争不再。愿医者救死扶伤,愿记者肩负正义。愿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都能有职业操守、道德良心。
————————————————————————
文/丁香园
根据媒体报医院的采访,将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医患双方的陈述以要点的方式陈列如下
湘潭产妇死在手术台医院称已尽全力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张建平陈莎)
张女士8月10日中午12点在湘潭县妇幼保健院破妇产产下1名婴儿;
12点30分左右,护士通知产妇丈夫刘先生,称产妇出现大出血的情况,需要输血,让其签字;
13点30分左右,护士通知他,称出血情况没止住,要其赶紧去买止血药;
15点,医院请来市里专家进行协商;
17点,护士通知刘先生,称产妇大出血,必须切除子宫;
21点,显示家人听人议论说产妇已经死亡,拍打手术室大门,一个自称是代理院长的人,说产妇仍在抢救,有脉搏。
23点,刘先生撬开手术室的大门进入手术室,发现妻子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满口鲜血,眼睛里还含着泪水,医护人员不在现场,房间里有一些不明身份的男士在吃着槟榔,抽着烟。
医院工作人员,陈述如下:
患者8月10日上午11时许进入手术室,行剖宫产,12点05分,顺利产下婴儿。随即出现产后大出血,13点,检验科电话报告,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纤维蛋白原检测不出,初步诊断羊水栓塞;
14:20分,患者在手术台上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积极抢救,5分钟后心跳呼吸恢复;
湘潭县医院会诊,15时左右,医院会诊专家到达该院,认同羊水栓塞的诊断。建议切除子宫;
副院长与患方交待病情并签字以后,17:15分切下子宫;
21时左右,切除子宫以后,仍未能抢救成功,院方宣布死亡;
患者死亡后,该院副院长与患方在手术室门口沟通,被围攻;
23时左右患方,强行破门,冲入手术室。此时院方已经完成尸体护理,人员撤出手术室;
媒体所述得吃槟榔者是因为冲击原因,脱下工作服在值班室内的医务人员。
——————————————
我们将医患双方的陈述放在上面,不做评述。要不是看到一段视频,本不打算推送这篇文章。
华声在线等媒体的报道中,特别强调死者赤身裸体没有尊严。破腹产的产妇在手术室赤身裸体怎么算没有尊严,难道穿着衣服动手术吗?
没有尊严的是有人冲进手术室,拿摄像机对着躶体死者拍摄,最后还具体在电视台公开播放!这样的记者、编导好像从来没有学习过新闻伦理,应该被永远清除出媒体队伍才对。
另外,从13点诊断羊水栓塞到17点签字同意切除子宫,死者的亲人一直不同意签字,因为希望将来可以生二胎。最后,是他们叫来了媒体,让自己挚爱的亲人,暴露在媒体的摄像机下,哭天抢地对着摄像机控诉,极其丑陋的挟尸要价嘴脸,让人一阵阵的恶心。
******
健康智汇:
专注医改、医疗、保险、康复、养老,凝聚智慧于此,打造健康产业投资前哨。
每周栏目:
独家原创文章+精选优质作品+行业资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