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权威发布年新出生婴儿万,
TUhjnbcbe - 2021/8/9 22:43:00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13569.html

来源:CCTV13

日前,卫计委正式发布《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告》显示,全面两孩*策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年全国新出生婴儿数为万人,比年增加万人,总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年,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过45%,达到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面两孩*策实施情况符合预判,出生人口数量平稳增加。

图片来源:央视

以下是《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的攻坚之年。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个,比上年减少个。其中:医院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个(由于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见表1)。

医院中,医院个,医院个。医院按等级分:医院个(其中:医院个),医院个,医院个,医院个。医院按床位数分:医院个,-张医院个,-张医院个,-张医院个,医院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乡镇卫生院个,诊所和医务室个,村卫生室个。*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个、县(区、县级市)级个。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个、县(区、县级市)级2个。

(二)床位数。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0万张,其中:医院.9万张(占76.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万张(占19.5%)。医院中,医院床位占78.3%,医院床位占21.7%。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39.5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5.8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2.8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年5.11张增加到年5.37张。

(三)卫生人员总数。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3万人,比上年增加47.9万人(增长4.5%)。

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0万人,其他技术人员42.6万人,管理人员48.3万人,工勤技能人员80.9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万人,注册护士.7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44.7万人(增长5.5%),其他人员数见表2。

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2万人(占58.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万人(占33.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7.1万人(占7.8%)。与上年比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总数减少0.6万人(见表3)。

年末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2.2%,大专占39.3%,中专占26.5%,高中及以下占2.0%;技术职务(聘)结构:高级(主任及副主任级)占7.6%、中级(主治及主管)占20.6%、初级(师、士级)占61.4%、待聘占10.4%。

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31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5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51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31人。

(四)卫生总费用。据初步核算,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9亿元,其中:*府卫生支出.3亿元(占30.0%),社会卫生支出.7亿元(占41.2%),个人卫生支出.9亿元(占28.8%)。人均卫生总费用.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2%。

二、医疗服务

(一)门诊和住院量。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9.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4亿人次(增长3.1%)。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8次。

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2.7亿人次(占4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7亿人次(占55.1%),其他医疗机构2.9亿人次(占3.7%)。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9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0.32亿人次(见表5)。

年医院诊疗人次28.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7.2%),医院4.2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2.8%)。

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8.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4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2.7%,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8.0%),年住院率为16.5%。

年入院人数中,医院万人(占77.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万人(占18.3%),其他医疗机构万人(占4.6%)。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增加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万人(见表5)。

年,医院入院人数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4.2%),医院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5.8%)。

(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3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其中: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与上年持平(见表6)。

(三)病床使用。年,医院病床使用率85.3%,其中:医院91.0%。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医院上升0.6个百分点)。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4日(其中:医院9.6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下降0.2个百分点。

三、农村卫生

(一)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年底,全国个县(县级市)医院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县级卫生监督所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8万人。

年底,全国3.99万个乡镇共设3.7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4万张,卫生人员.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22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2.8万张,人员增加4.3万人(见表8)。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由年1.24张增加到年1.26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由1.32人增加到1.36人。

年底,全国56.0万个行*村共设63.9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2.0万人、注册护士11.6万人、乡村医生93.3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25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0.2万个,人员总数减少1.2万人(见表9)。

(二)农村医疗服务。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10.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入院人数.4万人,比上年增加.0万人;病床使用率82.0%,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0.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3亿人次;入院人数3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5人次和住院1.6床日。病床使用率60.6%,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4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略有下降,病床使用率提高0.7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与上年持平。

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8.5亿人次,比上年减少0.4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人次。

四、社区卫生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41.1万人,平均每个中心46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1.1万人,平均每站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1.7万人,增长3.4%。

(二)社区医疗服务。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5.6亿人次,入院人数.7万人,医疗服务量比上年增加(见表10);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6.3万人次,年入院量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5.9人次和住院0.6日。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6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4.5人次。

五、中医药服务

(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个,比上年增加个。其中:医院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8个。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个(见表11)。

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万张,其中:医院87.7万张(占84.8%)。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7.6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5.8万张。

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7.5%,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3.3%,乡镇卫生院占94.3%,村卫生室占62.8%。

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61.3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增长5.6%)。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8.2万人,中药师(士)11.7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有所增加(见表13)。

(二)中医医疗服务。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增长5.8%)。其中:医院5.8亿人次(占59.9%),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4亿人次(占15.1%),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4亿人次(占25.0%)。

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0万人,比上年增加.5万人(增长9.6%)。其中:医院.7万人(占86.7%),中医类门诊部2.1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万人(占13.2%)。

六、病人医药费用

(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5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5.0%,按可比价格上涨2.9%;人均住院费用.7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1%,按可比价格上涨2.0%。日均住院费用.8元,上涨幅度高于人均住院费用2个百分点(见表15)。

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7元)占45.5%,比上年(47.2%)下降1.7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5元)占34.6%,比上年(36.8%)下降2.2个百分点。

年各级医院中,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3.9%(当年价格,下同),人均住院费用上涨2.0%,涨幅比上年有所下降,低于医院病人费用涨幅(见表15)。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2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9.7%,按可比价格上涨7.6%;人均住院费用.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0%,按可比价格上涨2.0%。与年相比,门诊费用涨幅上升,住院费用涨幅下降(见表16)。

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费(74.6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69.6%,比上年(68.9%)上升0.7个百分点;药费(.4元)占人均住院费用的41.8%,比上年(43.1%)下降1.3个百分点。

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63.0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8%,按可比价格上涨2.8%;人均住院费用.8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8.7%,按可比价格上涨6.6%。日均住院费用.2元。

年,乡镇卫生院药费(34.5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54.8%,比上年(54.2%)上升0.6个百分点;药费(.3元)占人均住院费用的44.0%,比上年(45.4%)下降1.4个百分点。

七、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7万例,死亡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性肝炎、肺结核、梅*、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5%;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性肝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8%(见表17)。

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7/10万,死亡率为1.3/10万。

年,全国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8万例,死亡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7%。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5%(见表18)。

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9/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

(二)血吸虫病防治。年底,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个;达到消除、传播阻断、传播控制的县(市、区)分别为个、个、个;年底现有病人5.5万人,比上年减少2.2万人。

(三)地方病防治。年底,全国克山病病区县数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个、个,现症病人3.8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个、53个,现症病人61.1万人;碘缺乏危害县数个,消除县个。地方性氟中*(饮水型)病区县数5个,病区村数个,控制村数个,氟斑牙病人.1万人,氟骨症病人.3万人;地方性氟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数个,控制县数个,氟斑牙病人.7万人,氟骨症病人.2万人。

八、妇幼卫生

(一)妇幼保健。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6%,产后访视率94.6%。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有所提高(见表19)。年住院分娩率为99.8%(市99.9%,县99.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市与去年持平,县提高0.1个百分点)。

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1.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1.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2‰,其中:城市5.2‰,农村12.4‰;婴儿死亡率7.5‰,其中:城市4.2‰,农村9.0‰。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表20)。

(三)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9.9/10万,其中:城市19.5/10万,农村20.0/10万。与上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见表20)。城市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19.7%、羊水栓塞占8.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2.8%、合并心脏病占12.7%;农村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26.1%、羊水栓塞占11.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9.5%、合并心脏病占9.0%。

(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年全国共为4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3.5%。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九、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

(一)扩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根据各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报告(下同),截至年底,全国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个,对26类16万份样品进行监测,获得监测数据.6万个;在个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监测点,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试点工作。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年,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6万个,从业人员.5万人。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1万户次,依法查处案件件。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5.2万个,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27.5万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监督检查13.3万户次。全国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被监督单位8个,从业人员9.4万人。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户次。依法查处生活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案件件。

(四)消*产品和餐具饮具集中消*卫生监督。年,全国消*产品被监督单位个,从业人员人。消*产品监督检查户次,抽检件,合格率为95.3%。依法查处案件件。年,全国餐具饮具集中消*服务单位个,从业人员4.7万人。监督检查14户次,依法查处案件件。

(五)学校卫生监督。年,全国被监督学校19.7万所,监督检查30.0万户次,查处案件件。

(六)职业病防治机构和放射诊疗卫生监督。年,全国共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个、职业病诊断机构个、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依法查处案件89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处罚案件89件。全国放射诊疗被监督单位97个,依法查处案件件。

(七)医疗卫生、血液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年,依法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作出卫生行*处罚件。行*处罚无证行医件。依法对血液安全作出行*处罚55件。依法查处传染病防治案件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处罚案件件。

(八)计划生育监督。年,全国计划生育被监督单位个,计划生育监督检查4户次,依法查处案件件。

十、计划生育

(一)实施全面两孩*策。根据卫生计生住院分娩活产统计,全国新出生婴儿数为万人,比年增加万以上,总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

(二)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启动实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计划,开展新市民健康城市行活动,制定并广泛传播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以健康教育和促进为抓手,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落实,全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覆盖率达87.4%。

(三)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策。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亿元,比上年增加28.4亿元;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受益5.9万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受益.5万人,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受益3.4万户。

---------------------------------------------------------------------

注解:

(1)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

(2)医院指经济类型医院(医院)。

(3)医院指医院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医院。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

(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6)*府办指卫生、教育、民*、公安、司法、兵团等行*部门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7)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科研机构。

(8)卫生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按在岗职工数统计,包括在编、合同制、返聘和临聘半年以上人员。

(9)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技师(士)、卫生计生监督员(含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10)执业(助理)医师指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1)注册护士指取得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全科医生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按常住人口计算。

参考资料:1)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关于年统计公报有关数据的说明

3)央视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权威发布年新出生婴儿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