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8时,大会进入第三天日程:
中国首例人子宫移植——陈必良教授医院
年第四医院完成中国首例亲体人子宫移植病例。陈必良教授首先介绍了子宫因素的不孕现状与治疗,在回顾了子宫移植的历史后,陈教授采用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医院的子宫移植病例。病例受体为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患者,供体为其母。手术分为Ⅰ期手术——受体腹腔镜生物膜代人工阴道成形术,Ⅱ期手术——取卵、取精、体外受精、成功冻胚14枚,Ⅲ期手术,其中Ⅲ期手术采取机器人供体子宫切取的方法,子宫切取后行血管缝合术。之后陈教授利用了多张图片展示了子宫移植后的血流重建过程,并介绍了术后的监测及后续随访情况。中国首例人子宫移植的创新点在于1.世界首例机器人供体子宫切除手术;2.卵巢静脉代子宫静脉与髂外血管吻合;3.子宫直动、静脉术中术后对移植子宫血流观察更准确。陈教授指出亲体子宫移植存在血流重建(血管解剖、血管缝合)及移植排斥的反应(免疫排斥、缺血再灌注)的难点问题,同时也对亲体子宫移植术进行了展望。
硫酸镁在产科的应用——李笑天教授上海复医院
李笑天教授主要从子痫-子痫前期、早产-抑制宫缩、早产-保护神经系统及临床管理四方面阐述了硫酸镁在产科的应用。硫酸镁对预防子痫有效,但不能阻止抽搐以外的并发症,同时也要注意硫酸镁的副作用。硫酸镁用于保胎可延长孕龄24-48小时,有利于促胎肺成熟,但围产儿预后没有明显改善,应用于保胎时要权衡其副作用(感染、药物副作用)。在神经保护方面,硫酸镁对34周的胎儿预防脑瘫有效,但30周时其预防效果降低。应用硫酸镁时要注意生命体征、膝反射、尿量、血氧饱和度及神智与意识的变化,及时评估硫酸镁中*,怀疑中*后要立即停用,了解是否存在过错(剂量、速度),要监测镁离子浓度,必要时应用葡萄糖酸钙推注。硫酸镁的规范包括:规定常规剂量和用法、应用微量泵、盐水瓶上蓝色标签并加强监测。
宫内CMV感染产前诊断——胡医院
胡娅莉教授首先介绍了妊娠期宫内感染特异性、CMV母胎垂直传播的时机与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CMV感染的临床思考的顺序是1.明确母体感染及感染状态;2.证实是否存在宫内感染;3.预测受染胎儿损害的严重程度。明确母体感染一般采用母血清中特异性IgG、IgM检测,在四种母体感染状态中原发性感染发生宫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可利用抗体转换试验(金标准)、抗体亲和指数(低亲和指数提示原发感染)、ELISA检测血清IgM抗体等方法加以鉴别。确定胎儿是否感染CMV推荐在确定母体原发性感染后6-8周或者妊娠21周后行羊水穿刺,最准确的检测方法是组织检查。预测受累胎儿预后较为困难,超声表型、血小板数、肝功能等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预后。CMV宫内感染也面临着治疗上的困难,抗病*药物对先天性CMV感染疗效不确切,高效价CMV免疫球蛋白可抑制CMV复制,但基于现有的研究,ACOG并不推荐。最后胡娅莉教授总结到:不推荐孕妇常规筛查CMV感染;对超声发现异常或怀疑原发性感染的孕妇,应考虑调查母CMV感染状态;确定孕妇原发CMV时应采集羊水检测胎儿是否感染;确定胎儿先天感染时,应密切(每2周)超声随访其表型;讨论胎儿预后,提出妊娠是否终止的建议。
数字医学在产科中的应用——钟梅教授南方医院
钟梅教授带来的是“数字医学在产科中的应用”,这对于大多数产科医生来说是一个全新领域。钟梅教授介绍了数字医学的基本概念、正常分娩应用、病理产科应用及展望。在正常分娩临床应用中,数字医学利用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可以有效研究女性骨盆,另可应用于数字化导航分娩——无创性骨盆各经线、胎头位置、胎方位和宫颈扩张等参数的测定,进行连续产程监测。在病理产科中,利用MRI进行胎盘的三维重建,再进行3D打印,明确胎盘植入的位置、深度、类型并设计术前切口模拟线(M线),这样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在盆腔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中可有助于难治性产后出血行动脉栓塞介入术。最后钟教授对数字化医学进行展望:“精确化、个体化、微创化、远程化”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了数字化高新技术与临床医学的数字医学对此至关重要。
宫颈环扎手术适应证——杨孜医院
宫颈环扎术的指征主要包括:病史指征、体检指征、超声指征。杨孜教授首先介绍了不同机构颁布的宫颈环扎的手术指征,各指征并不一致。由于临床的复杂性,杨教授认为产科医生在宫颈机能不全的危险因素考虑中要考虑到宫颈自身因素及母体因素的影响。对于单胎,16-24周单纯的宫颈缩短并不推荐宫颈环扎,24周前宫颈长度25mm且有34周前早产史推荐宫颈环扎。对于双胎妊娠,其早产相关影响因素有子宫膨胀、宫缩、早产临产及宫颈因素等,因此不能只考虑宫颈因素,要注重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给予针对性干预。在宫颈环扎术与宫缩的问题上,有研究表明,宫缩抑制+宫颈环扎术vs单纯宫缩抑制,在保胎天数及34周分娩率方面有明显差异。最后杨教授总结到早产的管理包括宫颈、宫缩及母体基础致病问题的管理,对于宫颈环扎术要运用得当、自如,要指征明确,术前术后的管理不能懈怠。
新形势下的中国出生缺陷现状和挑战——*教授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
*教授首先运用数据描述了中国出生缺陷的现状:人口数量庞大、环境危险未得到有效控制、有效干预措施普及不到位,50%出生缺陷原因不明,出生人口增加等,这导致了其防控形势的严峻性。中国出生缺陷的综合防治提倡是三级预防,国家*府无论从*策层面还是投入方面都大力支持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级干预技术缺乏规范,尚未得到有效普及,二级干预技术应进一步加大行业及行*的管理,三级干预技术发展应加速进行,对此朱教授指明了出生缺陷干预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若干问题的思考。
卵巢早衰/POI与体外激活原始卵泡的卵巢组织自体移植——孙莹璞教授医院
孙莹璞教授首先介绍了卵巢早衰(POF)定义的演变,提出每一个定义均有其优势及局限性。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相关病因复杂,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主要从闭经病史、卵巢功能内分泌学指标、卵泡数目直接检测、遗传监测和基因诊断、自身免疫病筛查等方面进行诊断。孙教授强调内分泌学检测需注意检测的时间与间隔时间,可利用超声检查计算窦状卵泡数(AFC)、卵巢体积、间质血流评价。随后孙教授讲解了POF与绝经的区别、青春期POF特点。孙教授建议对于青春期POF要提早干预,尽可能在最佳生育年龄完成生育;对于无生育要求、有生育要求、青春期的POF要有不同的治疗方式。赠卵治疗及胚胎移植对于POF患者是有效的生育治疗方法,但其存在伦理及法规的限制,因此需尝试最新治疗手段——体外激活原始卵泡(IVA)。IVA的原理包括两条通路:激活AKT通路、破坏Hippo通路。随后孙教授详细讲解了人类IVA流程。IVA技术的应用有望保存卵巢早衰和癌症患者的生育力,但新技术的应用一定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的分娩安全——郑剑兰教授解放*第医院、医院
郑剑兰教授首先介绍了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的现状,其分娩安全问题大,尤其是IVF术后双胎率为30-35%。郑教授指出双胎妊娠与单胎相比,其风险明显增加,增加了早产儿及新生儿的不良结局。随后郑教授结合解放*医院产科的经验介绍了保证ART妊娠安全分娩的措施:一、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医务人员培训、国际交流合作、严格规定医患比例及每天进行宣教课堂、每年开展全市孕产妇大讲堂;二、全市联网信息化管理平台;三、产前评估及三维导航;四、率先降低剖宫产率,不做无指征剖宫产术,加强引产技术(尤其是引产前促宫颈成熟的方法);五、价廉整洁温馨的病区、尊重产妇隐私、导乐陪伴分娩、无痛分娩及无创接生;六、医院的产科抢救小组、宫腔球囊治疗产后出血的研究、建立产后出血的预防性诊治系统、发明“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成功抢救危急重症;七、产后盆底康复、减少住院天数;八、母婴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研究。
结束语:6月12日中午,首届盛京国际妇产科论坛暨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出生缺陷预防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第八届海峡两岸母胎论坛、盛京母胎论坛在辽宁省本溪市汇溪湖宾馆圆满落下帷幕,医院杨孜教授致闭幕词,感谢主办方及大会主席刘彩霞教授为大家搭建了这样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授课及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让我们期待明年的大会更加精彩!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希望这次大会的专家授课让大家收益多多,满载而归!
以下为今日大会精彩花絮:
极速前进!
中国妇产科在线、最美医生App视频播放全面更新,
更流畅的播放,更大的承载量,看视频告别卡顿!
还没有注册最美医生App?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