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诊到手术室15分钟分娩
成功抢救疑难危重孕产妇余例
都说,怀孕生子是一件幸福又伴随着极大风险的事,36岁的高龄产妇崔女士一直小心翼翼,严格按照要求检查,一切正常。但当刚满35周的那天早晨起床,她感到腰部有点不舒服,医院,接诊医生询问病情,测血压/90mmHg,听胎心正常,急症彩超考虑胎盘早剥。这时孕妇突然出现大量阴道流血,胎心90次/分,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明确,必须立即手术,家属不在身边,但胎盘早剥风险极大,如果没有及时手术,很可能会胎死腹中,母婴都会有生命危险。得到消息的产科主任方建红马上启动危重症孕妇救治流程,上报产科安全办公室,通知手术室,启动快速反应团队,开放绿色通道,将孕妇迅速从门诊推入手术室,三线医生电话通知家属,产儿科及麻醉科多学科配合默契,只用了短短15分钟胎儿娩出,随着新生儿响亮的哭声,手术室所有医护人员跳在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当医生将母子平安医院焦急满头大汗的家属时,家属万般感激,眼含热泪,心中的感激无法表达,这是对危重症孕妇救治中心所有医疗人员的最大安慰和鼓励。据了解,中心成立以来,成功抢救疑难危重孕产妇余例,成功率%;年,收治有合并症高危孕产妇人次(高龄孕产妇除外),占45%,疑难危重孕产妇人次,占7.08%,抢救成功率%。医院转诊高危孕产妇60余人。高危孕产妇在这里集中救治
年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为零
二孩*策全面实施后,高龄、高危孕产妇的妊娠风险增加,作为青岛市医疗卫生B类重点医院产科,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承担起了青岛市北部及其周边地区疑难、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和抢救工作。这里救治的孕产妇与其它正常孕妇不同,她们曾历经不同的生命风险,难治性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脑病、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每一种疾病都考验着医务人员的各方面综合技能。为了提高整体救治能力,中心从各方面进行了创新。建立产科MICU,配备基础知识扎实、具备一定急救能力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较高年资有经验的护理组,对高危孕产妇集中管理,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启动产房快速反应团队(RRT),能够在孕产妇病情发展初期即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快速应对产科突发事件;成立产房急症手术室(具备麻醉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加温输血仪))实施紧急剖宫产手术、呼吸机提供高级生命支持……正是在这些努力下,保障了母婴安全,年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为零。对内提高学科建设能力
设立三个亚专科门诊和五个亚专业
“知识永远在欠缺,尤其是面对孕妇和新生命,更感觉到生命的敬畏,所以我们要一直做好储备,一旦有急症病人出现,能尽早识别出来,及时干预和治疗。”这是中心负责人方建红的亲身感触。从事产科近30年,她医院重点学科发展成为青岛重点学科,现在又担负着城阳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任务。方建红说:“二孩*策放开后,产科的疾病谱发生改变,各种疑难急危重症明显增加,考验的不仅仅是医生的医术、反应、协作还要有一定水平的内外科理论知识。”所以,中心对内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多学科急救演练,提高多学科综合救治能力。打造人才梯队,为每个年轻人制定职业规划,让他们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有归属感。设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复发性流产、胎儿医学门诊、孕期营养、产后康复等亚专科门诊,提高学科能力,有针对性解决临床难题;提供多元化服务,一站式解决患者就诊问题,满足患者不同需求。同时,科研与临床相辅相成。年成功举办“青岛市第二届电子胎心监护临床应用研讨会”,青岛市二级以上助产机构骨干近人参会;医院自选课题5项,其中课题“在医源性早产中标准化解读胎心监护对改善早产儿短期结局的临床研究”通过了省级科研立项;其中3项通过了青岛市级科研立项。申报通过青岛市继续教育项目3项;由杨燕带队参加年全市危重孕产妇救治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优秀奖。这些医疗技能为危重孕产妇救治保驾护航。对外质控检查不松懈
接到抢救电话马上出诊
对外,作为城阳区妇产科质控中心,面对全区6家助产机构的质控检查,每年都要对助产机构医护人员进行2次指导培训,提高城阳区医护人员对高危危重孕产妇早期识别能力。建立城阳区高危孕产妇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