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中发现了一部高分日剧,剧情很简单,但却能让人深深感受到现实的无奈与扎心,当然也有喜悦。
怀孕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剧中的夫妻,对于要不要生第一胎,却在艰难地做着抉择。
他们不仅没有得到任何祝福,还遭到了朋友、家人的一致反对。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的年龄加起来已经岁了。
1“我70岁,怀孕了”在这部叫《70岁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日剧中,65岁的丈夫江月在单位办完退休,正憧憬着日后的美好生活。
但回到家,70岁的妻子夕子说了4个字,把他对未来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我怀孕了。”
刚听到时,江月根本没办法相信,错愕、震惊,震惊、怀疑……各种滋味都在心间不停地翻涌着。
古稀之年会怀孕?!江月一度怀疑妻子患了老年痴呆症或者婴儿幻想症。
医院的医生都给出十分肯定的回答,他才开始正视要不要生孩子这个问题。
另一边的夕子,从知道自己怀孕那刻起,就是充满喜悦的。她盼这个孩子盼了40年,现在终于等到了,所以很想生下来。
在医院检查时,医生的一句“恭喜您”,让她喜极而泣。
怀孕以来,她独自沉浸在喜悦中,没有人对她表示过祝福。在欣喜的同时,她也有点委屈,“就好像我做错了什么事”。
在检查过程中,江月也被三维彩超中胎儿的影像深深触动,那是一个生命,“在动呢”,他萌生了生下这个孩子的念头。
但反对的声音接踵而至。
同事兼好友极力反对,认为这是非常自私的决定。孩子一生下来就面临着要照顾年迈父母的重任,真是太可怜了!
得知夕子怀孕的消息,哥哥也急忙赶来,想让夕子趁着还不显怀赶紧打掉。他无法接受这么大年纪的人生孩子,这不仅会给家人带来负担,还会让家人沦为笑柄。
夕子的哥哥质问道,你们一直都没有孩子,不也挺好的吗?
江月回答说:“我们已经不是没有孩子的人生了。”
他很坚定地想要把孩子生下来法:
“无论是我、夕子还是哥哥,都会在不远的将来死去,所以才要生下来。因为会死,所以才生下来。努力活着,养育他,直到死去那一天。”
2有孩子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人为什么要生孩子?知乎上曾有一个高赞回答:
“养儿育女,是让一个普通人即使知道人生会每况愈下,还能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因为他们相信有一种事物在越来越好,那就是后代。”
1.可以给我们带来希望
“人生”,对于将近70岁的人意味着什么?或许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人都不会再有什么期待了吧。
老人生子,可查的新闻报道多发生在印度。最近的一则新闻是年,印度一位72岁的老奶奶通过体外受精生下了第一胎。
而去年在我国,有一对老夫妻顺产生下了他们的第3个孩子。产妇67岁,丈夫68岁,他们为这个“老天爷赏赐的孩子”,取名“天赐”。
当时,不少人质疑他们生孩子的动机,“不负责任”“给儿女添麻烦”等指责声不绝于耳。
但还是有不少热心人对他们表示了祝福,送衣送物,还有人专门从北京带去了稻香村的点心。老人的女儿一开始非常反对,但最终也接受了这个新添的妹妹。
江月在退休当天,就看到了生活的尽头。他没有孩子,也没什么朋友,似乎这一生也就这样了。
但有了孩子后,65岁的他调整饮食,还戒掉了很多年都戒不掉的烟。他希望能够“多活一支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一位老上级,在得知江月有了孩子后,十分羡慕地说:“你拥有了未来,不像我们没有前途。”
我们站在人生的坐标上,向前追溯,可以看到祖辈和父母的踪迹;向后仰望,可以期许后辈延续血脉。
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他们有着和我们相似的脸庞和五官,举手投足间也隐约可见我们的样子。他们活着,就像是用我们共同的眼睛看世界,用我们共同的耳朵听世界,用我们共同的手指触摸世界,用我们共同的脚步丈量世界。
有他们在,我们就“活”着,就不会被彻底遗忘。
2.有时也是一场“生死较量”
由于是超高龄产妇,江月担心妻子生产的安危,向医生询问。
医生对他说,生孩子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安全。
就算是20多岁的女性,生孩子也没法保证绝对安全。据新华网报道,截至年底,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
丁香医生医学总监田吉顺曾比较系统地分析过,生孩子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很多人都听过生孩子能够减少女性患某些癌症的风险,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但如果生孩子的次数多,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
此外,生孩子会增加女性日后大小便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的风险。
而且,从近期来看,生孩子对女性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的影响非常大,且更多是负面影响。
这还没有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分娩期并发症对女性构成的生命威胁。
因此,田吉顺表示,单纯从健康角度来看,女性生孩子对身体的威胁要大于收益。
即使是那些女明星们,也逃不过这个“*门关”。
秋瓷炫产子后突发痉挛,又引发了吸入性肺炎,熬了12天,才转危为安。大S4怀二胎的时候诱发癫痫,生产时更是差点死在手术台上。大S老公汪小菲的微博既然生孩子对女性的危险更大,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生孩子?
3那为什么要生孩子?1.母性的力量
夕子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即便在质疑下,她曾怀疑自己是否太自私,但还是很笃定,虽然一直都没有孩子,但她从来都没有放弃。
这也许就是母性的本能吧。那么,母性从何而来?或许可以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来解释:
(1)生理上
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它向我们披露了基因对人类的控制。
为了让自己能够长命百岁,基因会想方设法让人类繁衍,人类会在它的迷惑下产生生育的愿望。那些不想让人类繁衍下去的基因,基本都跟随寄主挂掉了。
(2)心理上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叫埃里克森。他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会面对不同的心理危机,如果解决了就顺利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如果没有解决,我们只能带着遗憾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并且还时不时要应对这个危机。
埃里克森认为,当人类处于30岁~60岁时,需要解决“繁衍”的危机,如果谁没有解决,就会产生“停滞感”,并且很可能存在“人际贫乏”的心理。
2.孩子是爱情的证明
在生活中,女性总是感性大于理性的,相较于男性,会更加渴望无条件的爱与被爱的证明。而孩子,时常扮演着“爱情结晶”的角色。
虽然已经70岁了,夕子仍然记得孩子来临那一天的情形。她和江月解除了压抑在内心多年的芥蒂,然后,上天将孩子赐给了他们。
两个真心相爱的人走到一起,将彼此视为璀璨的星辰,并且渴望共同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将爱浇灌给TA,陪伴TA茁壮成长,希望TA也能将这份爱传递出去。
这大概是世上最动听的生孩子的理由吧。
3.从众心理
在很多人眼里,到了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结婚生子是人生必经阶段、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然人生就不完满。在这种观念的裹挟下,很多人都做出了看起来非常“正常”的选择。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独立,很多人选择先拼事业再生孩子,或者索性做丁克,不过这里面也存在着从众心理,即别人都这样做,我也要这样做。
4.生存焦虑
大家都说,孩子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有很多人也说,因为孩子才没有离婚,即使感情变淡或是消失了,也会为了孩子选择将就。
还有一种情况让不少人担忧,那就是有些原本打算做丁克的夫妻,人到中年后悔了,但几经周折求子无果,感情也面临危机。
“能不能生”和“想不想生”,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一旦发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大多数人都是不甘心的。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很多夫妻会选择尽快要孩子。
当然,生孩子的理由还有很多,比如最传统的观念——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但对于今天的女性来说,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去决定,到底要不要生孩子。
做决定前,一定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成为妈妈,不仅是称呼的改变,而是从身心到意志等方方面面的改变,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3什么时候生孩子最好既然生孩子的理由千千万,那么生孩子有没有最合适的时间?比较普遍的说法有三个:
1.最佳生育年龄
医学上认为,人类生育能力的高峰是21~30岁。
对于女性来讲,35岁是一道坎儿,过了35岁,女性的卵子数量和质量都大不如前,不仅不容易受孕,即便怀上了,流产的风险也会加大。同时,分娩有染色体异常、唐氏胎儿的概率也将成倍地增加。
2.经济基础较好的时候
有人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孩子,更合适。毕竟社会竞争压力大,担心养不起。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呢?
有网友做过统计,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至少需要花费万。
3.趁着家里老人身体好
还有人认为,要趁着老人身体还硬朗的时候生孩子。因为年轻夫妇平时工作忙,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照料孩子。
这也是家里老人催生的*金理由。
老人帮忙带娃,已经是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随便一个小区,我们都能看到带孩子出门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理性上讲,若是能在最合适的时期生孩子,固然很好。但其实生孩子并没有什么最佳时期,也没有哪条应当成为金科玉律。因为比起计划更重要的,还是我们最朴素的情感——爱。
如果非要说生孩子的最佳时间,我还是认为一个孩子“在爸妈爱的期许下降临”是最幸福的。每个人都不是天生会做爸妈的,但有爱在,我们就可以不断学习、进步。
电视里的一句话,格外让我动容。
夕子在生产之前,担心自己遭遇意外离开人世,为孩子和丈夫录下了遗言。
她对孩子说:“不要忘记,你被期望出生的时间比任何人都长。”
江月和夕子为孩子取名“未来”,带着满满的爱的期许,这个小生命来到了世界。
他会有江月和夕子的眉眼,或许还会有江月的智慧和夕子的勇敢,但他更会有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川妈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