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健系统中,女性卫生健康工作者占据大半边天,在系统各部门、各工作中,都能看到她们的亮丽身影。在第个“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特别选取了南宁市卫健系统18位工作表现突出的女性卫生健康工作者,分享她们的从业感悟,以此向广大卫健巾帼致敬。
白衣执甲 使命在肩
医院呼吸内科护师杨显婷杨显婷(赵春娇摄)
方寸之间提核酸 无畏无惧闪光芒
医院医学检验科团队
医院检验科团队在工作中。(王奇琦摄)
绽放时代芳华 焕发巾帼风采
医院神经科一病区副主任兰晓艳
兰晓艳(阎京凤摄)
医生是神圣的职业,因为呵护的是人最珍贵的东西——生命。22年前,我在高考志愿中做了自己这一生的职业选择——医生。
行医之路并非一片坦途,我也曾犹豫,但救死扶伤的梦想和信念让我“医”心向前,展现新时代女性严谨求实、勇于担当的巾帼力量。
行医17年,我满腔热情、满怀热爱地坚守在临床一线。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名共产*员,我在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参与到南宁市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当看到一个个危重患者经过精心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时,我会为我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每当看到一个个饱受病情折磨的患者,经过我们的诊疗顺利出院的时候,我会为我的团队感到骄傲。我们不辱使命,取得了战“疫”的重大胜利。
我会为患者一句简单的“谢谢”而开心一整天;也会从患者一句“兰医生,你救了我的命,我不会忘记你”的肯定和信任中,获得前进的动力。这或许就是医者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用自己所学解除病人的疾苦,使他们恢复欢笑。我要感谢那些以性命相托的患者,感谢那些无条件信任与支持我们的家属,面对病魔,他们愿意与医生站在一起,哪怕最后病人没有抢救过来,心里仍对医生充满感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这份职业赋予了我神圣的使命感,“医”路征途,惟有奋斗,我将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医”路芬芳,不负韶华。
从医无悔 “医”路长行
医院护理部主任韦彩云
韦彩云(陈喆摄)
医院森田病区开展森田疗法学术研讨。(刘竹萱摄)
医院森田病区(抑郁症病区)是一个以女性职工为主体(医护团队21人,女性职工18人)的科室,是广西第一家采用森田疗法治疗心理和精神障碍疾病的病区。
多年来,森田病区始终从患者的特点和个性出发,顺应现代医学模式,以时代发展和现代生活需要为切入点,将学科建设和优质护理服务紧密结合,全力打造“心灵灯塔”服务品牌,通过开展农疗、文体训练、生活发现会、竞技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等多种形式的康复工娱疗活动,及时满足患者各种专业治疗需求,主动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人性化服务,充分发挥优秀妇女骨干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曾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自治区先进基层*组织”“南宁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心理科学科带头人张玲说:“放眼科室各个角落都有女职工们忙碌的身影,医院取得的每一个进步与成绩都凝聚着她们的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们始终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在促进全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中贡献巾帼力量。”
我们一直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心理疾病诊疗水平和就医环境,因为患者的舒心是我们最大的开心。我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先锋示范品牌为主导,以“巾帼建功双学双比”为主题,坚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在广西率先引进独特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森田疗法,修建开放式、家庭化、园林式及宾馆式的森田病房,通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及各种心理问题疾病的规范治疗,引导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提升治疗效果。我们凭借独树一帜的治疗方法,顺利成为广西医学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南宁市医学优势专科、南宁抑郁症诊疗中心,实现自治区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森田病区获批全国首个森田疗法研究与培训基地,连续成功举办4届中国—东盟精神医学国际高峰论坛,成为广西规格最高的精神医学学术论坛,森田病区也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一个知名学科品牌。
守护百姓健康 甘为白衣天使
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玉环
李玉环(李淑金摄)
韦雪梅(赵莉摄)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大女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据统计,在4.26万名援湖北省抗疫医疗队员中,护士有2.86万人,占了70%,其中女护士占了九成。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护理姐妹们义无反顾,逆行出征,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与技术含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社会各界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作为当中的一员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在援鄂抗疫的战场上,我递交了入*申请书,火线加入中国共产*,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员,并与医疗队的其他姐妹一起,经受严峻的考验,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关口筑起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钢铁长城。
一转眼,我做护士已经有31年的时间,在这个岗位上我度过了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岁月,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让我对护理这个职业那么坚持和执着?我想,作为一名护士,当你感受到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及技能解除病人的病痛、将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挽救回来后产生的那种成就感,还有病人及家属对你的认可和感激,以及他们把你当成可以信赖的人时,你会觉得所有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努力我从当年护理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管理者。“护理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责任”是我常说的一句话。31年来,从最初的热情稚嫩的小护士,到后来的护理骨干、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我始终心系患者,与我的护理姐妹们一起扎根在临床,穿梭于病房,倾注于护理管理,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奉献给了护理。护理,将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
以“心”护“新”显担当 不悔从医护生命
医院产科主任吴燕冬
吴燕冬(覃颖贤摄)
有人说:产科医生是天使,每天都在用热情迎接新生命。我说:以“心”护“新”,从医终不悔。
在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每一次迎接新生命安然降临,看到产妇转危为安,看到父母迎接孩子的激动欣喜,我愈发坚定了从事这份伟大职业的信念。
迎接新生命给我们产科医务人员带来欣喜的同时,更让我们意识到当好产科医生十分不容易。变化快、病情急是产科疾病的特点,胎儿的健康成长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做一个好的产科医生是难上加难。这需要我们要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熟练的操作技术、丰富的医学知识以及崇高的品格。所幸,我们拥有一支充满青春活力、敢于拼搏、用心服务的女性医疗团队,不论白天黑夜,在应对羊水栓塞、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急、危、重”孕产妇救治时都能各司其职,依托院内多学科开展联合协作,成功进行了多次惊心动魄的抢救,用专业、细心、真心守护了母婴健康。近年来,我们更新医学理念,不仅
在提升自身技术的同时,我们致力于让知识传播得更远,通过
作为母亲,我们用心呵护孩子成长;作为一名女性产科医生,我愿以母亲般的爱去迎接每一个小生命降临人间,用爱护产,以“心”护“新”!
燕尾帽是我的承诺 病人笑容是我的幸福
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师*其婧
*其婧(赵静苗摄)
回想去年,在广西第四批援湖北省抗疫医疗队出征仪式上,我的内心是坚定而充盈的。这场战“疫”中,我从一名准新娘变成了一线抗疫战士,虽然错过约定的婚礼,但褪去婚纱换上防护服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战斗,是我们年轻人爱国最直接的本能,也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我想,这也是一名新时代女性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名护士,能成为4万多名援湖北省抗疫医疗队员中的一员,是我青春记忆里最难忘的记忆。回首在武汉奋战的45天,从沌口医院医院西院,我们医疗队先后参加了轻症与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在隔离病房里,更多的是考验我们护理危重患者的能力与技术。为插着管上呼吸机的患者做基础护理、给患者翻身……这些平时是很普通的操作,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后做起来却异常艰难。当我戴着起了雾的护目镜、防护面屏、三层手套给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一针准确穿刺成功后,我才深刻体会到“用过硬的护理技术直接减轻患者的痛苦进而协助治疗”,就是我作为护士在“战场”上应该承担的重要任务。
身上这件护士服已经穿了9年,我依旧认为护理工作圣洁而美丽。在病房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打针发药……当那一张张从陌生到熟悉的脸庞从入院时的痛苦不堪变成出院时的神采飞扬,我感到无比幸福。“姑娘,你笑起来很美!”出院时患者留给我的这句质朴的话,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护士微笑的力量。
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华彩的服饰,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扎实的护理技术和发自内心的微笑。生活苦乐参半,护士忙碌平凡,我会扎根在这个岗位上守护百姓的健康。
我出生在偏僻的农村,因为妈妈是一名村医,自己从小就目睹了缺医少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感受过亲人生病就医的艰难,为此我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医生。
毕业后,我如愿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至今我担任产科主任已有16年。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练就了扎实的技术功底,为无数的病人解除痛苦。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对繁忙与压力早已习以为常,哪里有孕妇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医院新大楼投入使用,市妇幼产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增设新病区、特需病房、产待一体化产房等,配置齐全、环境舒适,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贴心孕产管理服务,吸医院分娩。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每天都能迎接许多新生命的诞生,所遇到的产科领域的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救治的危重病人都顺利出院,这份工作带给我许多成就感。
去年至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等挑战,我和我的产科团队时刻为病人着想,努力拼搏,积极提供新技术、新服务,如臀位外倒转术让很多孕产妇免去剖宫产的痛苦,提升自然分娩率,减轻病人负担,得到了病人的信赖、社会的认可,促进了全市产科事业的发展。医院评为“十佳管理者”,荣获“南宁市最美巾帼奋斗者”等称号。病人和社会的认可、医院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新时代的挑战下,医院新大楼的优质环境,积极运用臀位外倒转、疤痕子宫阴道试产、分娩镇痛、导乐陪伴分娩、运动与体位促进自然分娩、新生儿抚触等特色技术,开展温情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鼓励科室业务骨干积极开展科研,撰写论文,今年争创省级重点专科。
护理职业促成长 立足岗位创佳绩
医院康复科护士长李小玲
李小玲(卢苇摄)
当疫情来临时,我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用坚韧诠释新时代女性的大爱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疾控精神。我们是疾控战线上一个个平凡的女性,却铸成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展现了新时代的巾帼风采。
一直以来,各类传染病威胁着人民健康,如手足口病、流感、登革热等,疾控人一直默默坚守在抗疫阵线上,处置各种突发疫情。我到传染科工作已经5年,最大的感触是与传染科一同成长。“踏实、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是我对工作的要求,疾病控制对我而言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研修的课程,除了要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还要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我们选择职业,其实职业也在选择我们,这是一个不断磨合和匹配的过程,只有保持与之协调的步伐,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和所有人一样,我们身后都有各自的小家庭,但大家的努力和付出是为了守护更多人平静美好的生活。在传染科工作说不辛苦是假的,突发疫情说来就来,整理装备说走就走,我们也收获了用汗水换来的幸福感,总有一些令人动容的时刻让我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每一次成功处置疫情后,人们的工作生活秩序得以恢复如常,孩子们又能开心地上学,大人们也可以安心上班,公园里人们悠闲地散步锻炼,马路上车流如织,入夜万家饭菜飘香,眼前一切又充满了生机。而我们,正是守护这些美好生活的一股力量。用心且努力,一切都值得。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本所唯一的一线女科长、一名老共产*员,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带领团队深入医疗机构依法监督,查找问题,排除隐患,确保监督指导到位、督促整改到位、医疗机构落实防控措施到位,为我市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作出应有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铿锵玫瑰的承诺。
还记得年10月我刚加入中国共产*时,面对国旗许下的入*誓词,要坚守为大众健康服务的初心。年,根据卫监所领导安排,我担任医疗机构监督科科长职务,负责打击无证行医、打击“两非”、规范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工作。面临任务重、压力大、危险性大的工作局面,作为一名女性,我不言放弃,勇敢地挑起重担,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认为,不管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员。年,我从案件审查科调任医疗机构监督科科长后,无论上班还是休息日,我都随身携带一本医疗法律法规全书,刻苦钻研业务。医疗监督人员在执法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经常第一时间打电话向我咨询,我都会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这让我很开心,充满了成就感。工作中,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科员深入一线现场,查处违法违规案件,不断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年3月,我所带领的科室获南宁市妇女联合会命名为年“南宁市妇女儿童维权岗”科室;年5月,科室获得南宁市妇女联合会“南宁市最美巾帼奋斗者”集体称号,本人获得南宁市妇女联合会“南宁市最美巾帼奋斗者”个人称号。
今后,我将继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初心,努力奋斗,勇往直前,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忘初心满怀激情 坚持奋斗收获幸福南宁中心血站输血医学研究所科员李丽兰
李丽兰(李恒聪摄)潘馨声(李慧秋摄)
幸福的生活很简单,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现在的我,就沉浸在这样的幸福中,无限感恩。
有人爱。作为教师,最幸福的感觉就是无时无刻被爱包围着。在课堂上,我所讲的新知识学生能够听懂,我感觉到幸福;学生从刚开始上课时的吵闹到后来安静地听讲,我感觉到幸福;学生成绩步步上升,我感觉到幸福;教师节收到学生自己制作的贺卡,内心的幸福更是不言而喻……
有事做。我是一名思*课老师。在我的课堂上,我注重将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以女性教师特有的耐心和爱心,将知识揉碎变软,用“小火慢炖”的方式彰显思*课的影响力。同时,转变对思*教育本身的态度,让思*课能够伴随、见证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感悟的过程,在追求“养成”而非“速成”、追求“内化”而非“外塑”、追求“润泽”而非“浇灌”的“慢思*”中达至立德树人的境界。
有期待。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学生涯。从学校繁忙的工作中,看到身边前辈和同仁们的奉献与忠诚,我也怀揣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编织着美好的生活。每天清晨,当我沐浴着阳光走在上班途中,心中充满了期盼,期盼着自己能用幸福的眼光去对待教学、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勉励学生;一天的工作,在忙碌、充实中度过,满足于完成了每天的计划与任务,满足于勤奋让自己又离梦想更近一步;下班途中,脚步中增添了更多的坚毅,内心里充满了小小的满足与幸福……
每天的日子重复却不单调,我要在平凡中用心感受作为一名女教师的小幸福,挖掘灵*深处的真诚,拥抱一片桃李满天下的快乐。
用爱呵护“星星” 做个贴心“星妈”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二科负责人陆丽
陆丽(市二妇幼供图)
坚守医者初心 不负白衣荣光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护士长、特勤站临时*支部书记兰卫华
兰卫华(陈雪丽摄)成为白衣战士至今近30年,面对肩上如山的责任,我有过彷徨犹豫,于风风雨雨中义无反顾,是医者这份职业赋予我的使命与责任,更是给予我的一身荣光。30年的坚持,我也获得了许多温暖、感动和幸福,这一切来自被需要,来自被治愈患者的认可,来自战“疫”工作的点滴自豪和感动。
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1月29日,中心成立急救转运特勤站,作为中心护士长和特勤站临时*支部书记,我带领首批特勤队29名队员进驻特勤站,投入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其中女性队员13名。我们连轴转进行转运、消杀,最多的一天共转运40趟。当急救老*员梁英琼“无视医嘱”报名逆行,当调度科科长罗春婷每日坚守调度岗位超14小时,当听到队员们调侃穿着纸尿裤体重破百,当看到她们鼻子被压伤、耳朵挂裂、手脚洗得脱皮……我的眼眶一次次湿润。
作为一名普通女性,同样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但她们为了市民生命健康,舍小家顾大家,用急救人的责任和担当筑牢防线,全力守护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内心最柔软处深深地被触动。看着身边医者战“疫”之时毅然挺身而出,看着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名单越来越少,看着队员们洗消完成安心躺下,看着被救治的人员感激而肯定的目光,看着疫情防控等级不断降低直至变成常态化防控,一声声道谢,一次次坚守,治愈他人,丰盈内心。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获得感、幸福感的来源,都是我从医的自豪与骄傲!
不负“白衣”,砥砺前行。我已经投身最美好的事业,此生无怨无悔,分秒必争,护佑生命,带着“白衣”荣光,我将与所有的南宁院前急救人一起,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源自:南宁日报
编辑:罗君君周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