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两万分之一的发病率
几乎换了全身的血
整整12小时
医院30多名医护人员
多学科紧急救治
产妇张冲(化名)
终于从“*门关”被拉了回来
“事件虽然已过去几天
但当晚那惊心动魄、争分夺秒
与死神赛跑的抢救场面
又浮现在我眼前……”
妇产科主任张珍荣回忆道
7月9日22点多,已怀孕40周的张冲出现临产征象,医院待产。此时的她同大多数孕妇一样,无其它明显伴随症状。
7月10日21:00,她感觉肛门坠胀明显,伴随着剧烈宫缩,护士连忙喊来当班医生,积极准备接生,然而就在将其接入产房时,她突然出现口周及面色青紫,并有间断性抽搐表现。
当天值班的产科医师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羊水栓塞!抢救迅速展开,吸氧、补液、应用激素……与此同时,张冲腹中胎儿的胎心也开始出现变化。医院,在评估张冲的生命状况后,决定立即为其进行剖宫产手术,同时请全院专家紧急会诊,并将情况报告院领导,启动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
不料,意外发生了,21:35,产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出血不止,心率加快、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病情危急!此时院领导,麻醉科主任童生元、副主任*杰,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庞,新生儿科主任李锦红,输血科主任王振社等人立即赶到现场,分析后得到一个可怕的结论——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一种极少见的分娩并发症,又是死亡率极高的“产妇杀手”,其发生率仅为两万分之一,但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测、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母子死亡率高达60%至80%。然而以现在的医学技术,无法预测出产妇是否有羊水栓塞的可能,更无法防范。所以,这类病症不仅极为凶险,更考验着医生医院应急团队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医术水平。
一场“硬仗”就此展开:给予高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推注甲基强的松龙、多巴胺、阿托品、氯化钙、肾上腺素……启用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整个抢救过程有条不紊、紧张有序,严格按照羊水栓塞抢救流程执行,医护间、各部门反应迅速、操作准确、配合默契。21:40,产妇情况紧急,腹腔渗血严重,经专家讨论后建议切除子宫止血。22:45,手术顺利完成。然而,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大出血,产妇又出现手术切口渗血不止,不能关腹等情况。
手术室里,抢救团队与“死神”拼命拉扯着。
麻醉医生打通多条静脉通路,分别进行输血、补液。术中,产妇凝血功能障碍,失血量大、血压低,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静滴维持着血压。22:50,产妇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血尿,这说明她的凝血问题更严重了,更确认了专家们的诊断:羊水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必须输血,同时应用纤维蛋白原、新鲜血浆帮助止血。一般产后出血使用10u的冷沉淀足矣,但这次抢救中用到的远不止这个数字——输注了红细胞ml、血浆ml、冷沉淀30u,代血浆ml、晶体液ml……输血科主任又紧急调度,向宣城市血液中心再次申请,很快冷沉淀和血浆送到了手术室,以备抢救之需。
持续输血、输入凝血物质、液体复苏、纠酸、血管活性药物循环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次日凌晨1:12,产妇张冲原本已变紫的指端终于转为红润,肉眼血尿渐渐变淡。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医护人员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1:30,在综合评估了她的病情后,将其从手术室转到了重症医学科。
这只意味着救治告了一段落。接下来医护人员要面对的,还有一道接一道的难关:羊水栓塞的各种并发症出现了,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也出现了!循环功能系统仍不稳定,为其上呼吸机,再输红细胞ml、血浆ml、冷沉淀10.5u……值班的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张冲的身旁,一双双眼睛紧盯着监护仪上那跳动的数字,
“这时我们意识到,经过大家的奋力拼博,她已经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时我跟很多同事一样,虽然身心疲惫,但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
7月11日9:00,张冲不再需要呼吸机,顺利拔出了气管插管,生命体征虽然还需要小剂量的升压药物维持,但已经可以和医生、家属对话交流了,各项身体指标都趋于好转。至此,经历了整整12小时,医院成功完成了一场对突发羊水栓塞产妇的生死大营救。
7月15日,张冲复查的各项指标有了进一步好转,并顺利转入了普通病房,见到了自己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宝贝女儿。
作为突发羊水栓塞的产妇,张冲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有医护人员及时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有医院强大的医疗团队倾尽全力,让她重获新生、母子平安。
“这是一次医疗奇迹,我们不能保证每次都抢救成功,只能保证每次尽全力抢救。你看到的是30多名医护人员、43袋血液制剂,医院专家团队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
后记: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铭记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拉得出、打得赢”,面对生死时速,他们奋力抢救,他们是一支捍卫人民生命的合格队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
作为一位母亲,她顽强地同死神抗争,使医护人员的辛苦和努力都没有白废,不仅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更拯救了她的家庭和刚刚出世的孩子,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作为产妇的家属,他们对医护应急团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积极地配合,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让医护人员们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抢救,他们同样值得称赞。
作者
张珍荣王庞*瑞莉
编辑
哓慧审核
周周佩齐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