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入职两小时猝死”家属索赔万
此新闻一出
便冲上了热搜第一
“家属索赔万元”
引发了多万的网友的讨论↓↓↓
无论事件经过如何
目前双方也达成了和解
我们还是回到“猝死”这个话题
虽然猝死的新闻时常发生,但我们对此的重视却只是“暂时式焦虑”,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大家的感触更多只是感叹而已,从来不会认为,猝死就在我们的身后。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猝死,每天近个人发生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岁以下。
细数这一两个月的猝死事件,都是90后,正是花样年华,却猝然离世,每一个血淋淋的案例都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年12月29日,拼多多员工张某加班后猝死,年仅22岁;
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孙侨潞因心梗猝死,年仅25岁;
年1月5日,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在飞机上因心脏骤停离世,年仅27岁;
年1月7日,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前男篮队员韩崇凯因腹主动脉瘤抢救无效离世,年仅30岁;
也许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更多这样的事件发生呢。
谈到猝死
大家都以为
是一瞬间的发生无迹可寻
一切似乎是从天而降
实际上
它有着明显且非常强烈的征兆
当你的身体遇到以下状况时
一定要重视起来
年纪大猝死,一般是身体机能老化和重大疾病所致。但中青年猝死,绝大多数来自工作压力和生活习惯。
一直以来,人们有个误解。由于症状相似,很多人经常把猝死等同于“心肌梗塞”。但实际上,猝死的发生有许多根源,心梗只是其中一种。
按根源来分,猝死一般有心源性(如心肌梗塞)、肺源性(如肺栓塞)、脑源性(如脑出血),甚至消化系统疾病和妊娠中的羊水栓塞都可能导致猝死。
心源性猝死占57.8%以上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发病,在年4月全国性学术期刊《中国急救医学》刊登的论文《我国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显示,心源性猝死为猝死的最主要类型,占57.8%,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肺源性猝死(21.6%)。
高血压、吸烟、饮酒、精神过度兴奋和紧张都可能与猝死的发生有关。猝死在出生后6个月,30~50岁为两个高峰期。
熬夜,增加猝死风险你知道吗?熬夜猝死不只是因为虚,很多人也并没有心脏病史。数据研究显示,70%的心源性猝死都与熬夜有关,救治率不足1%,大多数在发病15分钟内就会死亡,已经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生命杀手。
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将“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归为2A类致癌因素。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熬夜会影响人体褪黑素分泌,最终扰乱生物钟,危害身体健康。
熬夜时,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就是心脏:熬夜越多,心脏负荷越重,越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导致心脏骤停!尤其是90后,熬夜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一旦遇到猝死情形,怎么急救?首先,平时出现过胸闷、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片。
其次,如果遇到心脏骤停、晕厥、濒临猝死的人,应该运用"*金救援4分钟”法则,即当发现有人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时,判断为临床死亡状态,应立刻施救。
其中,标准的急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施救法,是一种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相结合的方法。
胸外按压:两手掌根部上下重叠,两手手指翘起抬离胸部,用上半身体重加肩臂肌肉力量,在与掌根垂直方向上用力向下按压,肘部不可弯曲,频率在-次/分钟,深度在5-6厘米。
人工呼吸:一只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颌,另一只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其头部后仰,目的在于使患者保持呼吸通道通畅,然后开始口对口呼吸。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要配合使用,30次胸外按压(儿童为15次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为一组,每5组为一个循环,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当然,远离猝死最好的方法就是保障心脏健康,积极做好预防。
年轻人,劝你定期体检根据世卫组织(WHO)的定义,平时身体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
这些人表面上看不出毛病,但身体已有一定的病变基础,就像地底下的炸弹,一个导火索就能引爆。
这个导火索可能是劳累、可能是熬夜、甚至是饮酒作乐或是单纯的情绪激动。
但是,不论起因是什么,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疾病,才是预防猝死发生的第一步。
而体检,就是一个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机会,也是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不过,近些年来,很多年轻人却开始拒绝体检。
这些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有的人认为自己年轻,挺健康,不需要体检;
有的人害怕查出问题,所以不敢去;
还有人是因为生活工作繁忙,就把体检一拖再拖;
更有人认为,虽然体检过了,还是有很多病查不出来,或者查出来也没法治,与其这样不如不体检。
难道体检就真的无用吗?
当然不是!
因为,体检目的就是做好健康管理。要知道,许多疾病在初期甚至中期可能都没有任何的不适,或者有自觉症状轻微,如果只依赖自己的感觉,往往会忽略潜在的疾病。
而体检的一大目标,就在于筛出其中混杂的一些有疾病却没有症状的人。
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很多疾病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能否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决定这些疾病预后的关键。
例如,早发现的一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达到90%~95%,早期肺癌和早期肝癌的五年存活率同为70%,早期宫颈癌存活率可达到90%。
所以,越是害怕查出问题的人,越要定期做健康体检。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