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一个住家菲佣可以带两三个宝宝并做所有的家务,月薪人民币;
日本的男性和女性一样享有一整年的带薪育休假,拿2/3的薪水。
*府补贴给每个1岁以下的孩子每月人民币;
法国是可能是全世界女性哺乳比例最低的国家。法国人认为不要围着孩子转,要把他们当做家庭的普通成员,小婴儿通常很小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
在澳大利亚,孩子一出生就可以被送入托育园;
美国幼儿园一年只放假12天;有的家庭一年可退回教育费美金;
……
来自全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的妈妈们用亲身经历分享她们是如何带娃的。
这篇文章有字,全部认真看完可能需要15分钟。
但它非常值得一看!!
-------
上周我写了这一篇:
为什么老外可以一个人就能带宝宝,而中国人却要一家子?
之后,得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反馈,所以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涉及福利、喂养方式等各个方面。
01
—
新加坡
18个月后可以送幼儿园,菲佣是带娃主力*
阿恒全职妈妈
育有一子。孩子三岁时夫妻两人前往新加坡,现在儿子6岁。在国内时全职工作,双方老人轮流来家里带娃。目前孩子已经上幼儿园,平时主要是是自己带娃+菲佣帮忙
全能菲佣,一个带三个娃
我在上海的时候,请过月嫂和钟点工。但上海的育儿嫂只管小孩,不做家务,还需要再请一个阿姨来给她做饭。我们面试了几个都不理想,实在无法放心将小孩一个人交给育儿嫂。最后的方案就是双方老人像上班一样轮流来家里看孩子。一三五我爸妈,二四他爸妈,第二周换一下以表示平均。我们上班时他们来,我们下班他们回去。我当时下班到家一般是7点以后了,这已经是排除万难一结束就溜的时间,但小孩生病什么的我就要请假,所以当时领导对我很不满意。
到新加坡之后,发现这里的人大多都请菲佣。我们也请了一个,一比较,才发现上海的保姆跟这里的菲佣的差距有多大。
首先,所有的菲佣都经过系统的培训。烧菜、打扫、带孩子,每一条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技能,他们都学习过,合格了才能上岗;也会做定期的身体检查,保证她们的身体是健康的。菲佣可能是整个菲律宾的很重要的一个产业,在菲律宾国内有专门的菲佣学校,很多人会先在那里学习。
先向中介说出你的条件,比如要不要带孩子?带孩子的话要不要陪小孩睡觉?小孩的年龄?有没有自己的房间?做饭的话,是做几个人的饭?几点起床几点睡觉?根据你的要求,中介会给你找一些菲佣筛选。所有的要求都可以写入合同,以规范和制约。试工满意,就正式上岗。
这里的菲佣一个人就可以搞定所有的事——家务还有孩子。即便是一张白纸的菲佣,受过培训后到雇主家里,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磨合期,就会上手这家人家里的一切。这时候主妇就基本可以解脱出来,放手让她们去工作。经过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她们做起来就非常得心应手了。她们做事普遍比上海的阿姨水准要高,菜的可口程度,家里的干净程度,都很到位。这里的雇佣关系一般会持续很长时间,从孩子出生到上小学甚至更大,做得熟悉了,就像一家人一样。有孩子的家庭,基本都会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也只需要一个菲佣就够用了。新加坡的双职工上班后,菲佣就帮助照顾家里的一切,孩子很多跟菲佣很亲近,因为他们是实际带娃的人。这里的很多菲佣学历也很高,有不少是读过大学的,学习起来也很快,素质是普遍高于国内的阿姨的。
另外有一点,我发现这边菲佣比较容易满足。她们的心态跟国内不太一样,好像不太会有什么怨言,一直都是笑嘻嘻的。有些菲佣的生活条件很差,比如住在没有窗户的储藏间里,或者没有床铺就临时铺个地铺或者在那种狭小的祖屋里面有一张折叠床,白天就要收起来的。她们的期望值好像很低。不像内地的阿姨,经常会抱怨雇主,会比价,或者做段时间就变老油条了。心态容易失衡。菲律宾女性很辛苦,像我的阿姨,她有四个孩子,但男人只是种地并不挣钱,她的工资要寄回去养活一家人。
价格低廉,*府扶持
这样一位全能的菲佣需要多少钱呢?住家菲佣大概到手能拿到新币左右一个月(折合人民币左右)。此外,雇主还需要支付一笔税金给*府,每月大概新币(折合人民币元左右)。对于新加坡本地公民来说,只要家中有未满16岁的小孩或者大于60岁的老人,税费就可以申请免除。
这笔费用对于新加坡人来说,比重是多少呢?新加坡个人的中位数收入水平大概在每月新币,大概就是这样的比例。
合同一般两年一签,也就是说,起码两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菲佣一般每周只休息一天,如果周日也需要她们帮忙,薪水是20新币一天。很多菲佣也愿意顺手帮你继续干活。
菲佣的给力,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需要上班的父母。我有一个女朋友,是做私人银行的,非常忙,上下班都没有定时。她的小孩就一直交给菲佣带大。在她小孩非常小的时候,她丈夫出轨了。她得知后义无反顾马上离婚了。这种情况如果在上海,可能女性会很犹豫,你要考虑到小孩那么小,自己带她压力会很大,但新加坡女性不会这么想。她女儿现在已经16岁了,这个菲佣一直带她到16岁。女儿心理健康,也很优秀。对于一个工作的女性来说,她一个人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这个得力帮手的费用。
18个月后交给幼儿园
整个东南亚文化恐怕都有“培养鸡娃”的传统,新加坡人也是一样。他们跟北上广的家长一样,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只让菲佣带娃的家庭还是很少的,等到小娃学会基本的吃喝拉撒,长到18个月左右,就可以送他们去幼儿园了。
大多数新加坡的幼儿园,18个月就可以送去,很多可以做到早七晚七,除了教小孩学习,对于三岁以前的小小孩,也照顾衣食起居。所以理论上,一个上班的妈妈,可以在自己上班前把小孩送去,学校里帮你搞定她的三餐,带她睡午觉,给她换尿布、洗澡。你下班后顺道把她接回来,换好睡衣直接放到小床上睡觉即可。
新加坡的幼儿园也分公办、民办(私立)和国际三种。公立幼儿园的收费可以忽略不计,民办的费用大概每月从~新币不等(也就是约~0人民币不等)。国际幼儿园是给那些外籍小孩上的。民办从2岁就开始要教汉字、数学了,但这些都是包括在学费里的,家长不用再额外去上课外班,学校也有音乐、舞蹈等艺术课,每天都会安排得很满很丰富。民办幼儿园的宗旨就是“抢跑小学”,相对来说公立和国际的就比较放羊,小朋友们主要是玩,而玩,在新加坡对于孩子来说,太容易实现了!
到处都是免费大型游乐场
我们去了新加坡之后真的发现,这里是小朋友的天堂。
一个弹丸之地,却设计了这么多适合小孩子的游乐场,*府实在是非常有心。小孩在这里每天都有玩不够的地方。新加坡的动物园、水族馆、科技馆都是世界一流的,放到哪里都毫不逊色。有些美术馆会开辟专门的儿童层,也有专门的儿童美术馆,植物园里有植物做成的迷宫……
所有的商场、公共场所都会优先考虑孩子,也很方便带孩子的家长使用。每个商场都有给小孩设计的游乐场(playground这个不太好翻译,因为我们这里并没有相应的情境),比如做成树屋让小孩可以爬来爬去;做成迷宫让他们探索……小朋友可以在各处找到挖沙和玩水的地方,任何时候想玩只要去户外,就可以马上玩起来。
另外就是,公共设施是很便利的,为带娃的人考虑的。我记得前阵子国内的媒体在讨论,男小孩能不能跟妈妈进女厕所。我觉得不是能不能,而是没办法吧。新加坡没有这种尴尬的问题。他们所有的厕所都有三个,男、女和残疾人(或者是家庭用)厕所。带小孩的妈妈或者爸爸,一般都用那个家庭用的厕所,里面有尿布台、有小朋友的坐便器,有充电插座,有些还有给妈妈哺乳用的沙发、凳子,很方便很干净。一些新加坡的女厕所里面,会有给小男孩使用的小便池。这非常实用。我儿子刚脱尿布那会儿,我带他去外面玩。小孩子要上厕所起来是不能忍的,如果要脱裤子啥的分分钟就尿在身上了,如果有这个小便池,就会非常方便。他们就是周道到这种程度。
我在上海的时候是不敢一个人带娃出门的。因为如果你有推车的话,很多地方都不方便。我记得有一次从浦东机场出来,残障人士电梯是锁着的,要绕很大一圈让工作人员给你开。公共场所(比如地铁站)里的很多电梯都是锁着的。但新加坡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推车到哪里都是通行的,我想对残障人士来说,也是很方便的。
还有一点可能是心态上的,这里的人都不太着急。我在上海带儿子坐公交车。我站在后门那个台阶上,门开后,先让小朋友下去,他走两格,就这么一会儿,司机就着急把门关上了,我要拍门请他开门,放我下去。通常会遭遇白眼。但这里你从前门上车,一直走到车厢后面,司机在反光镜看到你们坐下来,才会缓缓起步。我带小孩出门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
“食阁”盛行
吃饭问题上,新加坡有很多“食阁”,类似于我们这里的大时代,但更普遍,价格上也更低廉。
很多没有孩子的新加坡人是不在家里开火的,下了班就去这些地方吃一碗面,随便吃顿饭,省了很多事。如果有菲佣在家,当然也可以烧饭,或者专门为小孩做他们吃的,大人就随便对付一下。我们周末也会经常出去吃饭,除了食阁,也有好一点儿的贵一点儿,总之都很方便。在吃上面精简,也省去了很大一块关于小孩的家务,轻松不少。
这是新加坡的一些随处可见的playground,都是免费的。几乎是下楼就有。
02
—
日本东京
令人艳羡的保育园*策,*府大力扶持+主妇带娃
aowen大学教师
老大10岁,老二8岁。两娃都在日本出生长大,老大5岁老二3岁时去英国工作两年,又回日本。坐月子时老人去帮忙,其他时间夫妇两人带娃。
少子化社会的*府支持
日本社会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所以*府在宏观上制定了许多鼓励生育的*策,希望能切实帮助年轻人,让他们安心去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策上,日本女性的产休假有两个月,产休假后是到一岁的育休假。产休假和育休假都享有三分之二的薪水收入。其中产休工资由健康保险支出;育休工资则由雇佣保险支出。这些保险有的是*府实体,有的是民营。其中,健康保险是所有住在日本的人都要加入的。令人吃惊的是,日本男性享有跟女性完全一样的待遇,也可以一起休产假和育儿假到小孩一岁,同样拿三分之二的薪水。
另外,日本的小孩从出生2个月大后(也就是母亲休完两个月的产假后)就可以送入保育园,由专业人员全权照顾,以保证生育家庭的正常运转。这些保育园大部分接受*府优渥的补贴,既可以保证盈利,又不靠家长而盈利。
但直到今天为止,日本仍然是一个标准的男权社会。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夫妻两人一起工作家庭拥有双份收入的比例大大提高,但日本男性在育儿上所花费的时间仍然非常少。只有1%的日本男性会使用产休假,绝大多数男人照常工作,不受任何影响。所以,在日本社会中,全职主妇的比例相对于欧美社会,也还是很高的。日本妇女也更倾向在有了孩子后选择一份灵活度高但不那么重要的工作来平衡带娃的作息。
令人羡慕的保育园,一个孩子一个月补贴42万日币;3~5岁全免费
日本社会中可以托管小孩的有两个机构,一个叫保育园,归“厚生劳动省”管辖,这个部门类似于我们这里的生活、防疫部门吧,管一些生活方便的问题。另外一个叫幼儿园,归“文部科学省”管辖,相当于教育系统,提供教育。简单来说,一个管生活,一个管教育。
日本的婴儿出生两个月后,就可以送去保育园。保育园从每年12月底开始招收翌年4月入园的小朋友,1月公布一次结果,2月会根据空额调整后再公布一次结果。会根据所有申请者的条件排列优先级,保证最有带娃困难的家庭(比如父母双方都是双职工)的孩子最先被招入。我家老大是七月份出生的,刚结束一届的招生,所以我们等了两个月,等有空位了才入学。但基本在一年内都可以解决托育问题。
这些保育园只要是由厚生部认证过有资质的,就能够接受*府的补贴。保育园每招收一个1岁以下的小孩,就会每月收到来*府的42万日币(相当于人民币元)补助。有了*府的扶持,保育园向家长收取的费用非常低廉,费用根据每个家长的家庭收入比例来收取。比如一个年收入日币的家庭(相当于人民币元),第一个孩子每月的保育园费是日元(元人民币),第二个孩子为日元(74元),三个及以后免费。
注意,年收入万日币大概是日本一个高中毕业的人刚工作时一个人的收入。如果收入在这个数额以下,就不用再缴纳任何保育园费用了。
(收费标准详见下图,第一栏区民税*10+000大概为税前年收入)。
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年收入大概在万日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小孩一个月的托育支出不到年收入的1%。(换算到中国家庭,上海一个家庭的中位数年收入大概在20万人民币,也就是说一个月只需要花元送孩子去托儿所,啧啧。)
保育园可以一直上到5岁上学前。百分之九十的双职工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保育园。
我生老大的时候,还在读书,对于学生来说,小孩的保育园费用就是全部免费的。每个大学都为自己的老师和学生配备相应的保育园,让师生可以安心读书。
接受这次采访我又去做了了解,从年10月1日开始,日本保育园以及幼儿园对所有3~5岁的孩子已经免费了。
高质量服务保障
保育园的时间一般是早上8点多,到晚上6点多,也可以延长一小时或者两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
在这样的保育园中,孩子们接受的是什么样标准的教育和服务呢?日本*府规定,一岁以下孩子的师生比是1:3,也就是说一个老师最多只能管3个孩子。每所保育园都配备各自专业的营养师,以保证科学喂养。学校会公布每日菜单,也会定期邀请家长来品尝孩子们的膳食,以便于家长们掌握情况。
学校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的生理特点,开展各种适合他们的活动,帮他们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基本上3岁前,孩子们会在学校学会自己吃饭、洗手、刷牙、上厕所,很小的时候就会自主入睡。除了室内的活动,老师每天都会带孩子们去户外活动,去公园、去博物馆、去各种场馆。你们来日本的话,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带着一串小孩在外面活动,这是很安全的。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来旁观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们每天都会帮孩子们拍一些照片和视频,让家长及时了解动态。有很多照片我们非常喜欢,可以让老师帮忙打印出来,花一点钱买下来,每年都做一本成长照片簿,是很好的纪念。
幼儿园也可监管
对于不工作的主妇来说,也可以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幼儿园归“文部科学省”管,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简单来说,保育园帮你照顾小孩,而幼儿园帮你教育小孩。所以,很多幼儿园里小朋友是不睡午觉的,学校也不提供餐食,家长也要给孩子自己准备便当。
我在日本的体会是,在小孩特别小的时候,衣食起居这些事情会占据特别多的时间,但这些都可以放心交给*府机构去做。不管是还在保育园还是幼儿园,老师都非常注重培养小孩的生活自理习惯,不用家长操心怎么教他们自主入睡,怎么教他们吃饭和上厕所、穿衣服,怎么形成时间观念,养成卫生习惯,懂礼貌。我非常感谢这些学校的老师们!
外出非常方便
我之前看到国内的报道,说日本社会对小孩非常严苛——带小孩上飞机妈妈要给邻座准备非常精美的礼物,日本有些高级餐馆不允许小孩进入,等等。好像日本社会不怎么欢迎小孩。以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情况并不是这样。
的确有为邻座准备礼物的妈妈,但这是她们的习惯,做这些对这些主妇来说并不麻烦,或者说他们本来就习惯为周围人准备这些小礼物。而且大部分人对小孩非常宽容,觉得吵闹一点是小孩的天性,没什么大不了的。
日本社会总的来说对小孩、对带小孩外出的家长是非常友好的。大多数日本餐厅都有儿童座椅,很干净,很方便使用;许多餐厅会有专门的儿童餐,做得专业又细致,从营养学上搭配得更好,大人吃大人的,小孩就点他们的,外出就餐不用再额外给小孩准备食物,很省心。一些大型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店,总是有给母亲提供的哺乳单间,绝大多数厕所都有给小孩专门使用的小的马桶,或者单独的盥洗室。
到处都有公园,有适合小孩子的playground。日本的这些公园大多都是为拖家带口的家庭设计的,想着取悦小孩取悦家庭。所以平时随处可见带着小孩出来玩的妈妈们(爸爸不多)。有经验的家长们可能都会认同,带孩子在家里玩其实是很累的,孩子们天性就喜欢户外活动,如果外面的环境是安全的,把他们放羊到外面,大人只要看好了,会轻松很多。这些户外的游乐场,不管是人造的还是自然的,都让我们轻松好多。除了市中心,市郊也有很多大的绿地、公园,我们常常周末开车去,小孩子在草坪上滚滚爬爬,蹦蹦跳跳,或者租个自行车,花不了多少钱一天过得很丰富很快乐。
这些都是我的孩子们在保育园时候的照片,老师把他们照顾得非常好
03
—
法国第戎
托儿机构解决育儿问题+自由的心态
武尧翻译
两个儿子,大的13岁,小的7岁。老大6个月时回中国待了4年,又回到法国。在国内是父母带娃,现在夫妻两人带娃。
法国女人不喂奶,更独立
法国可能是母乳率最低的国家,这边不太强调这个,能够母乳当然是很好,但如果你不哺乳也很常见,没有人会来要求你“必须要”。
法国女性有16周左右的产假,当然如果你身体不舒服,医生也会给你开证明,你可以在家休息。这里几乎没有老人帮忙带娃,即便帮,也绝不是中国老人的这种带法。他们带得格外心大,就在地上随便爬,不会像我们,随时都要看着。法国的小孩很小就自己单独睡一个房间了,这可能跟他们自己也是这么长大的有关系。我有一个法国的女朋友,有四个孩子,我见过她带小孩,一开始小孩不肯自己睡,哭得很厉害,她几乎不管,就随便那个小孩哭,然后小孩也就不哭了。我不太知道这样会不会对小孩的心理有影响,但很多法国人的确是这样做的。
我觉得中国人的心理压力太大了。比如生孩子吧,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