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卫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等,其中以肺血栓栓塞症最为常见,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我们平时所说的肺栓塞,其实就是肺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的血栓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经下腔静脉及右心,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当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一定程度(30%~50%)后,因机械阻塞作用、神经体液因素及低氧,导致肺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最终导致体循环低血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果某一段肺动脉完全阻塞,远端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则会导致肺梗死。远端小栓子可能造成局部的出血性肺不张,引起局部肺泡出血,表现为咯血,并可伴发胸膜炎和胸腔积液,从而对气体交换产生影响,导致胸痛和呼吸困难。
肺栓塞的危害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急危重症,它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留给医生诊断、鉴别的时间比较少,病死率高。年我国急性肺栓塞住院病死率为25.1%。随着我国防控体系的完善,再加上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防栓意识的增强,年我国急性肺栓塞住院病死率已下降至8.7%,而且最新数据显示急性肺栓塞住院病死率呈进一步下降趋势。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短时间内猝死,易被误诊为冠心病等。肺栓塞本身危害极大,而如果肺栓塞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血栓在肺动脉内机化,肺血管重构,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这种肺动脉高压一旦形成则不能根治,而且预后不好,影响生活质量,需要长期治疗。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任何可以导致静脉血流瘀滞、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Virchow三要素)均为VTE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2类。
遗传性因素由遗传变异引起,常以反复发生动静脉血栓为主要临床表现。50岁以下的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生多部位血栓形成或呈家族性发病倾向,需警惕易栓症的存在。
获得性因素是指后天获得的,多为暂时性或可逆性的。比如肥胖、吸烟、高龄、手术、外伤、孕期或产褥期、恶性肿瘤、长期卧床、长途航空或乘车等,都是肺栓塞及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如果存在以上高危因素,则需要警惕血栓的形成。
肺栓塞前兆及症状
急性肺栓塞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易漏诊或误诊为冠心病。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栓塞的部位及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等器官的基础疾病。多数患者因呼吸困难、胸痛、先兆晕厥、晕厥和(或)咯血而疑诊为急性肺栓塞。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也被称为肺栓塞症状三联征。特别是阵发性呼吸困难,往往是最先出现的症状。
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医院就诊,进行肺栓塞相关的检查,如D-二聚体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和下肢血管B超、CTPA等。若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千万不要按摩或敲打患侧腿部,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一旦确诊肺栓塞,应立即进行危险分层评估,进而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
如何预防肺栓塞
肺栓塞的预防策略主要有基本预防、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
基本预防指的是加强健康教育、鼓励适度活动、避免脱水等,适用于任何人群。广大民警长时间办案或执勤,应注意避免脱水,脱水会导致血液变稠,增加肺栓塞的风险。另外需要避免长时间静坐,数据显示,每静坐一小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所以,每静坐45分钟最好起身活动几分钟。再就是戒烟、控制体重,忌食辛及油腻食品,也是很重要的。
药物预防主要针对肺栓塞高危人群,如手术或外伤后卧床、恶性肿瘤患者等,常用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等。
对于血栓风险高,存在活动性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进行机械预防,主要包括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分级加压弹力袜和足底静脉泵等。交通警察长时间站立执勤,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或血栓,对于已经出现静脉曲张的人群,可以考虑穿弹力袜,预防静脉曲张进一步加重和血栓形成。
来源:《山东警察》年第5期
编辑:朱秀娟
审核:祝文心王志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