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年度
获得校级及以上女职工专项荣誉人员
和集体名单
一、全国妇联表彰
全国三八红旗手:崔竹梅
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张继东家庭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山东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
二、全国总工会表彰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魏丽丽
三、山东省妇联表彰
山东省三八红旗手:詹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山东省三八红旗手:侯桂英、杨秀伟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青大附院护理团队
山东省抗疫“最美家庭”:张继东家庭
四、青岛市妇联表彰
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随坤艳、秦文
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隋坤艳、秦文、彭伟
青岛市三八红旗集体: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
五、青岛市总工会表彰
青岛市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张继东
青岛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张继东、杨玉玲、吴倩、蔡青、张野
青岛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急诊内科崂山病区(含急诊门诊护理单元)、医院感染管理部
六、崂山区妇联表彰
崂山区三八红旗手:*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治与国际关系系副主任韩庆娜
崂山区三八红旗集体: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七、青岛大学表彰
学校“三八红旗手”(30名):
历史学院金霞
经济学院姜翠峰
马克思主义学院萨日娜
*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韩庆娜
文学院周潇
外语学院岳蕾
数学与统计学院张雪蕾
生命科学学院于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凤玉
机电工程学院张金翠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李京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玲玉
纺织服装学院董朝红
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杨熙鑫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徐华敏
医学部药学院朱玮
商学院金铧
音乐学院胡瑞琴
校部第一*总支*委组织部王静
后勤管理处范淑清
医院傅培荣、王峰、刘涵云、李琳、丁爱萍、
袁昌青、王楚、王美、刘淑芹、薛莉
学校“三八红旗集体”(10个):
法学院青岛大学公益诉讼研究中心
数学与统计学院公共教学部
校部第三*总支国际交流合作处
图书馆
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及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市南病区
急诊重症监护室
重症医学科西海岸病区
心血管外科监护室
崔竹梅
以翠竹精神治学从医
以红梅品格引领团队
(巾帼柔情大爱无边)
——全国三八红旗手青岛大学医院崔竹梅事迹
她是半岛地区妇科专业的带头人,学生们心目中“崔妈妈”,阿坝高原上的志愿者;她是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及妇科肿瘤分会委员、妇科内镜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妇产科分会及妇科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她是崔竹梅,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学部妇产科学系主任。从医31载,视病人如亲人,为20万余女性解除病痛,先后荣获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全省卫生系统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她带领科室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山东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等。年,她获评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引领半岛地区的妇科专业发展
年,崔竹梅大学一毕业就留在了青岛大学医院。年,31岁的崔竹梅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的滋养细胞肿瘤专家杨秀玉教授。毕业后并未听从导师挽留,而是选择回到了青大附院这片热土。
年,她从日本学习归来,在青岛率先开展无气腹腹腔镜技术,为部分不能耐受气腹的患者创造了微创手术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年起,她率先在青岛市开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成立山东首个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和诊治中心,解决广大中老年女性“难以言喻”的妇科疾患,每年诊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数千例。除了熟练掌握各种妇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病诊治外,她较擅长的领域是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我将从协和带回的更先进的治疗方案和经验用于临床,使得该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崔竹梅作为山东省知名医学专家,她的妇科肿瘤微创手术炉火纯青。在她“手把手”带教下,科室微创手术已达到85%以上,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作为大专家的她对宫颈癌的筛查工作仍念念不忘,从医院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从发达地区到偏远少数民族地区,都留下她辛勤的脚印,她呼吁、指导、实施、推进宫颈癌筛查。自年起,开始组织实施妇女宫颈疾病筛查,20年坚持不懈,筛查人数达百万余人次。在医学的道路上,她是永远不停歇的攀登者,她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年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她所带领的学科通过了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的评审。
医院共同提升
作为胶东半岛地区妇科学科带头人,崔竹梅承担着对胶东地区疑难、危重病人的转诊及会诊任务,医院妇科疑难杂症的处理,她大量个人时间被牺牲。在学科领域,她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同时,她又把这些领先的技术第一时间医院。
带队到青岛周边贫困地区义诊,为当地百姓免费诊疗,是她常年的坚持。在革命老区——沂蒙的莒县成立了“青大附院崔竹梅教授名医工作室”,开辟了一条医疗专家学者帮扶工作的新路子,做到真正实现医疗技术帮扶,受到当地*府和百姓的称赞。
年7月,崔竹梅奔赴贵州医院进行帮扶。于凌晨1点多钟下飞机到达安顺,顾不上休息一早就马不停蹄开始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手术演示,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更多规范的科室管理、疾病诊疗理念和先进的医院。
学生们心目中“崔妈妈”
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崔竹梅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人,“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崔竹梅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导他们要有高尚的医德和关爱之心,其次才是学习医学知识。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打好了基本功,日复一日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且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当科室年轻医生工作遇到困难,她放手并鼓励学生敢于尝试,而她承受压力在后面保驾护航。每当年轻人遇到生活的难题,人生的困惑也都喜欢跟崔妈妈聊聊,往往能得到启发和感悟。
在学生们心中“崔老师就像一位母亲,能够看到孩子的压力和无助,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温暖的帮助”。“亲爱的崔妈妈:在中秋节之际,真希望能到青岛和您相见、团聚……您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喔!”一张学生送她的贺卡上这样写着。
“医生开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在互联网上,患者对崔竹梅的许多评价中,大多提到了她亲切和热情的态度。
“我会为病人讲解她得了什么病,制定治疗方案,开导她们。关键是尽量给她们一个心理接受期,让她们从焦虑逐渐接受并且平静下来。”崔竹梅常常引用郎景和院士的一句话,“医生开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在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有14个笔记本,那是她自年开始,对每位手术病人所做的记录。如今,她这个习惯仍旧保留。她说:“一个好的医生要时刻保持永远在学习的状态,时刻不能忘记提高技术水平”。在她的观念里,作为医生,最大的幸福是看到危重病患经过自己的治疗康复出院;最欣慰的是能够与患者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战胜病魔。
妇科门诊量巨大,但她总是耐心的解答着病人的每一个问题。她的门诊坐诊常常是从早上一早到下午1点才能匆匆吃上午饭,接着又开始下午的坐诊。在病房,她会提出几种治疗方案与患者沟通,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手术日常常是6到8台手术,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只为救治更多的患者。
一位患子宫重度脱垂的患者来就诊,患者家庭困难,靠*府低保生存,医院无人愿收治。崔竹梅主动联系民*部门帮助患者解决手术费用,自己带头动员全科人员为病人捐助,最终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在她的从医过程中,遇到过如聋哑人、抑郁症患者、年老体弱者等许多特殊的患者,她都给予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