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你妈又逼你结婚了吗?
全文大约字,阅读需要40分钟。
当大家都还在议论大龄女青年的婚姻问题的时候,有那么一小撮人,已经开始筹谋自己未成年的女儿未来的婚育问题了。
今天这篇文章,势必会引起大龄女性、还希望生育的女性的广泛焦虑。但是我希望我这篇文章,不只是适龄生育的女性朋友能看到,我还希望所有养育女孩的家长们都能看到。因为,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虽然采用科学的办法或许能弥补一些,但那只是非常有限的一部分。
网传一些四十多岁,甚至五十岁明星生孩子的事情,让大众产生很大的误解“感觉自己还很年轻”,35岁,还不用急,40岁,好像也还可以。但这些都不是事实。
女性的生育力衰败是非常迅速的,虽然从初潮到绝经,貌似有30年的生育期,但事实上,女人比较容易怀孕生育的时间,只有15~2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15~20年左右的时间,还包括了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至少6~10年的时间,按照传统的观念,女孩子是不太可能在那期间生孩子的。
而我在临床上遇到绝经最早的女性,26岁就绝经了。不过幸运的是,她在25岁的时候就生完了第二个孩子。
关于生育的本质,女性是决定生育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年龄是影响生育的第一杀手。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并不是网传28岁,而是你根本无法想象的更加年轻的年纪。28岁仅仅是一个生育潜能损耗还不太大的年纪,再往后走,这下坡路是越跑越快。
男人到了50岁,甚至60岁,都还有正常的生育能力,而38岁以上的女性,自然受孕的机会已经不足20%。所以,中年夫妻生不了二胎,多半不是男人的问题,多半是女性的问题。
所谓丁克,就是在你生育力正旺盛的时候,我们一块儿愉快地享受性生活,而等你生育力衰败不容怀孕的时候,我突然父性崛起,想当爹了。
关于生育的生理学机制,女性掌握绝对生育权,也同时承担生育的主要责任和风险。
构成生育的关键因素,男人提供精子,女人提供卵子。再精确一点,男人其实只提供了精子里的半套核染色体,而女人需要提供卵子中的半套核染色体、全套线粒体染色体和所有的细胞器。
就目前科技而言,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加持下,生育的核心决定因素已经可以精简到上诉这种程度了。
当然,如果是讨论自然受孕,还需要具备男女正常的性功能、完整的生殖道和生殖器。有了辅助生育技术的加持,很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男性只要有正常精子,哪怕阳痿不举,哪怕不射精或者无精症,只要附睾里能抽得出正常精子,都还有生育的可能。而对于女性,仅仅输卵管的问题可以替代,卵巢功能和子宫都是无法替代的(代孕在国内并不合法,且代孕只能解决子宫的缺陷,解决不了卵巢缺陷)。
卵巢是女性唯一一个可以合法退休,且不影响生存的器官。其合法退休的平均年龄在中国为49.5岁。卵巢的储备卵泡多少,从初潮来临那一天开始,就已经确定不会增加(实际上是从胎儿期20周左右就开始减少),且随着每次月经,一批一批卵泡被募集,一批一批再继续减少。越年轻,单次月经周期被募集的卵泡就越多,年龄越大,单次月经周期可被募集的卵泡就越少。募集卵泡的发育,伴随着颗粒细胞的增殖,颗粒细胞是产生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所以越年轻,雌激素水平越旺盛,越稳定。所谓“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其实都是扯淡的,从生理基础上,女性性活跃的年龄就应该是二十多岁,年龄更大,那不是更活跃了,可能是思想放开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精子总数、活跃度以及总体质量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这些,对男性生育力的伤害影响并不太大,毕竟,怀孕只需要一枚健康精子,而男人每次排精,都会有上亿的精子,哪怕只有1%能用,那也是万枚之众。并且男性只需要提供半套核染色体。
而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对生育的影响方方面面就多得多了。首先女性也提供了半套核染色体,这个不能出任何问题。另外,细胞质内的所有物质,包括线粒体染色体、各种细胞器,都是女性提供的,当中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这个受精卵无法正常发育,从而死亡。
在自然条件下,精子和卵子相遇结合,大约有70%表现为生化妊娠(还没着床,还没形成胚胎,受精卵就死掉了),在成功检查出怀孕的胚胎中,大约10%~20%会在12周以内自然流产或者稽留流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多半就是精子染色体缺陷、卵子染色体缺陷、卵子线粒体或者细胞器缺陷。另外,还有大约1%的妊娠会表现为宫外孕,新生儿出生后,大约还会有4%~6%的先天缺陷发生率。
而所有这些意外的后果,都需要女性的身体来承担。是的,很不公平,但现实就是如此,你再怎么觉得不公平,也没办法改变。另一方面,男人平均寿命显著低于女性,男性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各种疾病、意外所导致的致伤、致残、致死风险是显著高于女性的。所以你认为的不公平,在老天爷眼里其实是合理的。
生育焦虑是当下已婚育龄女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所想象的“有计划的生育”,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计划生育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计划生育*策。计划生育*策实施了几十年,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确实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但是几十年的行*手段下强制执行的生育调控,足以影响两代人关于生育理念的核心认知,渐渐地出现巨大偏差。
计划生育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家庭拼了命也要生二胎。可能现在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当初为什么这么执着地要生二胎。一方面源于传统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另一方面可能纯粹就是思维惯性,老一辈有这个观念,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给他们烙上这样的观念,即便*策从法律层面反对,哪怕违法,他们也要去做这件事,他们未必会有非常站得住脚的理由。而放到现在,有多少已经有一胎的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催促下一代生二胎的?相信除了个别地区重男轻女思想还很严重的之外,多数爷爷辈已经没有这种执念了。
计划生育的另一种解读是,有计划地生育。计划生育*策目前已经处于半开放状态,二胎*策全面放开,更多胎的惩罚也不如过去那么严厉了。然而即便如此,生育率仍然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造成了非常明显的*策焦虑。“要不要彻底放开生育”,这个问题已经在*策制定者心中盘旋已久。因此,对于当前普通大众而言,计划生育*策已经是过去时,这后面说提到的计划生育,就是字面上“有计划的生育”。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过去制定的晚婚晚育标准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女孩子大学本科毕业就已经达到22岁,符合了晚婚晚育的标准。然而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本人,并无这方面的感触,在社会角色层面,她不过是刚刚摆脱学生身份的孩子。
过去,怀孕生孩子是从说媒、结婚、怀孕、生子整套流程,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今,生孩子成了计划生育,有计划才要,没有计划就不要。
有计划地生育,就是要做好充分准备,身体条件、经济条件、居住条件,家庭人员条件,各方面都具备了,才开始规划生育这件事情。万事俱备,就差怀孕了。为了这些准备工作,丈夫要戒烟戒酒,女方要开始锻炼身体吃保健品,有的甚至辞去工作。
也正因为如此,生育焦虑才会出现。
一个月没怀上,两个月没怀上,三个月还没怀上,就开始焦虑了,半年没怀上就足以让人抓狂,百度上各种找资料,找偏方,上各种当,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一招就能中。
在卵子质量、精子质量本身这个核心决定因素面前,人们花费非常大力气准备的外部条件对生育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包括戒烟戒酒、锻炼、吃保健品等一系列措施。我不敢说这些准备全都是徒劳,但可以确定不大会出现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
那就没有什么可以保护卵巢,增强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或者精子质量)的办法吗?有,不要伤害它就是最好的保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改善生理机能的整体状况,让人们感觉身心愉悦,但并不会对生育力造成显著提高。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育能力是不一样的。就好比一仓谷子,有可能90%都能发芽,也有可能只有10%能发芽,因为仓里总会有一些瘪谷子是没法用的。无论是90%还是10%能发芽,只要有能发芽的谷子,种到地里,来年就会有新谷子吃。
卵巢或者睾丸的功能也是如此,每个人与生俱来卵巢或者睾丸生殖潜能的基础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随便排个卵就能受精,就能生育,有的人排了10个卵,可能只有一枚卵子是健康能用的。那些不正常的卵子或者精子,形成受精卵后,就自然淘汰了,表现为生化妊娠、孕早期胎停流产等。
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里储备的卵,质量肯定是越来越差的,没有任何女保养手段能遏制这个过程。所以,所有宣称能保养卵巢的手段都是扯淡的。
陈谷子发芽率高,还是新谷子发芽率高。新谷子发芽率假设为90%,存放10年过后,发芽率还能到90%吗?
所以,所谓计划生育我们能做的最直接有效的行为就是同房不避孕。剩下的主要靠时间去不断试错。
生育就是个试错的过程。你可能怀了一次生化妊娠,或者孕早期胎停流产,甚至胎儿畸形,不要紧,你不应该被失败打到,只要你这辈子还想要孩子,最积极有效的办法就是抓紧时间积极再试。即便是引产清宫过后,子宫胎盘附着部位的修复时间也不过三个月,不需要等待太久,你可以尽情尝试。即便是在三个月间隔期内不小心怀上了,也不是不能要,它能活,你就能要。
有的女性,半辈子都在为生育这件事儿折腾。我有一个同学,30岁之前每次怀孕都会胎停流产,接连发生四五次,最后实在不敢再试了,所有能做的检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确切原因。可是谁也想不到,临近40岁,为了最后一搏去做试管之后,她竟然自然怀孕了,关键是没发生胎停,足月生了。
我还有一个朋友,不是不能怀孕,但只要怀孕,必定是生化妊娠。在反复经历失败后,逐渐也放弃了,后来醉心事业,领养了个孩子。
宇宙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地球的环境虽然适宜人类生存,但来自自然界看得见、看不见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能活着,都是上天的怜悯,而活着还有机会生育下一代,那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过去的人类,其实是明白这个道理的,随着人类科技进步,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加上几十年计划生育*策的影响,人们逐渐忘却了这个道理。人们总会有一种错觉,我命由我不由天,生孩子是我想生就应该能生。
谈恋爱结婚,就应该从娃娃抓起。
人生有几件大事,学习、事业、家庭。而家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恋爱结婚生子。学习和事业,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恋爱结婚生子,却只能在年轻的时候完成。
从小父母就叮嘱我们,不能早恋,要学习为重。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了,好多人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恋爱的能力。
都知道要找个好的,但是好的未必是适合自己的,怎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从来没学过,没练过,也没人教过。然后你妈突然就要你带个男朋友回家,或者女朋友回家,你会觉得很为难。而有的则是好不容易遇上个看对眼的,带回去了,父母还不满意。
我们的父母们觉得我们天然就应该是会谈恋爱的,结婚生子那都是人的本能而已。然而,我们凭本能早恋,或者正常恋,带回家的男票女票,父母却又不满意。是不是很滑稽,是不是很分裂。
如果真要谈论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的话,我认为应该是18岁。这个结论会招来很多非议,毕竟这是女孩子们上学的大好年纪,怎么可能结婚生子?心智都还不成熟,一旦生了孩子,岂不是一辈子都毁了么?
其实,心智不成熟,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或者说是社会形态和自然规律未能合理匹配。我一个朋友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他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个反面教材,天天被他妈妈拿来教育他。他一个同学,初中毕业就怀孕了,两人死活都要在一起,最后把孩子生下来了。这种事情在90年代很显然是不被社会主流所认可的。隔着几十年的空气我都能感受到他那对同学,这对苦难情侣当年所经历的困难。所有人都说,这俩人废了,这辈子彻底毁了。
而现在,他俩在深圳开餐饮连锁店,第一个孩子已经上大学了,夫妻依然很恩爱。
年,报纸上曾登载过一则新闻,一个女大学生结婚生子。当时这则新闻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