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不到40岁猝死,主要是没在意身体发出的信
TUhjnbcbe - 2021/3/10 15:55:00

不到40的同事去世

前一段时间,我医院一位医生在值完夜班后,回家后猝死了,还不到40岁,孩子刚上学,在我们同事引起不小的震动。

后来听说他其实最近一个多月身体就已经不舒服了,考虑自己年轻,科室人少,一直没在意,并且发病的时候,是下夜班一个人在家,家里没人,结果悲剧发生了。

猝死的发生率估计占所有死亡的10%-25%,猝死目前的主要原因就是心源性的,心源性猝死约占心血管死亡率30%~40%,美国每年发生心性猝死约30~40万人我国目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老年心血管病人中更为明显其绝对数估计在~万人/年之间。

哪些原因能导致猝死

1、心血管疾病,这时目前猝死的第一原因。

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肌病(尤其是原发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左房室瓣脱垂综合征、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动脉瘤破裂和夹层分离、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脏肿瘤、人工瓣功能不全、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颈动脉窦过敏或其他反射性迷走神经亢进。

2、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栓塞等。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和脑脊髓膜炎。

4、胃肠道疾病: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穿孔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

5、其他:外伤、药物中*或药物反应、暴发性感染(包括流行性脑膜炎菌血症)、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甲状腺功能减退、淀粉样性变、白血病、内分泌腺功能障碍。

6、原因不明的猝死。

猝死有可能有哪些先兆

猝死多数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往往猝死前还是或多或少有先兆症状的,只不过大部分人忽略了。

并不多,特别是有特异性和有价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太在意健康状况,有点儿难受的感觉,通常不会立即就医,而一旦出现恶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5、胸痛

大家都知道,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老年心源性猝死抢救成活的病人其一年内复发率达30%~40%,应警惕再次猝死。

发现猝死怎么办

当发现身边有人突然倒下,首先判断是否有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实施及时抢救必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掌握心复苏术。

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5-6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与心脏按压的比例30:2次数进行,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在抢救过程中,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症,每次检查间歇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医院外抢救,心跳,医院观察,寻找心脏骤停原因,针对原发病继续治疗。

日常如果预防猝死

1、定期体检。应随时检查血压、血脂。因为血压过高不仅可突然诱发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血脂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硬化常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要坚决控制体重。有资料显示,体重超过标准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健康饮食,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3、多吃水果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便秘不拉肚。

4、经常测量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5、控制体重,保证愉快的心情,不熬夜等。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文章推荐

48岁女子,深夜心梗离世,提醒:这2件事做得越多,血管越"堵"!

60岁血压多少算正常?医生从2个方面为你讲清楚!

四五十岁血压/95,每天快走一小时,半年后血压将会是什么样?

点“在看”明天风和日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到40岁猝死,主要是没在意身体发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