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
“无痛分娩中国行”(以下简称“中国行”)天津站的活动,分别于、年在医院成功举办,年6月,以NatalieThompson为带队的“中国行”团队,再次来到美丽的津城,医院。
自年开始,“中国行”团队分别在我院进行了基础产科麻醉计划、高级产科麻醉1+2+3计划的活动,年的主题项目为“现代产房认证”,我院在圆满完成前两年的“中国行”活动后,将进一步完成现代产房建设,从而全面开展围产医学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医疗模式,不断提升我院医疗水平。在此次的天津站专家团队中,由NatalieThompson护理学学士带队,这是她第3次参加“中国行”活动;其他成员还有麻醉医师BryanMahoney博士,以及具有34年NICU护理工作经验的万亚文老师。
6月18日,“中国行”多学科专家团队一行人,来到5楼实训室,展开为期3天的评审工作,质量办公室王娟主任、产科崔洪艳主任、麻醉科王建波主任、护理部尹雪梅主任带领产科、儿科、麻醉科医务人员对专家团队表示热情欢迎。简短的接洽会议上,王娟主任进行了相关人员的介绍,NatalieThompson就评审流程进行了布置,虽然大家是第一次相见,但因为彼此的学术交流,一见如故,很快进入状态,大家按分组进入产房,就产房、手术间、儿科的工作流程、仪器药品管理、急救措施、新生儿抢救等方面进行全程评估。
在产房中,专家们按照评估表的内容开始进行紧张细致的评估审查。从产房手术间开始,专家们详细询问了紧急手术时的人员安排,如何根据病情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团队如何进行调配、所需的时间,甚至人员通道等,非常细致周详,工作人员就专家的问题一一进行回应,使专家们得到满意的答复;其后专家们仔细询问了各项产科疾病急救流程,尤其对羊水栓塞的应急箱进行了高度重视及肯定,经过临床实践讨论,我院医务人员根据羊水栓塞的应急流程,制定了应急抢救箱,放置最急需使用的药品、物品,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救治,及时启动急救机制,多科室联动,得到专家一致肯定。同时产房内设置温箱,内有温盐水及温暖的婴儿被子,供产妇及新生儿使用,体现了人性化的医疗护理理念,给专家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临产室内,用于交班的白板非常醒目清晰,对于临产室的患者情况一目了然,虽然专家们是第一次进入临产室,但通过白板上的提示,可迅速对现场患者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这一点令大家非常满意,认为信息传达迅速、有效、准确;临产室内的胎心中央监护系统,引起专家们极大兴趣,这种监护形式在国外广泛被采取,使医务人员能够迅速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及早发现异常情况进行相应诊治,保障患者安全。专家们还就分娩镇痛后进食、体位管理等问题与医务人员进行了评价、讨论。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一个安全、高效、联动的产房,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来自美国的麻醉专家BryanMahoney博士,就产房无痛分娩麻醉相关评审问题按照评审标准进行了逐条检查,麻醉科王建波主任,陪审医生于志强、张佩*、李莉就相关问题进行认真回答,问题主要涉及麻醉前评估、分娩镇痛椎管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麻醉分娩镇痛相关制度及操作规范、重度子痫患者麻醉处理流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案、紧急剖宫产的团队合作等等。评审工作伴随着热烈的交流同时进行,紧张而有序,沟通顺畅,非常高效,就中美在个别问题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充分沟通,气氛既活跃又融洽。专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我们的回答非常满意,不时给予赞许。
NICU护理专家万亚文老师参观了产房新生儿抢救单元,对我院产房的新生儿复苏设备和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向我院新生儿科医生介绍了美国地区新生儿复苏的新观点,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万护士还带来了加州圣荷西克拉拉谷医疗中心产房和NICU的新生儿复苏用品管理方案。她还提出应用脐血可以进行血培养、血型、血清学等相关检测的观点,进而减少了新生儿生后的有创操作,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的发生。此外,还展示了所在科室日常使用的一些表格,使工作简化而高效。通过今天的交流,参会的产儿科医务人员都受益匪浅。
下午专家们进入6楼及9楼病区,进行交流活动。了解病区流程,接诊患者情况,详细询问了新生儿的入室交接流程、核对内容,对于新生儿身份的识别,护理观察直到传染病产妇母婴的隔离措施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大家就各项流程及临床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第一天的评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而大家彼此交流的热情还未消退,在接下里来的两天中,“中国行”专家团队将继续对产、儿科及麻醉科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与评审。
第二天
6月19日,“无痛分娩中国行”天津站第二日。清晨,专家组成员们早早开始了一天紧张的评审工作,医院行*楼第一会议室,院领导及医护人员与专家们进行了热烈愉快的交流。会上,陈院长在致辞中提到,“中国行”推进的项目在天津已经进行了3年,我院医务人员经过不断努力,提升了对现代产房的管理理念,提高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安全性,受益的母婴很多,希望在今后工作中,我院能带动天津及周边地区将分娩镇痛更广泛实施,惠及更多人群。随后胡院长进行了我院无痛分娩的工作汇报,我院分娩镇痛于年开始,年麻醉师24小时进驻产房,在不断磨合中,团队合作意识及合作效率不断提升,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听完工作汇报,专家团一行人来到一楼孕妇学校,恰逢孕校课程正在进行中,专家们随之进入课堂,坐下来饶有兴趣地和大家一起听课。今天讲解的内容是关于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每个家庭对此都非常感兴趣,授课人员通过对于新生儿相关生理知识的讲解,使用通俗易懂形式,将新生儿护理理念融入其中,避免误区,大家反响热烈。课后,孕产妇们得知有专家团旁听,热情交流起来,向专家们提出了诸如分娩镇痛对母婴有什么影响、麻药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体位、早产儿母乳喂养等等问题,专家们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随后,专家们来到实训中心,该中心为各级医学临床实训教学管理而设计,满足模拟教学、标准化病人培训与管理等活动的实际需求,提供设备、仪器,同步存储教学活动产生的数据、多媒体资料,并实时监控、分析数据结果。NatalieThompson根据设定的程序,与吕艳护士长共同协作,亲自进行了一次产钳操作的模拟演练,随着操作者不同的操作方法,仪器上做出不同的反应,提示操作者技术动作是否准确有效。BryanMahoney博士使用可视喉镜对新生儿模拟人进行插管,插管非常顺利,对于临床示教练习起到很好教学作用。BryanMahoney博士又与工程师交流起来,沟通模拟人操作数据的设定,就其核心模块组成、病例设置、可模拟的人体数据变化等,进行询问、提出建议,并热情地将其自己的病例设置模块与大家分享。
下午,专家组来到了新生儿科病房进行参观指导。郑*副院长向各位专家介绍了新生儿科的基本情况和病房布局,我院新生儿科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新生儿科,是天津市唯一一家具有危重症新生儿转运系统的科室,年收治病人余人次,其中早产儿余人次。目前救治成功最小胎龄为23周,最低出生体重为克,达全国领先水平。专家们参观了NICU、实验室、影像检查室等。在NICU,专家们看到许多出生体重小于克的早产儿在暖箱里接受治疗,其中最小胎龄23周,专家们惊叹于我院新生儿科的诊治水平,并就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喂养、温湿度管理等问题与我院儿科医护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郑院长向专家团队介绍了我科母乳喂养管理制度,我科对每个新生儿都进行入院宣教,每3小时收奶一次,每日进行统计,及时督促家属送母乳,因此母乳喂养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专家对我科的母乳喂养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新生儿专家万老师对我科根据不同胎龄体重自行制作的CPAP固定帽和早产儿保温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物品不仅实用而且非常美观,展现了医护人员对早产宝宝们博大的爱心,她表示要将这些样医院的新生儿病房,进行推广使用。
郑*副院长及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还陪同各位专家参观了新生儿科的生活区,其中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有很多医护人员的生活照、进行中外交流指导的照片,还有一些曾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早产儿长大的照片。我科对早产儿建立了长期随访制度,并成立了“早产儿艺术团”,为早产儿家属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