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传承叫耳濡目染
有一种传承叫言传身教
有一种传承叫甘为人梯
山大二院人
在拓荒中传承
在担当中传承
在创新中延续
在钻研中升华
在传承中牢记——
岁月有痕
仁爱无疆
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大医精诚”,指的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升华。山大二院妇产科全体职工,一颗心,完美诠释了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一脉相承。
今天,孙嘉珍、徐永萍、洪凡真三位主任,分别讲述了科室的传承故事。
01缘起孙嘉珍
年四月底,原山东医科大学校长王廷础找到我说:“山医大是全国唯医院的医科大学,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医院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结果,学校请您出马帮助开诊。”
我说:“我已经60岁了,到了力不从心的年纪。”
“孙老师,为了学校的发展,您就再为母校作一次贡献吧。”校长态度诚恳地说。这一席话使我动容,白手起家从头做起谈何容易,但为了母校,我就再披挂上阵一次。
医院开诊了。当时科室的条件相当差,我带领着4位年轻的医生,没有助产士,没有产科,器械就只有最简单的妇科检查器具,门诊病人稀稀拉拉。今天再翻开当年的记录,妇产科门诊每月病人总数历历在目,开诊后的前几个月,平均每日10多位病人门诊,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当时亓向群大夫站在门诊的窗口,医院大门口,数着有几个病人就诊,又有几个病人来妇产科。医院来,到处没人,晚上漆黑一片。病房楼的窗户有亮光的没有几个。那是一种什么光景,真是心里发怵。
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把握机遇,拿出我们的技术,热情地为病人服务,山大二院将来肯定在省内占有一席之地。气可鼓,不可泄!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们换位思考,以方便病人为基点。科室自开诊以来实行门诊一日制,专家全日应诊,使病人当日做的各种检查出来后得到确切的诊断与治疗,避免病人的往返和再挂号的开销。
“只要挂号就一定看完”,这是专家门诊例行的规矩。后来由于应诊病人太多,专家们往往中午下班时已是12点半了。一些老专家不顾年迈,吃了饭立即又开始了下午的门诊。我们的守信换来病人的信任,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多么让人敬重的献身精神。
钢铁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锤炼越多,钢质越好。人也是这样,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使他们日趋成熟。科主任的责任之一是选好接班人推荐给院领导,一个好的科主任要有好的品德,热爱工作、献身精神;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能够与人共事、团结同志的能力,使科室才可以有序传承,更上一层楼。建院二十多年来,二院的年轻一代接过了老专家的班,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全身心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收获。
二院就在大家的努力下,达到当前的先进水平。
02传承徐永萍
关于山大二院的情怀,我只是无数耕耘者的一分子;关于山大二院的精神,我只是在继承中予以发扬。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的感恩之旅。今天,我也要给大家讲一讲传承的故事,关于孙嘉珍老师的故事。
近年来,妇科的微创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在省内处于领先行列;产科的分医院中位居前列、危重症产妇救治成功率也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孙嘉珍老师的拓荒精神。二十多年前,已到退休年龄的孙嘉珍老师承担起组建妇产科的重任,从此走上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年产科开诊,她多方协调,与山东电视台共同策划“新千年,新生命”直播产妇分娩,不仅是一次极好的科普教育,医院及妇产科的实力。年之后,她敏锐地看到,微创技术正在兴起,抓住弯道超车的机遇,鼓励年轻医生走出去学习技术,把国内知名专家请进来传授经验,使医院妇科微创手术技术达到省内领先地位。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孙嘉珍老师的担当精神。记得那是产科开诊第一年的夏天,一位盆腔包块、腹痛的中年妇女入院。患者是一位保洁临时工,每月收入仅仅元,丈夫残疾,尚有一对小儿女。那天,患者11岁的女儿小杜鹃对孙嘉珍老师说:“孙奶奶,我妈妈有救吗?医院能减免医药费吗?”望着她那含着泪的一双大眼睛,孙嘉珍老师说:“你放心,我们都会想办法帮助你,帮助你妈妈。”孩子带着满意的笑容回去了,而孙嘉珍老师开始想方设法节省每一分钱,尽快做手术,减少住院天数。手术成功,患者7天拆线出院。看着患者一家人的微笑,站在孙嘉珍老师身旁的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担当和大义。后来,我才知道,孙嘉珍老师拿出自己的钱给患者交了住院费。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孙嘉珍老师的桃李精神。她对年轻医生要求之严格是出了名的,大家都很怕她。记得那是3年,半夜来了一个疑似宫外孕的病例,值班医生对诊断拿不准,又不忍心半夜把她叫来,等到确定诊断手术时,患者出血已经比较多了。她知道后,当着全科医生的面把值班医生痛批一顿,年轻医生大哭一场。她说,有什么能比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呢?
在她的教导下,妇产科开枝散叶、蓬勃发展,妇科、产科各亚专业初具规模。
言传身教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人人都甘为人梯的情怀,我为置身于这种尊重医术、崇尚医德、注重传承的氛围而自豪。
03蓬勃洪凡真
20年弹指一挥间,岁月无情,但岁月有痕。如今的产科,每天门诊量人,每年门诊量10万次,每年分娩量七八千,医院首列。成绩的背后,有着无数像徐永萍老师一样忙碌的身影。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徐永萍老师的故事。
那是年的一个深夜,一位双胎、试管婴儿、怀孕36周的高龄的孕妇,在家里破水,突发羊水栓塞,医院。那时孕妇已昏迷,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很低,脸是紫色,典型缺氧低血压,生命垂危。
徐永萍老师当时在家听班,接到电话睡衣都没换,医院。就在这时,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瞳孔散大,她当机立断——来不及送手术室了,马上就地剖宫产,心肺复苏不要停!
2分钟后,孩子出生了。因为羊水栓塞往往会快速继发DIC大出血,她斩钉截铁下令:快速切除子宫!子宫圆韧带一断,奇迹发生了,产妇血压回升,瞳孔回缩,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医院第一次在急诊室给病危孕妇实施剖宫产。
医术高超的背后,是一种刻在山大二院骨子里的敬业精神。在一个个危重病人的抢救现场,都可以看到徐永萍老师的身影。没有白天与黑夜,没有午休和空闲。她带领我们从教训中总结经验,她在每天的病例讨论中让我们加深对产科急危重症的识别,迅速提升急救能力,她在疑难、危重病例中寻找最科学最有效的急救流程和方法。
医术高超的背后,是一种流淌在山大二院血液里的创新精神。徐永萍老师大胆创新,她提出产前产后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最大程度规避医疗纠纷,最大力度保障医疗安全。
医术高超的背后,是一种蕴含在山大二院空气里的园丁精神。我担任副主任后,徐永萍老师手把手教我如何写纠纷答复,如何管理一个科室。她把年轻大夫推荐到各个学术团体,鼓励大家开展各种专业门诊,促进产科亚专业发展;她还鼓励我们参与教学,参加比赛,实现自我提升。
耳濡目染之中,我触摸到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我品味到了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
妇科主任朱琳向孙嘉珍献花
山大二院人,
一直秉承着风雨同舟、和舟共济、共同进步的精神。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
将勇往直前,扬帆远航。
作者/编辑:林雨
摄影:郝爱饶经伦
责编:张瑞雪王厚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