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奔走在
生死前线的白衣战士
他们是守护在
病人身边的绿衣天使
他们是拥有
火眼金睛的幕后英雄
他们是提供
贴心服务的粉衣导诊
他们是任劳任怨的紫衣后勤
他们是在烈日酷暑下
站岗执勤的安保守卫
每年每天
每时每刻
每分每秒
他们都不忘医者初心
牢记健康使命
践行*的宗旨
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榄医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这样一个隆重的历史时刻
我院特别策划
《医心向*、*心为民——70年·70人》
大型系列报道
向可爱、可敬的榄医人
和所有的白衣战士
致敬
今天
“70年·70人”系列报道
与大家一起探访
医院院长何淑明
何淑明
医院*委书记、院长
◆◆◆◆◆
此去经年,医院里,何淑明仍会想起年刚来到榄医时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时风华正茂,那时岁月静好,那时医院已小有名气,好学肯干、才貌两全、口碑出众......不论哪个方面都预示着她将在妇产科这个医学领域有所成就。然而,人生的道路从来不止一条。面对家乡小榄要全力医院的召唤,她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回到小榄,回到医院差医院。这一年,她33岁。“舍得”成就“价值”“选择这条路,建设一所在中山市甚至全广东都有一定影响力医院,可能牺牲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但能培养千万个好医护,成就一方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也是值得的。”何淑明认为,人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很难想象,年轻的她心境竟已如此深远。从副院长到院长的跨越,医院的变迁,到如今已经整整过去17年,何淑明用一纸漂医院的发展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特别是在年成为医院之后,榄医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一个个难题在何淑明院长的带领下迎刃而解,愈发彰显出“百年老院”新时代下的朝气和实力。这还仅仅是扎实走向进步的开端。“现在,我们确立了更加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秉承‘崇德仁爱励精图治’的院训,以‘医院,办成一所学校’理念为核心,把医院建设成为百姓信赖、员工自豪、业界肯定的具有一定影医院。”何淑明坚定地说,“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但有了方向,我们才有前进的动力。”三理念,念得“春暖与花开”当时针回拨到何淑明上任院长一职的8年前,榄医其实远非这般从容。“即使站在刚刚成为医院的非凡起点上,人才相对匮乏,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学术氛围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都横亘在医院面前。”
于是,一场属于何淑明、属于全榄医人的攻坚战拉开了帷幕......
“植根基层,医院”。医院的发展根本是学科,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何淑明抓要害、抓本质,启动了“造峰填谷”的学科建设战略。“造峰,就是要有品牌思维,注重品牌的建设。医院,急需一个龙头科室作为‘拳头产品’。”
(何淑明院长在手术中)妇幼中心应运而生。作为一名妇产科学博士,何淑明从技术、从质量着手,常规开展各种常见病的诊疗,把常见病治“专”;开展各种高难度的手术和危急重、疑难病人的救治,把复杂疑难病治“精”;多次成功救治死亡率极高的HELLB综合征患者以及羊水栓塞、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和DIC患者,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多年的耕耘,如今的妇产科是市重点学科、省重症孕产妇救治联盟成员,也是中山市北部区域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和救治中心,承担着区域危急重症孕产妇的接收救治重任。门诊量从年的13万增加到年的37万人,分娩量从多增加到一万多,连续多年居全市第一,年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医院”,产科综合能力医院DRG评价排名前10位!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医院不算强,只有将学科群建设好了,才能真正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也是每一个榄医人的职业信仰和精神追求。”
她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客观学科评估,全面分析各自优势、不足和潜力,根据实际情况,大胆进行学科的整合与拆分。对基础好的科室着手搭建医、教、研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与国内外优秀高校和医疗机构合作“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并制定详细计划,在软硬件投入上有侧重地予以支持。
她将“三甲”的医院常态化的工作中,临床全面实现二级分科,部分专科实现三级分科的基础上,她敏锐地捕捉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机会,以MDT多学科协作中心、ICU重症治疗中心、介入治疗中心、内窥镜日间手术中心为平台,搭建起全院资源共享的平台,鼓励创新,鼓励技术分享,支持学科亚专业细分,支持临床不断攻克疑难病种的诊治,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造峰填谷”开花结果。榄医逐渐打造出了三个省重点专科、四个市重点专科、六个市特色专科,医院实力快速提升。根据市委市医院的定位,重点打造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产前诊断中心等十大中心品牌。新兴学科减重代谢外科、疼痛科、现代康复专科等不断发展,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患者前来就医,跻身全省前三名!在医院品牌专科评选中,我院共有八个专科分别斩获冠亚季*等多项殊荣,获得全国评选专家和各路同行的一致认可。
“办成一所学校,让人文和学术照亮医学”。“如果说医学是一束光,照亮了健康和生命的希望,”何淑明说:“那么,筑就学术高地、充满人文精神,医院更加有温度、有力量。”她认为,年历史的榄医,医院,更应该“办成一所学校”!
青年兴则榄医兴,青年是榄医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医院应该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学习型组织”。立足人才的自身培养,年率先推行临床、护理、医技及行*规范化培训学员制度;年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每年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讲座、竞赛、比赛多次;对于规培学员,通过三级查房、三基考核等多种途径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使新同事得以迅速成长。
(何淑明院长向美国医院情况)自身培养还不够,何淑明还煞费苦心通过“三个辅助”进一步推动榄医这所“学校”的发展。
“大咖辅助”。榄医常年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使医务人员在“家里”就能学习先进的技术。邀请国际先进医疗团队如美国梅奥医疗集团和美国西南医学中心专家来院授课,医院管理理念和科学的临床方法传授给榄医人。
“平台辅助”。近十年来,何淑明多方拓展渠道,先后与国内20所高等院校和德国、意大利、美国、韩国等国外知名尖端医疗机构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医学合作,每年外派七十多名医生进修交流学习,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优质平台的培养下成长为榄医的中流砥柱,成就了自己,医院的进步和发展。
“人才辅助”。何淑明坚持“筑巢引凤”理念,医院综合实力的同时,从未间断四处招贤纳士,医院的学科带头人、科主任、硕导,也有在领域内的“潜力新星”,她相信,只要适合榄医的发展,就应不拘一格用人才。
(榄医人在国外尖端医疗机构学习)多年的努力,在这套属于榄医的“进阶式”人才培养机制下,人才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目前,多名在职专业人才中,高级职称专家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名。19人在国家级学术团队任职,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1人;人在省级任职,主委3人,副主委17人,多人在市级任职,主委3人,副主委25人,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医院的领路人,何淑明更是荣获“医院院长”,被认定为“中山市优秀拨尖人才”。
“贴心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何增强人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的获得感,是何淑明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的问题,她推行“医心向*,*心为民”工程,在医院全面推行“贴心服务”行动。
医院服务病人,职能部门服务临床,用换位思考的医院。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契机,医院挂号、看病、住院的流程全都体验一遍,认真查看环节哪些还不够流畅便捷,仅年,就收集到员工上百条意见和建议,涵盖流程、环境、设施、标识、沟通5大方面,医院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多渠道的预约挂号、病房里的床边支付、便捷的自助服务和“无痛医疗”的推行,医疗服务改善成效显著,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医院品牌形象不断增强,为周边市镇超过万人口提供重症、复杂、疑难病症的救治和医疗服务。
榄医人的幸福感是最磅礴的力量“医院是一个大家庭,只有把员工当朋友、当亲人,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才能真正调动积极性,为医院发展积蓄永不枯竭的力量。”何淑明说,“服务好全院多名医务人员是职责所在。”在她看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打造好榄医的“家文化”,才能真真正正医院的归属感、自豪感。
医院业务量持续增长,医疗用房越发紧张。行*办公区一再压缩,业务科室把空间腾给了病人,医务人员的办公条件和值班条件变差了。作为一名曾经日夜都驻扎在临床一线的医生,何院长深知,舒适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多么重要,哪怕只是舒适一点点。
她要求后勤部门尽量利用有限的资源,对医务人员的办公室、值班房、示教室进行合理化改造,尽量让每一名医务人员或多或少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却实实在在暖进了医务人员的心里......对于何淑明来说,这些都是事关榄医人幸福感的大事,太重要了!
新的起点再启征程。在年新员工入职大会上,何淑明告诫大家无论过去取得过多么辉煌的荣誉和成绩,都应重新出发,既要传承,又要突破。这是何淑明对新生力量寄予的厚望,也是她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警醒。从青春到白发,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在家乡这片热土之上的何淑明,希望用她的深情和热忱、用传承了年的榄医精神,照亮每一个榄医人的心灵,脚踏实地,用奋斗成就职业梦想,成就家乡百姓的幸福安康。预约挂号
拨打或-89811
咨询投诉电话
-
医院分机号查询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