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5日,东方妇产科学论坛母胎医学分论坛精彩速递。
学术讲座
▎李笑天教授:妊娠期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临床和管理复医院副院长李笑天教授作为本次东方论坛母胎分论坛的开讲大咖,分享的题目是《上海市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共识解读(一)》,从三个大方面:VTE疾病的特点,临床防治及疾病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解读。上海市产科VTE防治方案是综合国外VTE预防共识指南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主要分预防体系、诊断和治疗体系,要做到所有孕产妇“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预防,疑似VTE孕产妇要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上海方案的主要特色:一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依从性,可以达到有效预防、早期诊断的目的;二是动态风险评估,产前和产后进行多测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综合防治和对应处理,采用物理+LWMH的综合防治策略;三是集束化管理策略,从“准备-识别-响应-报告”四个阶段,“孕产妇-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宏观环境”四个层次进行综合管理。▎程蔚蔚教授:围产期VTE预防-昆士兰妊娠期与产褥期血栓症临床指南解读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第一副院长程蔚蔚教授立足围产期VTE预防,对昆士兰妊娠期与产褥期血栓症临床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新版昆士兰指南共分为三大部分,并有四个显著的亮点:三大部分:VTE风险因素与评估、VTE预防措施、VTE诊疗管理;
四大亮点:风险评估更简洁;产前、产后评估流程进行合并;对易栓症患者群体评估后进行分层管理;药物预防首选低分子肝素,剂量选择更细化。
据程蔚蔚教授介绍,该指南提出对孕产妇VTE进行全面系统的流程化管理,需在整个妊娠期进行个体化评估、根据风险进行防治、反复强调药物预防首选低分子肝素,但分娩前停药的时间和低分子肝素转为普通肝素的时间,需与多学科小组讨论后决定,有出血风险的患者需慎用低分子肝素。新指南强调了产前、产后孕产妇适度运动和避免脱水的重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得到充分重视,并且物理预防VTE仅在药物禁忌的情况下或联合药物预防使用,不建议物理方法单独用于妊娠患者VTE预防。▎段涛教授:妇产科医生的品牌管理和打造来自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段涛教授为广大妇产科人士带来《妇产科医生如何做个人品牌》的专题报告。从“品牌的力量有多大?”、“什么是医生的个人品牌”、“什么是好医生的标准”等方面向与会者分享了医生打造个人品牌的方法、意义及医生个人品牌与平台的关系。“医生的个人品牌本质上是信任。”段涛教授说道。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医务人员要利用MCN(多频道网络产品形态)工具打造品牌。而个人品牌的最为重要的突破口便是专病,专病医生需要符合“三个50%”标准:门诊50%以上病人是专病,院内此专病病人50%以上应在由你诊疗,50%以上病人来自外地。个人品牌的建立过程不仅仅是做宣传、写科普,更多是“做人”,这样才能让患者知道、推荐、赞美并信任你。段涛教授认为,好医生的标准有“三好”、“二有”、“两个一”,即技术好、服务好、品牌好;有特色、有品牌;一颗爱心、一手绝活。个人品牌的价值其实就在于离开平台时,也能吸引患者及同行,或者说医生自己就是平台。▎陈敦金教授:羊水栓塞的个体化、多学科诊治广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陈敦金教授本次专题讲座的题目是《羊水栓塞诊治-肺动脉高压》。陈教授结合临床病例,指出羊水栓塞是一个临床诊断型疾病,临床诊断困难,不一定所有的肺动脉高压都是羊水栓塞导致的,且目前羊水栓塞导致肺动脉高压的机制尚不清楚,羊水成分进入机体产生症状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机制被多数专家认可。羊水栓塞治疗有原则,但更强调个体化诊疗,要重视局部到总体。羊水栓塞患者死亡率为24%,大部分患者在发生羊水栓塞的2小时内死亡,为肺动脉高压导致。在抢救成功的患者中,一半以上患者有持续的神经系统损伤。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处置。羊水栓塞抢救过程中团队建立尤其重要,羊水栓塞救治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抢救过程,团队合作、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可明显提高救治效果。▎王谢桐教授:产妇死亡原因榜“探花”——产科医院产科主任王谢桐教授本次汇报的题目是《产科脓*血症——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妊娠和产褥期脓*症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位列直接产科原因第三位,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A组链球菌感染。产科脓*症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呈增多趋势。产后妇女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可能性较非妊娠妇女提高20倍,可导致STSS(链球菌中*性休克综合征)发生。妊娠的生理变化使孕妇脓*症的临床症状更加隐蔽,从而导致抗生素治疗延迟,所以要注意胎心变化,尤其是胎心过速。产科改良qSOF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包括:收缩压90mmHg;呼吸频率25次/分;精神状态改变。产科脓*症一旦发生应立即开始复苏治疗,进行一小时集束化治疗,包括:测量乳酸水平;使用抗生素前获取血培养;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输液复苏;血管升压药使用。确定感染源并尽快开始控制干预:剖宫产、清宫、子宫切除、脓肿引流。▎胡娅莉院长:关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研究的思考来自医院的胡娅莉院长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研究的思考》,通过国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关于PE亚型研究的分享,包括依据发病时间的分型、促血管/抗血管生成因子表达高低的分型及依据胎盘基因表达谱的分型等,提出研究PE亚型将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研究走向深入,可能为今后PE的预防提供思路,并分享了自己课题组关于miR-参与PE病理过程的成果及目前工作进展,指出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miR-表达升高,为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带来思考。▎刘彩霞教授: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诊治及保健指南()中国医院产科主任刘彩霞教授教授的讲座题目《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诊治及保健指南()》。刘教授首先介绍了双胎选择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定义,然后从胎盘因素、胎盘间血管吻合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方面阐述了该疾病的病因。目前关于选择性生长受限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刘彩霞教授介绍了根据年KhalilA等利用Delphi法对72位专家的意见进行汇总评估而得出的目前最新的诊断标准。接着,刘教授详述了选择性生长受限的超声筛查流程,并阐述了超声在sIUGR监测的作用。最后刘教授详细介绍了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包括保守治疗和胎儿宫内干预,宫内干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性减胎术及选择性胎盘血管交通支凝固术,以及不同分型的sIUGR分娩时机的选择。▎王海滨教授:子宫蜕膜与妊娠维持来自厦门大学医学院的王海滨教授本次专题讲座的题目是《子宫蜕膜与妊娠维持》。通过国内外数个研究,向与会者阐述了蜕膜在妊娠建立和维持中的生理病理功能:保护胚胎正常发育的物理屏障、蜕膜的内分泌功能、调控母胎界面免疫细胞的浸润、调控衰老细胞的清除、调控胎盘滋养细胞的发育。这些基础研究可能为今后流产、早产、子痫前期等疾病的预测、预防及治疗指明新方向。最后,王教授对目前蜕膜研究的方向做出展望,为相关产科临床医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张为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