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吴中学ldquo天坛老顽童rdqu
TUhjnbcbe - 2020/11/21 19:34:00

说起“老顽童”,首先进入大家脑海的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周伯通,而在神经介入领域,也有一位“老顽童”,那就是我国神经介入学科的开创者之一、首都医科医院吴中学教授。

是不是年龄大又有一颗顽皮的童心就可以被称之为“老顽童”呢?

非也,非也。

敢号称“老顽童”的第一要素是要有顶级的武功!

重要的话再说一遍,“老顽童”之所以成为“老顽童”,是因为有顶级的武功!说到这里,在神经介入界,谈到吴教授的“武功”应该没啥异议吧。那么,“天坛老顽童”的武功又是怎样练成的呢?他又是如何看今日之神经介入“江湖”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学医其实是件非常偶然的事

10月18日,医院新院址,吴中学教授接受了医维讯小编的采访。小编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是怎样走上从医之路的?”本想深挖一下吴教授的童年梦想,少年理想什么的,没想到吴教授说,其实我学医是组织派的,自己事先根本就不知道。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让我们从头说起——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像每一位大侠一样,“天坛老顽童”当年也有一个比较坎坷的童年。

年12年31日,吴中学出生了,父母都是*人。当时,南方尚未完全解放,中国人民解放*第四野战*一路南征,首先解放了广西。作为四野指战员的父母,在广西贵县(现贵港)生下他以后不久,又转入广东、海南作战。由于父母工作非常紧张,他被寄养在广西贵港的部队幼儿园,一直到6岁才回到父母身边。虽然生活艰苦,但还是“小顽童”的吴中学非常好学,成绩也异常优秀。用他后来说过一句狂话来说就是“我从小学开始,就不知道啥叫第二名。”

年,本应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升学的吴中学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刚上初中二年级就被迫离开了教室——大名鼎鼎的吴中学教授,中学只上了两年,有点震惊不?年,下乡刚刚3个月的他后来光荣地参加了人民解放*,成为了一名野战*战士。

“我在入伍前是炮兵班的班长,我们使用的武器是八二迫击炮,就是8.2公分直径的迫击炮。”吴中学说,年,全国开始广泛招收工农兵大学生,部队就把自己推荐了上去。这里,再稍稍补充一点历史常识给年轻的朋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高等院校基于推荐制的大学生,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和现在通过高考上大学不一样,当时上大学不看成绩看表现,由于在部队表现优异,而吴中学由于比较能吃苦,又有一定文化水平就获得了被推荐资格。

但让他没想到的,自己被推荐的是吉林医科大学(即后来的白求恩医科大学)。“对医学,当时一点都不了解。所以上医大是非常偶然的事,所以后来说一切都是命运使然,那个年代就像《流浪者之歌》里头唱的,命运推你往前走。”吴中学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革是一场灾难,但上山下乡或者是当兵、工农兵学员,对人确实是一种磨练,更能经得住暴风雨的考验。

白求恩精神的影响是终生的

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学校,它的前身之一就是抗战时期成立的晋察冀*区白求恩卫生学校。

对于白求恩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的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年,他逝世后,毛泽东主席专门为他写下《纪念白求恩》,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篇文章后来和毛泽东的另外两篇同一时期的文章《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一起在文革期间成了所有人都要背诵的“老三篇”。

对于《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在部队时吴中学就已经非常熟悉,来到学校后,更是对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记得当时的校训叫‘*治坚定,技术优良’,学校出过两任的卫生部部长,白求恩的精神对我影响是挺大的。”吴中学说,在白医大受到启蒙对日后的从医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白医大期间,吴中学坚持刻苦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学校和老师的青睐。年毕业时,学校在争取部队支持后,将吴中学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并奠定了他一生专业的方向。谈到为什么会选择神经外科,吴中学告诉我们,一是性格使然,更加喜欢外科手术那种快速解决病人问题的工作方式;二是当时有一位同学的父亲在该院神经外科工作,之前有过一些了解。

在白医院工作期间,他还获得了神经外科硕士学位。尤其重要的,受到一位同事的影响,他攻克了英语这道难关。

在文革时期,学校的外语教学几乎已经停滞,而且多数学生学的还是俄语,吴中学也不例外。在工作中,他发现有一位叫于??英的同事各种医学知识非常丰富,一讲病例,他就能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地介绍一大通。

于??英医生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张謇的亲戚,毕业于南通一所教会学校,受到过良好的英文教育。他告诉吴中学,要了解前沿的医学知识,必须要把外语学好,而且最好是学好英语。而且,要去看最新出版的英文期刊,因这些成果一般在杂志出现五年到十年后才能在书上见到。

在于??英医生的启迪下,吴中学决心攻克英语这道难关。年~年一年的时间里,他每天早上早起两个小时,晚上晚睡两个小时,一天只睡4个多小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用来学英语,一年的时间里他背下了多个单词。英语学习的突破,为他未来的学术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王忠诚院士的第一个博士生

练成绝世武功,一要有天分,二要自己努力,三就是要遇到高手的传授与指点。

在吴中学的功夫修学之路上,王忠诚院士就是那位将他引向华山之巅的高手。

王忠诚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是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他带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王忠诚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重大贡献,解决了一系列神经外科领域公认的世界难题。

年,医院院长兼中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的王忠诚根据《人才培养长远总体规划》,决定不再招硕士研究生而是只招博士研究生。

吴中学已经当了10年医生,并于年获得神经外科硕士学位,意外地获得一个消息,那就是王忠诚要招博士生了。“王忠诚教授的名气太大了,我当小医生的时候满耳朵能听见,当时我们科主任索敬贤教授从北京进修回来,就经常跟我们讲他的故事。”吴中学说,知道这一消息时已经是半夜,兴奋的他拿着手电筒就跑到学校研究生部去查,确认了王教授要招两个博士。

吴中学告诉我们,由于博士研究生的要求比较高,最终王忠诚只招了他一个人,同时一起参加博士招生的几位专家则一个合格的学生都没招到。

成为王忠诚的第一个博士生,对吴中学的影响是终生的。他说,“从王院士身上学医疗技术仅仅是一个方面,他还是我们道德的楷模,可以称得上我们这个行业的大师。老师把神经外科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把病人看得比自己还重要。他要求我们从病人出发思考问题。他经常说,‘作为医生,应该时刻为病人着想,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命令’。”

从年成为王忠诚的博士生,直到年王忠诚逝世,吴中学与老师一起相处了27年。“比和我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吴中学说,“老师曾说,我们要让病人身体康复的同时,也得到心理康复。即使回天无力,我们也要让病人带着希望、带着梦想活到最后一刻。我在我们科室也里经常说,没有笑容的大夫和护士是不合格的。你知道你的一个笑容能给病人带来多少安慰吗?不会笑的,不能当护士,也不适合当幼儿园老师。而且不允许在病人面前说你的病没有治这样让病人绝望的话,坚决不从医生嘴里说出来。”

破冰神经介入治疗

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脑血管病是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优点是不用开颅,就能使以往许多无法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获得有效治疗。但刚开始,这一学科在国内无人问津,原因是进口的栓塞材料价格昂贵,普通病人无法承受。年12月,刚刚成为王忠诚教授博士的吴中学就在老师的指导下,接下了“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研究”这一课题,也正是这一课题,将吴中学引向了神经介入领域。

现在看来已成“星火燎原”之势的介入学科在当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全世界只有法国和苏联等少数国家对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有零星报道,且报道引述的病例都是个案。王忠诚告诉吴中学:“这是一种新方法、一个新领域。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病人多,拿下这个课题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介入治疗无论对传统的外科手术还是内科保守治疗都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以颅内动脉瘤为例,介入手术是在X线和显示屏监视下,通过动脉插管,直至动脉瘤的主要供血血管,注入栓塞物质,如弹簧圈、明胶海绵、硅小球体等,使部分动静脉瘤得以栓塞完全从而缓解症状或为此后作病变切除术作准备。但在吴中学开始这一课题时,用于栓塞的材料国内根本没有,全世界只有美国、法国两家公司可以生产但是拒不向中国出口。

一定要拿下这只拦路虎!没有学过工科知识的吴中学开始一个个地去跑工厂,为了制作乳胶球囊、氰基丙稀酸异丁酯及其他一些材料,并且用于临床治疗,他不仅在北京跑了很多企业,还专程找到了青岛乳胶厂,“因为他们做乳胶手套做的好。”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王忠诚不仅提供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指导,而且帮助吴中学一个个地排除各种困难,不但将两台进口设备让他用来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而且北京市*府授权王忠诚个人支配的所有外汇美元都交给了吴中学。

吴中学十分珍惜这笔外汇,他把每一美分都用在了科研工作上。外出一律乘公共汽车,哪怕是要倒三四次车,也决不打车。这种精神也感动了合作企业。赢得了这两家国企的信任,他们与这个尚未出茅庐的青年研究生达成协议,共同开展进行技术攻关。

“从年开始做颅内动脉瘤的栓塞,前个手术,我都是用自己做的材料做的。”吴中学说,“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个栓塞手术的患者就是一位医生,我拿灯泡丝做的前交通动脉瘤栓塞,当时国外材料也还未进临床。这个病人其实找过史玉泉教授、段国升教授和我的老师王忠诚院士,当时都不建议手术,因为术后很可能下肢瘫痪。我把这个病人成功栓塞之后,片子拿给王忠诚院士看,王忠诚院士都惊讶。”

终于,吴中学自主设计的7种栓塞新材料代替了进口产品,从此,国产导管从原来的进口导管每根2万元人民币降到元人民币一根;从此,中国患者可以承受;从此,国内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得以迅速普及!

国内第一家神经血管介入科

年,为了进一步学习掌握开展介入治疗必需的影像学知识,医院派到加拿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年回国后,医院的副院长戴建平教授找到了吴中学,问他愿不愿意去放射科工作。

与外科手术最大的不同,介入治疗必须在X光机等影像设备的指导下进行。了解中国介入治疗历史的人都知道,最早开展介入治疗的既有外科医生、内科医生,也有一部分是放射科医生。

戴建平副院长找吴中学也是希望他能把放射科更好地发展起来,让它从辅助科室变成临床科室。“我得听王院士的,结果他俩早就商量好了,然后就领着我去放射科了。”吴中学说。

来到放射科后,吴中学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心。与神经外科等临床科室不同,原来的放射科医护人员对于临床业务并不熟悉,吴中学就带着他们一点一点地学习和规范。通过完善制度和加强培训,一个新型的神经疾病中心建立成熟了起来。随着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新材料不断出现,手术量开始增加,手术病种也在扩大。例如新的导管和弹簧圈可控、可脱后,颅内动脉瘤等手术变得更加简单、安全。刚开始,很多病人都对这一技术所有疑虑,吴中学和他的同事们就反复向病人进行宣讲,让他们了解介入这种新的治疗手段的优势,直到取得病人的信任,并为他们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在王忠诚院士亲自支持下,年,吴中学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神经血管介入科——介入神经放射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血管内介入治疗室),完成介入治疗脑血管病00余例,其例数和疗效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发明了8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其中颅内动脉瘤和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面居世界先进水平。

在此期间,吴中学曾参加或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等重大医学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的著名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7次获得国家、市级科技成果奖。曾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他的博士研究成果被评为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出通知,进一步收集了北京市卫生系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的手印,制作“圣手墙”,医院共有7位专家被选中,吴中学与自己的老师王忠诚院士一起进入了“圣手墙”名录。

要让天坛的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

谈到最让吴中学自豪的事儿,就是他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学生。现医院神经介入中心的李佑祥、杨新健、姜除寒、吕明、张静波、刘爱华等骨干都是他的学生。

作为一位医生,自己的技术再好,能够抢救的病人数量也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掌握的“绝招”教给更多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做学生应该都是三七分。什么叫三七分呢?就是学占三,问占七。学问学问,你得好问。这样的话,你才能与众不同。既有了现成的东西,你也要去突破,而且徒弟必须超越老师。所以,他们每一次超越我都使劲夸他们,这样能超越的越来越快。”吴中学说,“与其他人培养徒弟不一样,我培养徒弟主要是散养,是比较放手的。我爱拿养猪打比方,我说你们那都是家猪,我养的是野猪。我用培养野猪的方式培养徒弟,所以我的徒弟比较生猛。”

“大气,不保守。”是吴中学对自己的评价,正是这种大气和不保守,也让他在传播神经介入经验时毫无保留,医院的工作,吴中学还鼓励大家走出去,将自己的医院和医生。目前,在国内有很多的神经介入中心都是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建设起来的。“神经介入泰斗,世俗生活顽童。大人物有大智慧!”这是湖北省脑血管领*人物于加省对吴中学的评价。

医院在搬到新院址之前,医院也对原有神经介入科室进行了调整,打通了原来的内科和外科界限。吴中学对这一做法表示高度赞赏,“病人不是按你分的科生病,而且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内科的细、外科的快结合在一起,对病人的治疗更有好处。”

吴中学表示,神经介入学科虽然经历了20多年发展,但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不确定性,没有边界可循,一切都可能发生。因为它还可以和别的技术进行融合,如基因靶向治疗等,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这次医院搬到了新的院址,离开了天坛这个‘大坛子’,我也希望未来的医院更加的开放,要把我们的故事说给同行听,说给世界听,让中国和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听到我们的故事。”采访结束时,吴中学用这样的寄语表达了对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发展的希望和祝愿。

天坛老顽童妙语录

在采访过程中,吴中学教授妙语连珠,其中有些内容对大家提升武功还是很有帮助哦。

我在生活中非常马虎,但我唯独一件事不马虎的就是对病人不马虎。

如果导师不是强者,学生能强吗?强者的特点是能看到别人优点,弱者是盯别人的缺点。你经常能看到别人的优点,默默的学习,能不强吗?

情商减去智商等于幸福指数。作医生,你情商得盖住智商,得有强大的心理!

当医生第一是要先交流好,第二是诊断,第三才是治疗。最重要的是别吓唬病人。

“救”字一个“求”加反文旁“攵”,意指反反复复地“求”病人才能救。要耐心等待病人的理解和选择,非紧急情况,不要急于手术,要尊重病人的选择。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建议把严肃和紧张去掉,把团结和活泼留下。严肃这种表情来自于太平间和一些告别仪式,只要不是这俩场合,都应该轻松对待。

要会讲故事。人没有故事就出事故了,事故和故事这俩词是反的,对吧?

同道为友,天下无敌,我有个口号,天下医生都是朋友!这样的话,你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不与人斗,就和病魔斗。

不是说年龄大就一定是好医生。好医生起码第一是善良,第二要有度,第三技术要是好的。

我说咱们现在要多讲讲并发症,要把掉沟里的故事给别人听,让别人少掉到沟里去。

科普宣传也非常重要,像我们科缪中荣教授搞的“猫大夫医学科普”,通过漫画宣传医学常识,是个大善事。

专家简介

吴中学,首都医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主席,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ChinMedSciJ等多种核心期刊编委。曾参加或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等重大医学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的著名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7次获得国家、市级科技成果奖。曾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医维讯|n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中学ldquo天坛老顽童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