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症。
在分娩过程中,大量的羊水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中,羊水中的胎便、粘蛋白、毛、上皮细胞及胎脂成为栓塞的栓子,因而造成血液栓塞;同时,由于羊水中含有的破坏凝血因子的物质,所以导致凝血功能,将使母体立即发生肺栓塞、休克及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近年研究认为,羊水栓塞主要是过敏反应,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后,引起母体对胎儿抗原产生的一系列过敏反应,故建议命名为“妊娠过敏反应综合征”。
首先,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会引发全身大面积急性感染、导致肾衰竭;特别是这些有形物质随血液循环进入在肺从而形成栓塞,肺泡丧失换气功能,引起肺动脉高压。继之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呼吸窘迫、心跳呼吸骤停,甚至心衰竭。
同时,由于羊水中粘液含有破坏凝血因子的物质,造成产妇产后正常的大出血无法凝结,即使输入大量的鲜血也常常无法纠正血流不止;而有形物质对毛细血管的栓塞,又很有可能引发不可控制的全身弥漫性大出血,有时还伴皮肤、胃肠道及尿道出血。以上四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有极大的可能导向死亡。
引发这个急症的原因一般是子宫收缩过强,导致胎膜破裂,羊水从子宫创口进入血液循环。至今人类医学的产前检查对此仍没有找到查出先兆的办法,也就没能研究出足够的措施来预防。然后胎膜破裂后病人发作很迅速急迫,抢救往往来不及。
羊水栓塞的发作率虽然只有大约两万分之一,但孕妇和胎儿死亡率高达80%,是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也是至今残存的孕产妇死亡主因。
羊水栓塞的处理
一旦出现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应立即给予紧急处理。
1、最初阶段首先是纠正缺氧;解除肺动脉高压;防止心衰;抗过敏;抗休克。
2、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应早期抗凝,补充凝血因子,应用肝素;晚期抗纤溶同时也补充凝血因子,防止大出血。
3、少尿或无尿阶段要及时应用利尿剂,预防和治疗肾衰竭。
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过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等并发症时,应提高警惕,争取尽早发现与诊断,及时抢救以减少羊水栓塞的死亡率。
文章来源:医院产科主任许可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