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医三院产妇死亡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逝者已矣,无论孰是孰非我们也无需再去议论,然而身边不少朋友却十分不理解,有人甚至说道“生个孩子就死人,医院,真不知道医生是干嘛吃的”。作为学医多年的我,听到这话心里当真不是滋味。
现代医学究竟有多发达?
确实很发达,人不用自己有呼吸,机器可以替代呼吸;抽个几毫升的血,能检测出几百种疾病的可能;肾脏坏了可以换个肾脏;心脏坏了可以换个心脏;肝脏坏了可以换个肝脏;脑袋坏了……“咳咳,要相信奇迹!”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类似某某医生神乎其神的将几乎不可能救治的患者治愈,然而我们却没有想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已经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才能上新闻。
现代医学技术,已经被神化了,被神化到无所不能,仿佛总有奇迹可以出现。羊水栓塞,能救活!主动脉破裂,能救活!心/脑卒中,能救活!……没救活咋办?不可能啊,说好的奇迹呢?媒体和家属往往不会知道,上述情况,在大学的教科书里,都已经被明确为死亡率超高的凶险疾病。
就因为很少发生,奇迹才能称之为奇迹!
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神灵的。其实什么是“天”,“天”就是“天注定”,从哲学范畴来讲,就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人类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去认知这个宇宙中的普遍规律,却永远无法自定义出自己想要的规律,我们永远只是规则的适应者!因此“人定胜天”这种事情,很多时候只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激励,有一种“别无退路,就此一搏”的心态。电视剧上经常看到的医学奇迹,我只想说,那不过是演戏而已。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排队走向死亡,医生的作用只是防止有人插队
人永远无法抗拒疾病和死亡,医学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的病痛。而事实上,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用一种我们认为可接受的痛苦去替代了另一种痛苦。病痛不会消失,死亡也不会远离我们。有一种说法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排队走向死亡,医生的作用只是防止有人插队。
医生和患者,天然应该是互相理解,互相需要的
除非有人能跳出那三界之外,不在那五行之中,否则有生有死,是这大千世界的最普遍规律。佛家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人活于世,这些苦都是避无可避,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关键是看自己如何面对,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是坦然接受,淡然处之,还是战战兢兢,如临大敌。医生和患者,天然应该是互相理解,互相需要的。患者通过医生的救治得到痊愈或改善,医生通过患者的康复得到精神上的喜悦。某种程度上,医师和牧师其实是相似的,一者治人之肉体,一者救人之*灵。
人类之病痛永除不尽,健康无法绝对的完美
医患关系之所以如此紧张,都是人的贪念作祟。医学再发达又有何用?医院就不会死人了吗?疾病的风险就能彻底规避了吗?或许我们在“治疗疾病”这条道路上,已经走得太远,而在其他方面,却还在原地踏步!有时,我们会开玩笑说某人“三观不正”。其实在生病就医这个环节里,患者还真应该具备科学的疾病观。每一个医生都曾宣誓:“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人类之病痛永除不尽,健康无法绝对的完美。医生们只能“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保重自己,尊重医生,敬重生命
笔者有位老友,事业有成家财万贯,却大大小小一身的病。每次出门,必然带着一大袋子药,林林总总蔚为壮观。他曾总结自己的人生为:“40岁之前拿命换钱,40岁以后拿钱换命”。
天下人熙熙皆为利来,攘攘皆为利往。我们追名逐利的同时,能否多花一点心思在生命健康上:
痛风的患者,请远离啤酒和海鲜;肺癌家族史的人,请扔掉你手中的香烟;三高患者,放弃你的大鱼大肉,多出去走一走、遛一遛。如此,当为保重自己。
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况,医院去和医生说明,不要隐瞒病情,不要怀疑医生过度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如此,当为尊重医生。
如果病情复杂或者较为凶险,也请不要怨天恨地,哭诉“为什么倒霉的是自己”。因为这样的抱怨完全没有意义。接受已发生的客观事实,让最亲近的人帮助自己,和自己站在一起,尽最大的努力继续走下去。家人不抛弃,自己不放弃。如此,当为敬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