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霂恩
在最开始,要先对所有在网络上咨询孩子病情及治疗方案的父母们说,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前几天得知了一个让人心痛的事情,一个孩子发烧呕吐,家人在网上咨询后,医院,耽误了病情,孩子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这也督促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这样的人祸不要再出现。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通过网络寻求育儿知识,加入各种育儿群,阅读各种专家科普文章?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逐渐质疑医生一上来就给开抗生素?
令人欣慰的事情是,病*感染抗生素无效这样的科学知识让我们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孩子,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站在医生的对立面。我们作为父母去钻研科普,通过网络去寻求答案,目的不是为了替代医生,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医生。
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依赖医生长久积累的判断力,需要全面了解病人情况做出的,而不是简单一个血常规的上上下下就能确定。越是看科普,越会发现很多情况不敢下定论。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太精密的结构,不是几个数字能全盘代表的。
科普的目的是普,让民众有基本的判断。
什么是基本的判断?比如什医院什么情况可以稍等等,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注射,儿童拒绝中药中成药,而不是替代医生做出判断。
我们从网上获取信息太方便了,但是,百度查个菜谱没问题,查如何治病能不能不要信百度?
我们去学习和获取科普信息时,首先就必须筛选靠谱的信息来源,不是村口二大爷开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