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济世之道,莫大于医。在临平,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医务工作者,医治病痛之时,他们是妙手回春的生命守护者;疫情来袭之际,他们是勇往直前的最美逆行者。目前,临平区共有医师余名,他们为建设健康临平、守护群众健康无悔付出,以医者仁心书写护佑生命的动人篇章。
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杭+新闻APP特别策划推出《这“医”路“临”来守护》医师节系列报道,用镜头和文字展现临平医务工作者坚韧敬业、细腻温暖的形象,以此致敬中国医师。
00:59视频:高明向丹丽
50年前,在踏入医学院大门的那一刻,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前副院长周建英就立志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好医生。近半个世纪的行医路,周建英始终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八个字铭记于心。年,临平妇保所“撤所建院”,周建英受命调任新成立的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负责业务管理的同时也一直奋斗在妇产科一线,医院共同成长。退休后,周建英放不下热爱的事业,又再次重返岗位,用爱和责任守护女性健康、护佑新生命启航。
妙手仁心近万名新生儿从她手上诞生
初见周建英,她正在为一名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这已经是当天上午第二台手术了。长时间站立加上精神高度集中,让周建英回办公室的身影带上了几分疲惫。刚坐下没多久,又有几位产妇陆续来找她咨询问题,最后都带着心安离开。
“我和妇保院的缘分,太深了!”回忆起初到临平区妇幼保健院任职的经历,周建英仍记忆犹新,“那时候,抓医疗质量、抓服务水平、抓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建好。”
周建英正在进行分娩手术(高明摄)
彼时,医院的建设要操心,周建英每个工作日都要深入门诊、病房,参与一线工作。家、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自周建英入职临平区妇幼保健院以来未曾改变过。在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虽是一句笑谈,却也是周建英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从医四十七载,周建英无数次抢救过生命垂危的孕产妇,攻克了数项疑难杂症,共有近万名新生儿从她手上诞生。年,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孕妇,系全国首例试管婴儿三胞胎孕妇,在孕31周时胎膜早破,病情危急。周建英负责为该孕妇进行手术,这也是她从医生涯中最难忘的手术之一。“因孕妇腹部过分膨大,心脏负担很大,易发生心力衰竭、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虽然妊娠才31周,只能提前手术分娩。”周建英说,这三胞胎属于典型的早产儿,更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和高危儿。“孕妇怀上三胞胎很不容易,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孩子,同时让孕妇渡过难关。”抱着这个想法,全科医务人员日夜守候在新生儿监护中心,轮番照料、悉心护理。终于,在历经44天的生死考验后,三胞胎顺利出院。
多年行医生涯,周建英深深地体会到医学事业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次患者在她手上转危为安,新生儿呱呱坠地,都更让周建英坚定自己的信仰——献身医学,不辞辛苦,救死扶伤。
退而不休“医”如既往守一线
年,周建英到了退休的年纪,家里人也都劝她退休后好好休息。但看着这个倾注了十年心血、正医院,周建英割舍不下。“医院离不开我,医院,这份工作已经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于是,和医院沟通后,周建英又作为返聘人员回到岗位上发挥余热。
家人的劝阻动摇不了周建英的决心,病痛也无法改变周建英的决定。年,周建英查出乳腺癌,在做完化疗后的第二个月,医院上班。年6月,周建英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也只休养了三个月就又回到岗位。
周建英为孕妇看诊(俸绪娴摄)
去年6月份,医院接诊了一名49岁的高龄产妇,需要进行第四次剖宫产手术。由于产妇病情属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手术的疤痕位置,手术难度非常大,开腹后鲜血瞬间从子宫喷出,出血量很快达到近ml。周建英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法立即为患者进行缝合并迅速止血,帮助患者保住子宫。“像这样的情况我经历过很多次,每一次只要有希望,我就会竭尽全力救治。”周建英说。
今年是周建英返聘的第14个年头,而她也已经迈入了古稀之年。尽管如此,周建英仍然坚持每周工作四天,每个月平均要做十几台手术。因为家人住在拱墅,医院在临平,多年来,周建英总是一个人坐地铁往返两地。“我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身体状况也还可以,还能继续做一点贡献。”周建英说,从医多年,辛苦也有、喜悦也有,困难挫折也有,“但能为病人解决病痛,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