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特殊的“翻译官”,从上千张图像中辨析不同疾病的特殊信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判断依据;他们拥有超凡洞察力,疾患在他们的“火眼金睛”下无处遁形……医院磁共振室的影像学医生。多年来,他们用“慧眼”抽丝剥茧,从影像的蛛丝马迹中发现潜伏病灶,让病魔无处遁形。
威海晚报记者时英艳摄
一名30岁女士,分娩出现羊水栓塞,紧急抢救成功后,出现了言语表述不清、自理能力差、全身疼痛等症状,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脑部部分血管栓塞,医生考虑其为脑血栓。然而,按照脑血栓治疗的陈女士,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后来,医院磁共振室,科室主任张向阳发现磁共振影像显示患者脑部对称性栓塞。
“对称性栓塞,我在之前脑血栓患者的影像中没有见过,再加上患者按照脑血栓治疗也没有明显效果,因此我怀疑是其他病变。”张向阳说。为了辨别患者病情,医院磁共振室医生到处查找资料,并与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医院专家沟通、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高度怀疑患者为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最终,按照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进行治疗,患者症状迅速缓解。
“影像诊断是集解剖、生理、病理及疾病的影像表现于一体的综合思维,判断、分析过程,要结合临床表现,重视‘异病同像与同病异像’之间的辨证思维与分析,找出规律,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减少误诊。”张向阳说。
为了提升影像诊断水平,医院磁共振室医生还坚持不懈地对患者进行随访:手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病理结果是否与影像诊断相吻合?如果不吻合,问题出在哪里?每次随访完,医生都要对随访记录进行分析、提炼、总结。正是由于这样锲而不舍地追踪随访,医院磁共振室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科室的影像诊断符合率一直非常高。
在张向阳的带领下,医院磁共振室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综合实力也在不断迈上新台阶。
威海晚报记者时英艳通讯员张萌达实习编辑郭嘉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