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百年宽仁大爱永恒百年峥嵘第7期焕新19
TUhjnbcbe - 2024/5/8 17:29:00

年,一声汽笛拉响,迎着重庆开埠的浪潮,你破土萌芽;年,党的二十大,吹响新征程的号角,你迎来岁华诞。百年沧桑刻下了风雨的痕迹,薪火相传赓续着宽仁大爱永恒。你从战火中走来,跨越世纪风雨,你抖落双肩的风尘,成长在当今时代,沐浴着祖国盛世的春风,谱写着辉煌的篇章。上游新闻联合重庆医院,开设“百年宽仁大爱永恒|百年峥嵘”系列专栏,忆百年峥嵘岁月,看今朝宽仁大爱!

焕新(年——年)大事记

年,医院更名为重庆医院。

年6月27日,我院因市中区大溪沟罗家湾发生下水道爆炸事件而出动名职工参加伤员救治工作,被评为重庆市先进单位。

年6月13日成立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年4医院神经外科。

年2医院呼吸内科。

年先后成立内分泌科、肾脏内科小组。

年我院购置第一台彩超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年5月1日成立了急诊科。

年1月5日,我院第一个横向联合体——医院花溪分院正式成立。

年“头位难产”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肝炎研究所评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

年心血管专业组正式独立成为心血管内科。

年,我院购置了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第一台尿化学分析仪,开启了检验科全自动分析时代。

年,新住院部大楼(内科大楼),肝炎研究所楼、教学楼(肿瘤病房)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年正式成立病理科。

年7月5日,重庆医院黄埔卫生职业培训学校首届32名学生毕业。

年,我院肝炎研究所“乙型肝炎慢性化机理的研究”和“重症肝炎的治疗及疗效机理研究”分别获卫生部二等奖和三等奖。

“凤凰涅槃,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年5月,医院随学校改名而更名为重庆医院,医院焕然新生,正式成为现在市民们熟悉的重医附二院。从此,重医附二院也步入改革建设大浪潮,一往无前、奋楫争先,在医院基础建设以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造福百姓。

凝心聚力建设、改革量质齐抓

此时全国改革开放春风正劲,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更名后的重庆医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伴随而来的还有新的困难。

医院内外科病房均已成为危房,为了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进行,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党政领导团结一心,加强基础建设,按原计划拆除了内外科楼、护士楼、学生宿舍、礼堂等全部危房。历经两年零八个月的建设,医院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肝炎研究所楼、教学楼、综合楼加层工程竣工,住院部大楼也于年竣工投入使用。五年来,医院新建业务用房面积平方米,新建生活用房面积平方米,年编制床位达到张,医疗条件得以较大改善,规模和服务范围也日益扩大。

(80、90年代的重医附二院)

基础建设铺好了路,管理也必须跟上。医院管理,加快改革步伐,医院成立了改革办公室,在全院推行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初步建立了自我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院对外合作也逐渐频繁。为了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院本着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原则,先医院、医院,相继建立技术指导关系:年1月5日,重医附二院第一个横向联合体——医院花溪分院正式成立,3月24日医院市中区分院成立,4月10日医院眼科建立医疗联合体……

这一时期,医院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改革,全医院的发展站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奋楫前行专业分科走向精细

面对繁重的基建和改革任务,医疗服务与质量却并未停下脚步,从创建科室、开展新术到医疗合作,散发着欣欣向荣的朝气。

20世纪80年代,陈复仁教授率先在四川省开展“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在社会上取得较大的反响;

80年代时期,骨科陈秉礼主任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游离移植背阔肌肌皮瓣术、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处于西南地区领先水平;

呼吸内科建立了纤维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呼吸内科的体液病理细胞学检查室(肿瘤细胞学的形态学的诊断技术处于重庆市的领先水平)等呼吸内科核心技术;

(肺科成立两年全体教职工在门诊部留影)

医院内的“急救绿色通道”,全天24小时为患者服务,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0、90年代,医院抢救室全力以赴抢救病人)

核医学科建立了本市最早、检测例数最多、涉及行业最广泛、年龄跨度最大的人骨矿物质密度含量标准数据库,检验科也同步开启了全自动分析时代;

年,核医学科在本市率先开展骨质疏松症的核医学研究,建立本市最早、检测例数最多、涉及行业最广泛、年龄跨度最大的人骨矿物质密度含量标准数据库;

年9月28日,医院成功抢救了因羊水栓塞而濒临死亡的病人赵红母子,创造了医学奇迹。

……

这个时期,医院陆续新设立了急诊科、超声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小组、血液病专业组、理疗科等众多临床医技科室和专业组,临床科室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医院先后引进干湿两用碎石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CT机、珈马相机,购置了液相色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记数仪、柱层析系统、微机等先进设备,基于充实的医疗硬件实力,各科室掀起了新技术热潮,相继开展了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服务也得到强力夯实。

科教兴院学科发展迎来突破

年2月,医院正式成立了科技科,“科教兴院”战略正式运用于科研管理。从20世纪80-90年代,重医附二院人不断开拓奋进、勇于探索,医院在以病毒性肝炎研究所为龙头的肝病系列研究包括肝炎的发病机理研究、重症肝炎防治及肝病酶学诊断等方面、难产与围产医学、超声医学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学科发展迎来重大突破。

年,医院成立全国第一个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年6月至年10月,张定凤教授前往日本参加国际肝炎学术会议并作论文报告,年首先发现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诱生干扰素的血清抑制因子,年首次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传染病学在国际国内际上日益凸显,研究所在“六五”基础上再次承担“七五”攻关项目。在一批专家教授的精诚合作下,年,内科学(传染病)成功获批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医院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郭树华教授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年起,凌萝达与其团队进行计算机辅助判断头位分娩难易度研究,该研究是计算机在产科诊断方面的新突破,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并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了五期全国性的“难产与围产”学习班,推动了“头位难产”医院的应用。经过不懈努力,妇产科学于年成为博士点,其“头位难产”获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80年代,随着各种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拓展,超声影像学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作为重庆市最早开展临床超声检查的科室,李德旺教授、王志刚教授和李增高教授先后编著《实用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基础临床解剖学》,为重庆市最早的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提供参考……

在年—年间,处于改革建设初期的重医附二院,顺应时代变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探索科研创新,不仅依托全国改革发展大好形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全面升级,更是在医、教、研、管、服等方面坚持深耕,焕发了宽仁有史以来的新光彩。

注:本文相关文史资料由重医附二院党办宣传科提供

参考文献:

1.《重医附二院院志》,重庆大学出版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宽仁大爱永恒百年峥嵘第7期焕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