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医院产房内,产妇杨某还沉浸在喜获千金的喜悦中,突然感觉轻微寒战、视物模糊,这些症状,立即引起在场每一个妇产科医务人员的警惕,大家马上进入紧急抢救状态,连接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路、吸氧、抽血行相关检查、备血、用药……5分钟后患者症状逐渐改善,然而开始出现流血增多,化验检查提示凝血出现异常。
“不好,产妇出血开始增多”,值班主治医师李尉榕和及时赶到的副主任医师李志敏首先想到的是羊水栓塞,立即启动应急抢救预案,向医务科、院总值班汇报病情,呼叫相关人员到场,医院的医护人员进入紧急抢救状态,情况危急,一场与死神的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开始了……
喜悲一瞬间,找准出血原因是抢救关键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所有医护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产妇虽然有羊水栓塞的前驱症状,但血压、血氧一直在正常范围,不能单用羊水栓塞解释,还要排除是否合并其他原因,这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医院妇产科主任刘春华在回忆这次抢救经历时,表情依旧严肃。
刘春华表示,通常来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多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所以,当产妇出现大出血的第一时间,妇产科的医生们就对该产妇进行了全面检查,但依然无法确定出血原因。
而在此过程中,产妇需要一直接受输血,但抢救在“只输血不止血”的情况下很难成功。找准出血原因便成了本次抢救最大的关键因素。
李志敏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对产妇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及仔细检查后,高度怀疑产妇有可能存在子宫下段破裂、伴有不典型羊水栓塞。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及多想,在李志敏的带领下,妇产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果断进行手术。果然,李志敏的这一判断在手术中得到了验证:正是产妇的“不完全性子宫下段破裂”和“不典型性羊水栓塞”引发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这种出血原因比较少见,且在手术前很难确诊。刘春华表示,在自己从业的三十余年间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
“其实当时有点懵,产妇的情况真的太棘手了,但是我告诉自己,必须镇定下来,因为产妇的生死就在一线之间,作为一名医生,我必须对得起自己这身白衣战甲,完成救死扶伤的使命。”刘春华说。
综合救治多措并行,终于“跑赢死神”
在产妇出现大出血症状后,医院妇产科第一时间紧急协调为产妇大量输血、查找出血原因,同时联系威海市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专家前来协助救治。抢救自5月18日23时左右开始,于5月19日凌晨4时左右结束。一夜未眠,医生、护士、外联部门十五余人近5小时的共同努力下,这名产妇终于度过了生命危险期,跑赢了“死神”。
手术顺利结束,所有人都长出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五个多小时精神高度集中后,所有人的脸上都显露出疲惫,但内心却感到无比欣慰。因为他们抢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新生命的妈妈,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谈到这次抢救的经历,刘春华说:“这种子宫不完全破裂的情况非常少见,其原因也难以确定,与急产、子宫肌层弹性差、子宫壁水肿、脆性增加、子宫曾行手术治疗等都有关系。这种情况难以预见,这一罕见病例的救治经历拓宽了我们的诊断思路,提高了科室的综合救治能力。”
平安度过术后观察期后,目前,该产妇正在ICU病房继续观察,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据了解,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毫升,剖宫产时超过毫升,是最常见危及产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全球每年估计有10万孕产妇因产后出血而死亡,产后出血一直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27.1%。而多产、流产、贫血、肝炎、胎儿巨大、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偏低、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都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张萌达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