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妈说育儿央视新闻栏目“今日说法”曾播出了一档让人感到悲痛惋惜的“产妇之死”。事件讲述一名39岁的高医院生孩子,本来和院长约定剖腹产。医院检查发现39周的胎儿由原来的臀位变成了头位,并且没有任何临产指征。所以院方不同意为其做剖宫产。但是产妇和家属为了所谓的“算好的日子”以及“回去就没有VIP病房了”等理由拒绝回家,坚持在当天生孩子。院方没有过多劝阻产妇及家属,也没有对他们对使用催产药的利弊进行解说和科普。便同意帮其用一种叫“欣普贝生”的催产药物进行引产。不幸的是在使用催产药后当天晚上的凌晨,产妇在上了一趟厕所后突发羊水栓塞。医院抢救一小时无果后,医院进行抢救。然而发生羊水栓塞后是否能抢救成功在于前30分钟之内医生所做的措施是否及时正确。所以医院进行抢救,但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期,医生也无力回天。从视频可以看出产妇拥有一个好老公,为了不让老婆忍受宫缩开十指的疼痛所以选择剖腹产。但是让人感到悲伤和惋惜的是,产妇不符合剖腹产指征,而家属又坚决要当天生孩子。所以选择了高风险的引产术。结果不仅胎儿没有保住,产妇也因羊水栓塞丢掉了性命。身为一个二胎妈妈,我看完这个视频真的感到无比心痛。每个妈妈在生孩子的时候都是*上了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而最悲伤的结果无疑是一尸两命。眼泪和悲伤以及后悔都不能挽回逝去的生命。在这里,除了要向所有伟大的母亲致敬以外,我们还要思考,如何避免生产时悲剧的发生。从这个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总结几点,孕妈妈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一.不要迷信“好日子”,做剖腹产也要符合相关指征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产妇及其家属就是提前算好了日子准备当天剖腹产的。可是剖腹产需要符合相关的指征才能实行。每个国家对剖腹产都有严格的管控指标,只要产妇符合顺产的条件,医生都会鼓励产妇进行顺产。而且就算要剖腹产,怀孕没有超过40周的产妇也要等有规律宫缩、进入产程以后才能实施。而使用药物引产则会使羊水栓塞的发生率增加。二.不要盲目使用催产药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有以下几种:1.高龄初产妇产妇年龄在35岁或以上,发生羊水栓塞风险增加。2.多次分娩史多次分娩对子宫下段和宫颈伤害较大,一旦出现宫颈裂伤则会增加羊水栓塞风险。3.前置胎盘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前置胎盘和羊水栓塞显著相关。4.羊水过多羊水过多可增加羊水栓塞风险5.剖宫产剖宫产术会使子宫切口静脉血窦大量开放,若羊水未及时吸干净,子宫收缩时易导致羊水进入母血循环,诱发羊水栓塞。(因剖宫产引发的羊水栓塞几率大于其它几种情况)6.引产分娩自然发动前人为诱发子宫收缩,促使宫颈管扩张。开大的宫口和血管以及强而有力的子宫收缩,使宫腔内压增高、胎膜破裂。容易导致羊水涌入血循环中从而发生羊水栓塞。而此次报道的案例中,产妇具有高龄、经产、引产等高危因素。大大增加了羊水栓塞发生的几率。引产药物本来是用于药物流产之后收缩子宫和排除宫腔内的胚胎的。医院将之用于足月妊娠的引产,结果使羊水栓塞的发生率大幅上升。有关部门禁止了所有的可能导致宫腔内压力增加的引产术,羊水栓塞的发生也相应立即下降。所以提醒孕妈妈和爸爸们不要盲目使用催产药。三.高龄产妇生产时危险系数高,医院从此次今日说法报道的“产妇之死”事件可以看出。产妇及其丈夫医院,当发生羊水栓塞时不能保证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从而增加了产妇的死亡概率。所以提醒各位孕妈妈和爸爸,特别是具有多种高风险因素的产妇。一定要医院进行分娩。四.孕妈妈和爸爸要了解一些分娩知识另外孕妈妈和爸爸们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分娩和孕育知识。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产妇的丈夫及其产妇本人对所使用的催产药物以及什么情况下使用催产药物都缺乏认识和了解,更缺乏相关的分娩知识。我们应该科学的孕育和生产,不要相信所谓的“好日子”或者“算日子”进行剖腹产。另外孕妈妈们在孕期要定时进行产检,排除羊水过多或者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另外发生羊水栓塞的原因除了以上几种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急产、胎膜早破、刮宫术、子宫破裂或者子宫收缩过强等。虽然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很高,但是孕妈妈们也没有必要过度恐慌。因为几乎每隔几个月都可以看到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报道。其实在美国和欧洲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已经降到了25%以下。所以只要大家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及时阻断羊水栓塞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随着医疗条件和医生医术的进步,国内的羊水栓塞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再加上羊水栓塞发生率极低,大概10万个孕产妇里才会出现6个,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下降。所以孕妈妈们只要定时产检,安心待产,了解学习相关的分娩知识,在分娩的时医院,分娩和剖腹产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和医生反馈,基本上都可以避免羊水栓塞的发生。最后,希望所有伟大的孕妈妈都能平安生下健康聪明的宝宝!我是晴妈,一名拥有两个娃的90后宝妈,同时也是一名早教老师。倡导李玫瑾教授提出的亲自抚养与情感抚养理念,旨在和万千父母一起成为更好的家长!如果本文能帮到您就给作者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