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家刚刚《狂飙》结束,警戒线外拽拽的高启强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而国产影视剧的春天却似乎正在来临,不少佳剧才露尖尖角。
我已经提前为各位试水,好看的不好看的都检验一番。
今天想要聊的,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女性群像剧——《今生也是第一次》。
国产剧中,近些年关于“女性”这个话题的电视剧不少,但很可惜,要么过于悬浮,要么过于理想化,女性话题的故事,总是不尽如人意。
《今生也是第一次》目前看下来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揭开女性生育的冰山一角
故事的设定乍一看和《致命女人》比较像,都是通过三线并行的叙述方式,讲述三个不同年代女性的故事。
(但质感上会略有“低配版”的感受。)
从访谈的视角切入,初看还有些综艺感,但也通过这种形式,直白的交代了背景并迅速切入话题——聚焦新手妈妈的生育故事。
、、,时间横跨近30年。
而在三位妈妈身上体现的时代女性特征也尤为明显。
年的戴思瑾(胡杏儿饰演)。
是我们记忆中传统老一辈里”贤妻良母“的代表,即使挺着快生的孕肚,还要买菜做饭为丈夫准备成套的出差衣物。
一个人孕检生产毫无抱怨,那头只会画大饼的老公却欠钱跑路。
要养娃要还债,戴思瑾随着90年的的下海经商潮开启了创业人生。
年的陈兰青(唐艺昕饰演)。
正经历着变革的时代,新旧事物的萌芽,这也导致了陈兰青与婆婆妈妈的观念矛盾的碰撞。
出生于“计划生育”*策的年份,陈兰青是80后独生子女。
且作为生活在千禧年之后的一个新世纪里网络作家,陈兰青经常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年的路远方(*饰演)。
路远方十分贴合当下的女性形象,集“独立女性”、“单亲妈妈”、”工作狂“等多方要素于一身。
遇事冷静沉着,羊水破了就自己打,工作耽误不得就边生边开会。
相同的是,三位女性正在迎来自己的人生第一次母亲的身份。
年的戴思瑾,独揽生育还要忙着所有的鸡毛蒜皮,俨然一个人就是一个部队。
孕后撕裂涨奶,产后失禁,婴儿哄睡一道道难关。
可戴思瑾也不是完全苦情角色,反而多了一重女性的我意识觉醒的意义,她下海创业不再以完全依赖丈夫而生存。
年的陈兰青有丈夫的承诺,“我只管生就行,别的什么也不归我管。”
(想象的状态)
有婆婆妈妈都帮着带娃,算是”比较“幸福的新手妈妈了。
但那些生育的磨难一个都没有少,胎盘粘连、手术休克、乳腺炎和产后抑郁,以及育儿产生的婆媳矛盾,依旧是一地鸡毛。
(真实的状态)
而年的路远方,摆脱婚姻的束缚,对生孩子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是当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
孩子和事业如何平衡,即使再有条不紊做计划、条理清晰做选择,依旧因为这个降临的新生命打乱了阵脚。
开篇就是印象深刻的一幕。
没有梦回大清“保大还是保小”的狗血台词,但陈兰青却在生产时遭遇胎盘粘连,却面临了一个“保命还是保子宫”的抉择。
婆婆不愿签字,丈夫犹豫不决。
然后,就是一段让人血压飙升的台词:“没了子宫,她就不是女人了。”
很愤然,但这样的事情却真实发生着。
当年,湖南湘潭一名产妇遭遇羊水栓塞,医生要求切除子宫才能保命。
丈夫在一旁沉默不语,在场的婆婆是这样回应的:
最终,这位产妇带着尚未出世的儿子,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她的死亡,医院讹诈的工具。
然后,过不了几年,她的丈夫会拿着高额赔款再迎娶新妻,继续要求对方“延续香火”。
将女性视为生育工具的糟粕观念从来不是影视剧的编撰和抹黑,甚至往往现实来得更为残酷。
《今生也是第一次》正是试图通过这些视角,揭开女性生育困境的冰山一角。
剧情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可惜高开没能高走。
目前几集看下来,原本认真探讨女性生育的议题开始出现岔路,最终朝着狗血剧方向渐行渐远。
正视问题比回避有用多了
聊一个女性生育话题有没有必要的问题。
在此之前,有过任素汐和秦昊主演的《亲爱的小孩》。
把女性在婚姻中的“狼狈”形象展露无遗,却被点名成了“贩卖焦虑”。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生育原本的面貌就是这样残酷而充满考验的呢?
回避和隐匿它们,焦虑就会消失吗?
卫生巾在电视剧里要没消声为洗脸巾,妊娠纹的图片会被平台限流甚至屏蔽。
“无所不能的妈妈”犹如一副沉重的枷锁,让女性在生育上成为一个被动的角色。
生育和养育的困苦无处述说。
所以,当陈兰青站上楼顶的时候,婆婆和老公只会大骂她“神经病”。
曾经豆瓣上一位妈妈发表了一个关于“女性生育尊严”的帖子:
“刚剖腹产完的几天,我感到自己像一头不能动的猪,被放在案板上等着切了卖还是整头卖。”
“在医院哺乳,七大姑八大姨钻进帘子里面围观,甚至直接把帘子拉开指手画脚。”
“查房的时候,医生带着十几个实习生,三个人轮流内检讨论,肚子疼又没尊严。”
引发了无数妈妈感同身受的共鸣。
同样在综艺节目中,gai的妻子王斯然就曾形容过在哺乳时承受的羞耻感。
这种被大众习以为常的操作,却从没有人去了解女性面临这一切的窘迫和痛苦。
演员孙铱就曾表达了怀孕期间身体会有变化,而丈夫却吐槽她“胸部下垂”、“胖成球”。
委屈倾泻而出。
评论区里,许多女性袒露自己怀孕时丈夫的忽视和不理解,身体的不适都会被吐槽为矫情。
纪录片《人间世2》有这样一句台词:
「“祝你生日快乐”,这是我们每年听到的最为开心的一句祝福。
可是有多少人清楚,追溯到出生之日,每一个生命的降临是多么艰难?」
女性生育的困苦有必要被众所周知,女性要知道,男性要知道。
焦虑从来不是因为知道所以焦虑,而是恐惧未知所以焦虑。
生育意愿也从来不是靠劝退的,而是有丈夫的理解,家人的关照,足够的准备后的自主选择。
去你的“妈妈是超人”
很多长辈喜欢把“谁不是一边上班一边把娃养大,怎么到你这就那么矫情”挂在嘴边。
这个社会需要妈妈既能站着把钱赚了,又能站着把娃带了,既要赚钱养家,又要貌美如花。
剧中就曾提到了关于职业女性被问及“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我想这是当代无数女性隐形的痛。
看似轻飘飘的一问,却沉重的压在女性的职业道路上。
但因为被赋予的生育能力,女性就是需要一并肩负起
国外就曾为女性生育后面临的职场困境起名为——mommytax(妈妈税)。
正如美国反脱胎法实施时,詹青云所说:
“个人博爱到连胚胎的痛觉都能感知,难道感觉不到真实世界里许许多多女性她们真实的痛苦吗?
连一个活着的人的具体的痛苦都不感知,他真的能够感知一个胚胎的痛苦吗?”
可现实是,比起体谅和关照,社会上对此更多的态度却是理所当然。
然后,无知造就苛责,误解导致冒犯。
甚至连女性自己也要被洗脑,在一期综艺节目中,张歆艺提出她想要开始工作,婆婆很自然的提到,“照顾孩子本来就是女人该多承担一点。”
因为母亲要被架在“无私奉献”的光辉之上,久而久之连她们自己也对这种牺牲引以为豪,然后以此规诫下一代女性。
因为天生肩负着生育责任,女性长期被冠以“贤惠”的要求。
但一如剧中路远方有力回击:
“我为什么一定要贤惠呢?”
“勇敢行不行?”
“善良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