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早都说过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也可以细分为宏观生产力和微观生产力。宏观生产力的典型例子,就是早期生产力不发达,需要母系社会,按族群生存。现在西南地区,还有一妻多夫模式,晚上哥哥去了,门口就放一双鞋,生了孩子也不分爸。因为生产力落后,一夫一妻无法保证生存,需要两个甚至多个男人干活,才能养活一家子。微观生产力典型的例子,就是穷人生产力弱,容易光棍,权贵生产力强,明里暗里老婆就多,娶一栋楼,离婚再娶秘书,或者几个前夫也是常态,普通人没钱,经不住折腾,容易一夫一妻。婚恋本质上就是微观生产力的折现,大部分男女都希望有个理想的伴侣,但这个理想是随着阅历改变的,所以传统婚姻模式是桎梏人性的,有机会有条件的话,男女都会更换伴侣,还不止一次。哪有什么海誓山盟,只有局部的暂时的炽热。这也没有错。传统一夫一妻的家庭模式,或者说生产关系,也是特定生产力条件下的产物。以前农村就是丛林社会,儿子多才能打架厉害,生存资源就多,否则就过得凄惨,甚至饿死。多生孩子可以改善生存条件,养儿还能防老。自然就爱生孩子,也必须结婚,男女不结婚,基本没法过正常人生活,女人没有婚姻,基本就死路一条,再差的婚姻也要坚持,实在活不下去就自S,所以以前农村女性自S多。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这个生存模式,也无限制的贬低女性地位,就让你生孩子,养孩子,女性的地位就是附着于儿子。还抬高老人送别的仪式,让你必须生孩子,必须生男孩子,儿孙满堂,否则走了都不光彩。这些正好也实现了基因的传递,基因通过分泌荷尔蒙,让男女有交配的欲望,做了舒服。生了孩子后,分泌催产素,让男女有养大孩子的欲望,看着太可爱了。然后一轮轮被基因驱动,都是基因的奴隶。养儿防老都是人类编出来的,其他动物没有这一条,都是养大就走了。这种无私,也是基因进化出的手段,不养的都灭绝了。现在的局面,一是宏观生产力持续发展,即使没有共同富裕,但吃饭问题不大,可以不借助家庭就能生存,所以婚育生孩子不是必须要的东西了,至多老来凄惨点。脱离了宗族社会,也没有传统文化来指指点点,七大姑八大姨的,哪凉快就去哪吧。婚育不是生存的必须,高质量的婚姻太难找,低质量的婚育就会拖累彼此生活质量,自然就会被放弃。刚才女网友从女性角度给我补充了一些,那就是生育对身体的不可逆损伤,比如显老,发胖,打*体酮针,产后漏尿等,这都是最轻微的,赶上羊水栓塞,帆状胎盘,妊高症等等是可能出人命的。代价确实很大,可生不生时,也就不生了。父母和子女对婚恋的差距,本身就是生产力带来的差异,传统文化下的魅影,让他们对子女的婚恋十分担忧。当然了,受困于传统文化的指指点点,也有一部分是面子因素,父母也不都是无私的。养孩子的可爱,猫狗也可以替代,手机游戏也可以。
所以这两百年,生产力发展太快了,快的连基因进化都跟不上了,本来基因设计的性,是让你婚育的,舒服只是个诱饵。基因进化跟不上自然环境的变化,就会灭绝,上一个地球霸主恐龙就是如此。未来人类面临AI,婚育跳水,核生物武器,等各种灭绝的威胁。二是贫富差距继续拉大,这个逻辑以前说过,就是老子道德经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财富的分化是客观规律。这种财富分化,会继续恶化微观生产力,有钱人的钱越来越多,但群体越来也少,金字塔越来越尖,这些人再好色,身体再好,也无法娶太多的媳妇。金字塔底部的,大量微观的生产力,只能维持温饱,无力负担婚育成本,正好宏观生产力也保证了基本生存,躺平过的也不算差,于是婚育就持续大幅度下跌了。当然了,15年后的房地产的泡沫化,也加速了贫富分化,从而降低了婚育,21年生育率比16年下跌了40%以上。这些不能说仅仅是女性观念地位变化,就变化这么快的,观念地位变化是按代计算。要改善现在的婚育水平,怎么办?宏观生产力的进步,和对应观念提升,女性地位提升,这一条无法扭转,全世界都是如此,也是文明的进步。大内斗省调查一番生育率下降核心原因,是女性教育的提升,这种调查不仅无聊,还很无耻,忽视关键问题,往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去导引,难道女人就不该受教育么?女性教育水平,这五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么?所以只能从微观生产力入手,那就是降低贫富差距的速度,提升经济效率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至少要保证居民有较低的婚育成本,不能一辈子凑六个钱包买了房子,才有资格娶妻生子,这开玩笑呢。都这样了,还不躺平享受,那要多上进啊。网民早都调侃了,家里老母猪不生仔,都要看看猪圈是不是太小了。还有一条,就是以前说的,现在的教育培养周期太长,父母把孩子养大了,自己也老了,能获得的收益太小,和以前没法比。以前传统社会,孩子七八岁就能放牛带孩子,长大了能干架抢资源,现在二十七八岁还要凑首付,父母肯定不愿意生太多了。关键原因,就是现在宏观生产力发达了,技术太复杂了,教育周期长了,后面产出效率高了。这里的错位在于,复杂教育下的人,给社会创造的总体财富多了,父母享受到的少了,付出的多了。所以社会要承担养育的一部分责任,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否则说一万个理由,父母都不会多生,一个两个过把瘾足够了。生三个孩子,养到硕士毕业,再给他买房,不带这么坑爹妈的。
一方面我们现在通过地产获取更多的财富,大幅度加大父母养育成本。另一方面这些钱一部分用来基建,一部分不知道去哪了,没有能实现更大程度的社会化抚养。不给你抚养费,还借助丈母娘掏你更多的钱,两相叠加,就更加恶化了婚育水平。不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靠延长产假之类三瓜两枣的,婚育到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