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喜讯我院挂牌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定点收治医 [复制链接]

1#

随着我院高危孕产妇救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救治能力的快速提升,经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批准,我院正式成为东莞市危重症孕医院,成为东莞临深片区医院。

年1月12日下午,我院在科教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了东莞市危重症孕医院挂牌仪式暨临深片区产科危重病例分享会。邵义明院长、官成浓副院长、周永立副院长等领导干部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以及来自凤岗、清溪、医院的产科专家、重症医学科专家参加了活动,共同见证了我院挂牌东莞市危重症孕医院仪式。

东莞临深片区辖塘厦、樟木头、清溪和凤岗四镇,常住人口近万。年,临深片区四镇孕产妇分娩量达人次,抢救危重孕产妇人次。由于临深片远离东莞市区,危重孕产妇转运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我院作为片区内唯一的医院,自然需要承担更多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任务。

特别是成为广东医院后,我院积极发展新技术、大量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而产科在各种难产和危重症抢救能力方面也得到质的飞跃。此次获批东莞市危重症孕医院,医院技术实力的认可,更对我院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及救治流程,不断提高救治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做好危重孕产妇管理,为危重孕产妇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产科简介

广东医科医院产科现有医护人员60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2名,护理人员47人。产科门诊分为普通门诊、高危门诊、特需门诊、疤痕子宫门诊、助产专科护理门诊、营养健康教育门诊、母乳喂养护理门诊及产后康复门诊,并设有孕妇课堂。

科室业务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于一体,高危孕产妇管理经验丰富,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先兆早产、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救治水平。

科室拥有胎儿中央监护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心电监护仪、胎儿监护仪、胎儿脐血流仪、子宫康复治疗仪、盆底康复治疗仪、麻醉机、多功能产床及多功能手术床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为医疗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带头人

纪艳洁,妇产科主任医师,产科主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东莞市医学学科带头人(妇产科)。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处理各种难产和危重症抢救,擅长诊断治疗复发性流产、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瘢痕子宫再妊娠研究,并在东莞率先将研究成果用于临床。该项目成功解决了国内疤痕子宫孕产妇再妊娠分娩方式缺少标准的问题,减轻了孕产妇二次剖宫产的痛苦,降低了孕产妇医疗费用,项目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主编专著1部,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东莞市社会发展项目3项,获得东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2篇。

重症医学科简介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其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危重患者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救治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和救治,医院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科室。

现有医生9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专科护士23人。全科医护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并通过相应的准入考核,具有丰富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临床工作经验,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是一支技术精湛、医德医风良好的优秀团队。

配置有床旁监护仪、监护中央站、除颤仪、十二道同步心电图仪、心脏临时起搏器、呼吸机、肌钙蛋白测定仪、N端-脑钠利肽测定仪、血气生化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床边X光机、床边彩超机、床边血滤机、温控毯、输液工作站、移动式无影灯、超净工作台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够开展高级心肺脑复苏术、床边连续血液净化术(CRRT)、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等诸多先进技术。

学科带头人

邵义明,男,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重症医学专业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首届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医院“登峰学者计划”优秀级临床科研双栖型人才。进入年度全国重症医学领域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榜。

现任广东医科医院院长。兼任国家医保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专家组成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个案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医院协会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医共体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医学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长期坚持临床一线工作,对ICU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尤其是脓*症发病机制、重要器官功能保护与支持、MODS、ARDS、SAP、多种类型的休克救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多项本专业领域前沿诊疗技术,如ECMO、IABP心肺支持,CRRT、PiCCo监测、ICP监测、超声造影肾脏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带领团队围绕“脓*症相关器官功能损伤与保护机制”和“脓*症急性肾损伤肾功能保护策略”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开展了脓*症易感基因筛查、基因调控机制和临床转化等脓*症精准治疗系列研究。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主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负责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其他省市厅级科研课题7项。发表本专业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获市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产科

编辑:王鹤君复核:朱智高审发:李玉泉▼按住,别撒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