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酷的人都置顶↑桔子啦
你听说过“产科死神”吗?
羊水栓塞,即所谓的“产科死神”,是孕妇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血循环,形成肺栓塞、休克、凝血障碍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综合征,是产科发病率低而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产妇病死率高达80%以上,是所有妇产科医生闻之色变的病症。
羊水栓塞的病人多有下列诱发因素存在:高龄初产,经产妇,宫缩过强,急产,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剖宫产等。羊膜腔压力过高,血管开放,胎膜破裂,使羊水进入母血循环。羊水栓塞起病急,病势凶险,多于发病后短时间死亡,避免诱发因素,及时诊断,尽早组织抢救、治疗,是抢救存活的关键。
如今国家开放二胎*策,许多家庭都选择了迎接第二个小生命的到来。而许多高龄产妇也不例外。
而台州一名42岁的高龄产妇,在医院进行二胎分娩时,却着实从*门关前走了一趟……
3月3日20时3分,一名42岁二胎孕妇在台州市一医产房顺利分娩一个克巨大儿。21时30分产妇自诉胸闷,视物模糊,血压下降,阴道可见持续少量不凝血液,医生考虑“羊水栓塞”,并迅速启动了院内危重孕产妇应急救治流程。
虽然是周末,但抢救危重病人的流程一旦开启,医医院就位,妇产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ICU、手术室6个科室20多名医生护士围着病人,手术室里人头攒动,忙而不乱,监测、输血、配药各司其责。抢救持续整整6个小时,20多名医护人员每一秒都在与死神搏斗,输血近万毫升,直到4日凌晨4时许,患者出血被控制,手术结束。
在抢救过程中,虽然产妇的子宫已经切除,但由于凝血功能障碍,产妇仍出血汹涌,而且血液根本没有凝血块,血压直线下降,医护人员一边使用纱布填塞减少出血,一边紧急调用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制品,几乎将产妇的血液换了三遍!
3月5日中午拔除气管插管后,产妇清醒,与人交谈对答如流。不少医生护士激动不已,更多同事第一时间奔走相告,此次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更是刷爆了朋友圈。
42岁高龄二胎产妇,羊水栓塞,输血近万毫升,用掉60个血袋,23瓶促凝血药物,毫升晶体液,20多个医护人员忙碌6个小时只为救她一人,现在产妇醒了!
院长和医生怀抱血液,用自己的体温捂热血液,使产妇输血时不至于太冷,手术台上几双手合力压迫止血,种种细微的动作无不体现医者大爱,感动……
编辑器
产妇的血被换了三遍,近6个小时的抢救,终于战胜病魔!无愧于一夜无眠的付出,再次见证市一医团队力量的可贵……
高龄、二次剖腹产是羊水栓塞高危因素
在产科,羊水栓塞由于死亡率极高而被人熟知,这个名词是最令医生紧张害怕的,也是对医护团队协作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专家表示,目前羊水栓塞发生的确切原因并没有定论,高龄、二次剖腹产、疤痕子宫、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都是高危因素。高龄或怀二胎的孕妈妈,应按时做产前检查,及时发现生产风险,并配合医生治疗,从而预防羊水栓塞的发生。
如何预防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的预防,首先是要定期做好产检。其次,则是在产程中若有烦躁、寒战等感觉,应及时告诉医生。具体包括以下5点:
1、产检发现可导致病发因素
通过B超检查可诊断出90%的前置胎盘,使用分娩监视装置可早期发现胎盘早剥。而这2种异常情况可能是造成羊水栓塞的原因。
2、加强产前教育,注意诱发因素
30岁以上的产妇、早产或过期产者及经产妇,尤其是胎膜早破、子宫体或子宫颈发育不良的产妇容易发生羊水栓塞。对有诱发因素者,应严密观察,提高发生羊水栓塞警惕,如剖宫产、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急产等。
3、及时告知医生感觉
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烦躁、寒战等不舒服的感觉,要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及早全力做处理。
4、及时选择剖腹产
如果在第一产程发生羊水栓塞,由于胎宝宝不能立即娩出,虽然病情经抢救后有好转,但因病因未去除,仍有恶化的可能。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剖宫产手术、尽快结束分娩,避免子宫破裂的危情发生。
5、作好第四产程的观察,及时发现与出血不相符合的休克。
羊水栓塞发病率低,死亡率却极高
尽管有产妇幸运地被抢救了下来,
但也有人诞下了孩子,却永远地躺在了手术台上……
男性同胞可能永远无法想象你的妻子在为你孕育孩子时或你的母亲在孕育你的时候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和风险,
今天是三八节,请给你的爱人或母亲献上最真挚的祝福与感谢吧
在此祝天下最美丽的仙女们,节日快乐!爱你们!
(本文由“桔子生活”整理发布,部分素材来源于百度、浙江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