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栓塞物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疾病,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最常见的血栓栓塞。前几日收治一名中年女性患者,患者术后由骨科转入我科,当时患者骨折术后第二日,下床后突然出现头晕,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后完善肺动脉CTA检查,提示肺动脉主干栓塞,予以抗凝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缓解。
由此可见,术后卧床患者,容易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活动后栓子脱落,随血液循环,造成肺动脉栓塞。那么,对于肺栓塞的防治,我们应该了解哪些知识呢?
1.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肺血栓的栓子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如果静脉系统血液流速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本身易凝集,这三要素更容易造成静脉血栓。有些人本身血液易凝集,这就是肺栓塞的原发高危因素。(1)肥胖者、老年人(尤其是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卧床、长时间静坐(如通宵使用、通宵打麻将、长途乘飞机、火车、轮船等下肢少动者),下肢血液流动缓慢,较为容易患上该病。
(2)育龄期妇女口服避孕药,会干扰机体凝血机制。妊娠妇女盆腔血被受增大子宫压迫,易产生盆腔静脉血栓。
(3)各种久立职业者(如外科大夫、理发师)也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曲张静脉很易形成血栓,也是肺栓塞高危因素之一。
2.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肺栓塞是一个“影帝”,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没有特异性。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突发的呼吸困难,伴有心动过速及胸痛。其他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大汗、咳嗽,有时可有咯血。在很多病例中并不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年轻、既往体健、心功能储备好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轻微;而在老年患者中,则可能会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等疾病相混淆。
3.肺栓塞的治疗
一旦确诊肺栓塞,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密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吸氧,以防治低氧血症。需要积极抗凝,常用的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目前还有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对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及生命的大面积栓塞,要采用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时间窗为14天,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是颅内出血。对于一些经积极治疗无效的大面积栓塞,可采用一些介入治疗方法,如肺动脉血栓摘除术、肺动脉导管溶解和抽吸血栓。
对于一些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比如使用加压弹力袜、注射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等。
作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李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