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手术室围产期羊水栓塞的急救处理 [复制链接]

1#

羊水栓塞(amnioticfluidembolism,AFE)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DIC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症,是剖宫产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掌握羊水栓塞的急救确实是麻醉医生必备的基本功。

为了方便大家在紧急时刻快速查看到具体的实施方案,我们整理了手术室羊水栓塞应急处理的电子版,也欢迎朋友们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临床所见的典型羊水栓塞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动脉高压和心肺功能衰竭期(休克期)
  由于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力衰竭及急性呼吸衰竭,新近认为系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在分娩的第一产程末或第二产程宫缩较强时,以及胎儿娩出后的短时间内,产妇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寒战、恶心、呕吐、气急等先兆症状;继而出现呛咳、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且进行性加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亦可发生昏迷和抽搐。肺部听诊可出现湿口罗音。严重者发病急骤,仅惊叫一声或打一个哈欠,血压即消失,呼吸、心跳骤停,迅速死亡大约占1/3,另外1/3在约1h内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第二时期凝血功能障碍期(出血)
  当产妇渡过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阶段,大约有1/3的幸存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初期为抽血时血液迅速凝固,很快即可发展到低凝期,发生难以控制的全身性广泛出血,大量阴道出血、手术切口及创面出血、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甚至出现消化道大出血。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溶血,血红蛋白很快下降,纤维蛋白下降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出现血红蛋白尿。

第三时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期由于循环衰竭引起肾缺血,DIC前期形成的血栓堵塞肾的小血管,后期产妇可出现少尿、无尿和尿*症的表现,引起肾脏缺血、缺氧,以致肾脏器质性损害。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主要是在短时间内可发生脑、肝等重要脏器的衰竭。
  典型病例症状可以按顺序出现,但由于患者有个体差异,在每一位患者不一定同时出现,也不是必须按顺序出现,在临床病人的诊疗中应当引起重视。不典型者可仅表现为休克或DIC。

羊水栓塞的临床诊断:1.美国AFE国家临床诊断标准:①产妇出现急性低血压或心脏骤停;②产妇急性缺氧,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或呼吸停止;③产妇凝血机制障碍,实验室数据表明血管内纤维蛋白溶解,或无法解释的严重出血;④上述症状发生在子宫颈扩张子宫肌收缩、分娩、剖宫产时或产后30min内;⑤对上述症状缺乏其他有意义的解释。

2.实验室检查:1)肺动脉或下腔静脉中取血而找到羊水成份可确诊;2)DIC实验室检查的依据:①血小板<×/L或进行性下降;②纤维蛋白原<1.5g/L;③凝血酶原时间>15秒或超过对照组3秒以上;④鱼精蛋白副凝(三P)试验阳性;⑤试管法凝血时间>30分钟(正常8~12分钟);⑥血涂片可见破碎的红细胞。以上检查中有3项阳性方能诊断DIC。无条件测纤维蛋白原可用简易的血凝结时间观察试验,以>16分钟为阳性。其方法为:取静脉血5ml置试管中观察,如6~10分钟凝结,提示纤维蛋白原值正常;11~15分钟凝结,纤维蛋白原值>1.5g/L;16~30分钟凝结,纤维蛋白原值为1.0~1.5g/L;如>30分钟,纤维蛋白原值<1.0g/L。

3.X线摄片:典型者可见双侧弥漫性点片状浸润阴影,沿肺门周围分布伴右心扩大及轻度肺不张。

急救要点(以下仅供参考,欢迎评论区参与讨论)

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处理,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抗过敏:出现过敏性休克应该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常选用氢化可的松,即时mg,一般每日0~mg,静脉滴注。但激素可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使已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及时清除而加重DIC,故反复应用时应注意,在使用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本药为好。

2)吸氧:应争取行正压持续给氧,至少用面罩给氧,鼻导管给氧效果不佳。有条件时可使用人工呼吸机,供氧可减轻肺水肿,改善脑缺氧及其他组织缺氧。

3)解除肺动脉高压:供氧只能解决肺泡氧压,而不能解决肺血流低灌注,必须尽早解除肺动脉高压,才能根本改善缺氧,预防急性右心衰竭、末梢循环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常用药物有下列:

(1)氨茶碱:具有解除肺血管痉挛,扩张冠状动脉及利尿作用,还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剂量为0.25~0.5g加入10%~25%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

(2)罂粟碱:对冠状血管和肺、脑血管均有扩张作用,是解除肺动脉高压的理想药物。剂量为30~60mg加入25%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

(3)阿托品:解除肺血管痉挛,还能抑制支气管的分泌功能,改善微循环。剂量为0.5~1mg,静脉注射,每10~15分钟一次,至症状好转。

(4)酚妥拉明:解除肺血管痉挛,剂量为20mg加入10%葡萄糖液ml,静脉滴注。

4)抗休克:羊水栓塞引起的休克比较复杂,与过敏、肺源性、心源性及DIC等多种因素有关。故处理时必须综合考虑。

(1)扩充血容量:休克时都存在有效血容量不足,应尽早、尽快扩充血容量,但应用不当极易诱发心力衰竭。有条件者最好用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管楔压(PCWP),边监测心脏负荷边补充血容量。如无条件测量PCWP,可根据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无论用哪种监护方法,都应在插管的同时抽血5ml,作血液沉淀试验,涂片染色寻找羊水成分,并作有关DIC实验室检查。扩容液的选择,开始多用右旋糖酐-40~0ml,静脉滴注,伴失血者应补充新鲜血及平衡液。

(2)纠正酸中*:首次可给5%碳酸氢钠~ml,或根据公式计算:碳酸氢钠(g)=(55-测得的CO2CP)×0.×kg体重,先注入计算量的1/2~2/3。最好做动脉血血气及酸碱测定,按失衡情况给药。

(3)调整血管紧张度:休克症状急骤而严重或血容量虽已补足但血压仍不稳定者,可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多巴胺20~40mg加入葡萄糖液ml内,静脉滴注,可保证重要脏器血供。

医院麻醉科疼痛科公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