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二孩妈妈再次剖宫产手术保驾护航北大医 [复制链接]

1#

通讯员李雪傅锦秀

近日,医院麻醉科完成首例产科术中血液回收,用优化的围术期血液管理措施为二孩妈妈的再次剖宫产手术保驾护航。血液回吸收技术就是将手术中的出血回收入专门的机器进行清洗,最终洗出红细胞用于输注,在大出血病人的抢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手术中,为了节约用血,同时减少异体血输注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和免疫反应,自体血回收技术也已经广泛用于骨科和妇科等手术。但在产科手术中应用较少,因为顾虑产科术中的出血可能混有羊水成分而有诱发羊水栓塞可能性,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使用受到限制,以往的产科大出血手术都是靠输注大量的库血来补充血细胞。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高质量研究的出现和证据的积累,目前学术界认为在产科病人中使用自体血液回吸收并配合使用白细胞滤器输血是安全的。这在血源稀缺的今日对于生产中预计会出现大出血的产妇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麻醉科作为手术的平台科室,与孕产妇的生产与手术休戚相关,我希望能带领产科麻醉团队,帮助更多的妈妈实现二孩的安全生产。”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曲元在采访中语重心长地说道。


  国家二孩*策的开放给很多妈妈带来了二次生育的机会,也为很多家庭带来新的期盼和规划。医院麻醉科开展的无痛分娩等服务为产妇们带来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生产体验,使更多妈妈愿意通过顺产诞下健康的宝宝。但第二次生育对有过剖宫产史或曾多次妊娠的妈妈来说,有潜在的危险性。第一次生产经历过剖宫产的妈妈们,在第二次孕产期中,部分人会出现疤痕妊娠、胎盘植入,甚至子宫破裂等情况,剖宫产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大出血。产后胎盘等病理因素造成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发生的出血,速度快、难以控制,有时危及生命,不得不被迫切除子宫,出血过多还会继发出现凝血紊乱,循环虚脱最终导致不良预后。这令很多家庭对再次生育望而却步,或使已怀有二孩的家庭忧心忡忡。


  小雪(化名),37岁,怀孕36周,孕期B超发现胎盘严重植入子宫壁,医院就诊,都因生产中出血的风险医院,最后来到医院妇产科。面对薄如纸翼的子宫壁和像树根样交错植入的胎盘,只有手术剖宫产才是唯一安全的生产途径。妇产科大夫考虑到术中随时可能因为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于是在手术前进行了详细检查,同时约请麻醉科、介入血管外科、监护室等多科室会诊。也向产妇和家属交代了此次剖宫产手术的特殊风险及必要时为抢救生命需要切除子宫的可能性。

会诊中,曲元提出,针对术中胎盘剥脱时可能发生的大出血,可以采用自体血的血液回吸收技术保证一定的血容量。自体血回收技术已广泛用于骨科和妇科等手术,但在产科手术中应用较少,因为顾虑产科术中的出血可能混有羊水成分而诱发羊水栓塞。随着高质量研究的出现和证据的积累,目前学术界认为在产科病人中使用自体血液回吸收并配合使用白细胞滤器输血是安全的。
  

在术前多科会诊中,介入血管外科也提出,通过介入手段在剖宫产手术前提前置入主动脉球囊,以便在出血迅猛的时候从上游阻断子宫的血供,减少出血量,作为双保险,为产科医生的止血操作争取时间,最大可能保住产妇的子宫。

手术当天,小雪先到介入血管外科置入主动脉球囊,然后被推进手术间。麻醉医生严阵以待,由曲元指挥,一组为产妇实施全身麻醉,开放3路静脉通道,应对快速输血输液,同时迅速做好有创动脉监测以便敏感监测血压变化。另一组专门负责血液回收和保障输血。妇产科主任杨慧霞亲自上台,儿科医生也到场准备新生儿的抢救。


  手术开始,胎儿顺利娩出,儿科医生接管了早产儿的监护处理,麻醉科医生一面
  手术平稳结束,止血满意,子宫保住了,母婴平安。所有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终于安下心来。这是麻醉科首例在产科应用血液回吸收的病例。曲元自豪地说:“我们的产科麻醉团队,用优化的围术期血液管理措施为二孩妈妈的再次剖宫产手术保驾护航。”

(医院)

链接:医院麻醉科近年开展的其他新技术或临床工作亮点介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