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两个月后,拖延症晚期的我终于开始提笔写我对刘定超同学的观察。
细细算来,我与刘定超相识已四年有余,自我感觉我们不仅仅是高中隔壁班的同学关系,还是这几年来联系较为密切,彼此熟悉的好朋友。
我知道上大学以来,刘定超就有了每年找人观察自己的习惯,这也是他每年的一个特有的仪式吧。翻看记录,年12月我还特意帮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当时他的要求是找一个完全不认识他的人观察他,所以最后我联系了我们学校的一个师姐帮他写观察。但是今年(其实应该是去年年底了),刘定超突然联系我,希望我为他写观察,那我身为朋友当然义不容辞啊!
所以我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刘定超当时跟我说想让我观察他)
不得不说,刘定超真是一个让我很佩服的人,关于他的事情我能说好多好多,但是毕竟这是一篇人物观察,所以我还是先说一说年12月18号我观察他这一整天的见闻吧。
早在观察日的前一两天,刘定超就已经主动给我看了他当天的课表,还贴心地帮我查好了路线。按照约定,12月18号我在早上七医院门口碰面。我还记得当时他穿着黑色的外套,内搭一件黑色的紧身高领毛衣,在黑色的衬托下,他原本就很白的皮肤显得更加的白了,整个人看起来很清秀干净。(在我记忆中,他经常穿格子和花纹衬衫,所以定超小同学,你尝试换换穿衣风格也未不可呢…)
(刘定超提前帮我查的路线)
上午
我跟随他进入教室的时间大概是七点五十,那时候教室里只有五六个人。刘定超的固定位置是教室第二排正中间,我则缩头缩脑坐在他的右边。第一节课的时间是早上八点,直到上课前的一两分钟教室里才涌入了大量的人。在等待上课的这十分钟,刘定超也没有闲着,一坐定就开始认真地翻课本,偶尔跟他左边的男同学说两句话。他并没有主动与我闲聊,只有我问他问题的时候,他才会回答我。在这个过程中我才了解到,他早八的课一般会在七点四十左右到达教室,用这二十分钟翻阅教材,做课前准备。而今天还是因为出校接我的缘故晚了十分钟。(虽然我当时表现得很淡定,但内心却很佩服。以我为例子,早上的课我从来都是踩点,不迟到就是万幸,课前预习更是不存在的,虽然我是文科专业,但这差距……)
接下来就是正式上课了。课程ppt几乎都是英文,部分内容的下面也会附有中文的翻译,不过老师说首先看英文,看不懂再看中文。(其实我在大学除了英语课外,很少碰到一门课出现这么多的英语,而且我又是一个医学零基础的门外汉,所以我就把ppt上的英文病例当故事一样读,发现这个英文病例读起来还挺有小故事的感觉。)
(妇科病例讨论的ppt)
那在上课的过程中,刘定超在干些什么呢?
当然是非常非常认真地听课。我观察了一下,周围很多同学都是使用平板或者电脑听课,但刘定超用的是纸质的课本。他的桌上有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在上课过程中他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课本上进行补充和标注。我注意到很多同学应该是在提前发的电子版ppt上勾画,但是刘定超则以课本为基础,课上要么是抬头看老师的ppt,要么就是低头看课本,翻书的频率很高。(后面我也问了问,他说考试以课本为主,按照课本来考的,所以他主要是看书,而且老师的ppt在书上几乎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地方。关于他以课本为主的做法我其实还是非常赞同的,不过以我之前的经验,没有提前预习的话还是很难在课上兼顾听课与看书。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老师今天讲的内容他在之前就做了荧光色的勾画和标记,而这些标注绝不是今天所做的。那这就说明,除了今天早上的课前预习,他之前至少还预习了一遍。)
第一节课叫妇科病例讨论,老师给出了很多关于产科的英文病例,也在课上提问,刘定超一般都会在老师提问后小声回应,配合老师。(不过,我也发现刘定超有一次答错了)关于早上的第一节课刘定超的表现,他上课很认真,也不玩手机,记录完上面的事情其实也就没什么可记录的了。而我拿着小本跟他坐在第二排,实在不好意思干其他事情,所以也就装模作样地听起课来,偶尔在小本上写写自己的感想。
为何说是“装模作样”?因为英文的医学专业课与我自己的专业相比实在跨度过大,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人不可能听懂。以前我老是跟刘定超说,我对医学很感兴趣,高中的时候还想着读理科将来学医,后来因为实在搞不懂化学而选择了文科,那个时候也想着将来学中医,不过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还是放弃了对专业的选择。之后上大学后,我一直挺喜欢看各种医学类、生物类的科普知识,相比于其他同学我还自认为我对医学了解些。不过,这次来听课以后,我的一些想法就改变了。
首先,是对学医难度的理解。之前老是看到有人抱怨说学医很辛苦,我还想着有兴趣的人什么都不怕,而且平时跟刘定超的接触,他对医学的热忱和表现出来的云淡风轻也让我觉得医学并不是那么可怕。但是,在这里我才发现医学课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般有趣。这节课讲到了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病例,作为一个“医学爱好者”(后面才发现我根本算不得)我对这些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平时跟我的同学们讨论健康问题,我所了解的也比一般的同学多,所以我想相比于我所认识的其他非医学专业同学,这门课对我而言应该会友好一点。然而与我想象中不同的是,除去英文案例,老师很多时候是在讲很专业的诊断、救治而非我之前所了解的科普皮毛。课程中有很多的专业术语,虽然干货满满但难免枯燥。其次,这些老师多是临床的医生,或许除去上课他们更多的任务是治病,又或许是因为我刚结束高中的教育实习眼光较为挑剔,还或许是医学本就事关人命需要严肃对待,总之按照上课的教法来看,老师上课并没有多少设计,课堂的艺术性不强,课堂的气氛比较严肃。这时我才发现我之前的那点对医学的兴趣实在是不值一提。
不过有一件比较触动我的事是老师在课堂中穿插了好几个的产科病例,有些还是老师曾经接手的。这些曾经活生生血淋淋病例统统变成了教学案例由老师语气平静地表述出来,讲台下的大家认真地听着,我们平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