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总结
年伊始,正值鼠年新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突然爆发。武汉,这座有着千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史无前例地“封城”,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对于麻醉医生是新的挑战和考验。全国麻醉同道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奋勇作战、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层麻醉(非公立)学组,在*宇光主任委员带领下,学组思永玉组长和刘斌、王晓斌、王保国、林天文四位副组长组织协调,全体学组委员积极响应,提高*治站位,以大局为重,第一时间主动调整今年的学组工作,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及时全面复工复产。虽然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是全体学组委员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
(一)、面向云贵川三省基层麻醉科举办《围术期安全进展学习班》
年11月28~29日,昆明医院麻醉手术科联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层麻醉(非公立)学组,举办了《围术期安全进展学习班》,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大量基层麻醉科医生参加了这次线上视频学习班,学习班邀请了云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医院麻伟青教授做了《非心脏非神经手术围术期脑卒中》授课,云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长、医院李艳华教授做了《分娩镇痛相关*策解读》授课,医院麻醉科主任金华教授进行了《超声在麻醉的临床应用》授课,昆明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忠慧教授进行了《危重患者二次胸科手术麻醉呼吸管理分享》授课,昆明医院麻醉科主任张富荣教授进行了《羊水栓塞抢救流程的思考》,昆明医院梁荣毕教授进行了《困难气道的评估及管理》授课,昆明医院陶建平教授进行了《扩心病病人的麻醉》授课,医院麻醉科主任李九妹教授进行了《舒适化医疗技术之无痛人流》授课,医院麻醉科主任赵姝教授进行了《老年髋部手术麻醉》授课,医院麻醉科尹光芬教授进行了《特殊病例的麻醉处理》分享。经过两天的线上学习,来自云贵川的基层麻醉医师们收获颇丰,纷纷表示希望基层麻醉学组以后多举办此类学习,逐步提升西部地区基层麻醉水平,实现*宇光主委提出的“一起强大”目标。
(二)、举办《基层麻醉骨干培训班》
年12月4日~6日,昆明医院麻醉手术科联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层麻醉(非公立)学组,举办了基层麻醉科主任培训班,因疫情防控要求,此次培训班采取线上视频会议模式进行。会议邀请了多位知名麻醉学专家面向基层麻醉科主任进行了线上学术讲座。医院王天龙教授进行了《老年高危患者麻醉与围术期管理》授课,医院缪长虹教授进行了《围术期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授课,首都医科医院韩如泉教授进行了《神经外科麻醉急症及处理》授课,安徽医院刘学胜教授进行了《麻醉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授课,学组组长思永玉教授进行了《腹部大手术的液体治疗》授课,学组副医院刘斌教授进行了《ECMO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授课,学组副组长医院王晓斌教授进行了《全麻诱导期间管理的几点思考》授课;培训班还邀请了云南省内部分麻醉学专家授课,昆明医院角述兰教授进行了《神经外科麻醉相关问题》授课,昆明医院心外麻醉主任王小燕教授进行了《瓣膜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授课,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文法教授进行了《CPB下超快通道心脏大血管麻醉经验》授课,昆明医院麻醉手术科林岚副主任进行了《对围术期血糖管理的复习和更新》授课,医院麻醉科范智东教授进行了《全身麻醉深度监测》授课,专家们给基层麻醉科主任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赢得了基层麻醉从业人员的一致好评。
(三)、举办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基层麻醉(非公立)学组基层麻醉发展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和*宇光主任委员提出的“迈向麻醉学科五大愿景、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一起强大”的目标,基层麻醉(非公立)学组联合昆明医院于年11月28日召开基层麻醉发展线上研讨会(),共同研究基层麻醉学组的发展和工作。
今年研讨会主要邀请了来自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麻醉专家分享基层麻醉的现状,然后基层麻醉学组的全体委员们就基层麻醉现状与思考以及基层麻醉学组未来的工作方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首医院王学*教授做了《浅谈青海基层麻醉现况,助力学科建设》的汇报,王学*教授深耕青海麻醉学事业数十年,期间不间断的到基层开展帮扶和支援工作,对青海玉树、青南地区等麻醉现状十分了解,王学*教授汇报了青海省目前麻醉学科的现状以及发展面临的困难,让与会者对青海麻醉学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研讨会还邀请了中组部医疗援藏专家、医院*委副书记,院长王晟教授做了《西藏的麻醉学科建设与发展》报告,王教授一年前来到西藏支援,讲述了中组部组团式医疗援藏26年共6批医疗队分别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西藏人民群众带来的帮助。王教授介绍了西藏麻醉学科发展存在“就医病种少、医生学历低、能力弱”的问题以及西藏麻醉学专业目前缺乏硕士授予点等具体问题,提出西藏急需建立完整的麻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然后王教授还介绍了他援藏期间亲身经历的两例西藏基层高危患者手术麻醉病例。
在思永玉组长的主持下,全体学组委员就如何助力基层麻醉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姚兰教授:向坚持战斗在青海和西藏两位主任致敬,了解了两地麻醉整体的发展现状,感动自己很幸运,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学组做一些帮扶基层的工作,建议可以由基层单位提出具体需要帮扶的要求,然后我们学组委员们再来认领,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切实让帮扶达到更好的效果。
兰允平教授:我们也在支援新疆,感觉中国医疗发展到现在,硬件是容易达到的,但是人才建设最难。但是都靠派人去现场帮扶比较困难,建议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优势,多帮助基层从理论上提高,也可以提高效率。
王保国教授:青海和西藏都去过,也在青海做过义诊,学科发展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麻醉医生短缺尤其突出,现在麻醉可视化、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发展较快,他们可以获得一些相关的捐赠,但是当地的医生因为学习机会少,不一定能很好的使用,要主动多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一起想办法。
周激教授:我来自基层非公立医疗机构,我认为对于基层麻醉来说,理念的改变目前更加的重要,基层接触到疑难复杂病例机会相对少,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有时候有设备有药物,但因为理念不及时更新不会正确使用。
张志永教授:医院麻醉科负责基层进修招生,基层麻醉医生临床水平存在差距,医院有中组部针对新疆和西藏干部培养的学习,科室连续5年派出5位年轻医院帮扶,通过传帮带提升了基层麻醉水平,*宇光主委也每年都去拉萨调研。张志永教授表示,我们学组工作任重道远,早日实现全国麻醉水平同质化需求迫切。
卢荣*教授:经过调研,陕西基层分娩镇痛、剖腹产手术麻醉等方面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同质化水平低,需要加强培训,并表示陕西非公立机构愿意每年的7到10月份派人到基层参加帮扶活动。
林天文教授: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来说,住院医师规培面临挑战,医生派出去培训完,基本就不回来了,这方面需要规范管理;另外提出部分非公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管理和资质存在问题。
李成辉教授:主张多开展线上培训,更主张人员进驻面对面帮扶,医院帮扶新疆喀什地区取得的成果。
丁宝纯教授:部分基层麻醉科主任思想观念存在问题,缺乏推动学科发展的积极主动性,不积极主动开展分娩镇痛、无痛诊疗等麻醉常规业务,呼吁相关基层卫生主管部门加强麻醉学科建设管理。
马明华教授: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基层麻醉医生基本没有外出参与学习,可以转到线上学习,目前线上学习机会较多,要主动适应新模式。
刘心国教授:介绍了自己到重庆武隆帮扶的经历,建议可以积极开展远程会诊,更多的帮助基层麻醉解决疑难复杂病例。
梁晋斌教授:今天研讨会很有收获,听到了各位主任对基层麻醉工作的介绍和现状,以及王晟主任对西藏麻醉工作的支持和展望,我觉得各位主任的发言都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反应,医院的痛点,我们这里也同样存在,医院医院人员招聘还是比较困难,一是逐渐去编制化,二是工资待遇差,留人难,医院扩编太厉害所造成的虹吸效应。医院的麻醉医生则以退休人员为主,辅以兼职人员,从业人员老龄化和不稳定也是麻醉安全隐患原因之一,须引起重视。
王晟教授:不管有无疫情,线上教学都是可以推广的,基层麻醉人员紧张,派人外出学习难度大,线上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对县级医疗机构更加实际,随着5G智慧医疗的推进,相信能够通过祖国发达的网络为基层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
思永玉教授总结:首先感谢王学*教授和王晟教授,通过两位的汇报让我们对于青海和西藏麻醉学科发展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引发了学组全体委员的思考,也感谢全体学组委员的热烈讨论,积极的为基层麻醉的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学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积极按照*宇光主委的要求,和全体委员一道努力,踏实的开展工作,为基层麻醉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提出的“一起强大”。
年度工作计划
(一)面向基层麻醉医生,开展线上学术活动。以麻醉病例的术前评估,术中管理,术后快速康复为主要内容,邀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在线上开展讲座,供全国广大基层麻醉医师学习。
(二)积极发挥全国各地学组委员的作用,在当地对基层麻醉科“传帮带”。
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积极发挥各学组委员的作用,通过在当地对基层麻醉科进行走基层,远程会诊等形式,积极帮扶基层麻醉。
图文:CSA基层麻醉(非公立)学组(筹)
编辑: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秘书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