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发生了一场悲剧
湖南长沙一位37岁的二胎妈妈
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跳楼自杀
母女当场身亡
这位妈妈是一名海归博士,
大宝7岁,正在上小学
据家属透露,
死者苏女士疑似患有抑郁症
「之前有一点症状,
但没想到有这么严重。」
事发后,她的丈夫闻讯赶来,
一边痛哭,一边自言自语: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要我的女儿,
为什么要把她带走?
把我女儿留下好吧!」
或许你也曾想过:
这个妈妈为什么一定要拉着孩子一起死?
太残忍了。
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扩大性自杀」。
刚刚生产完的母亲
跟孩子在心理上尚未分开
母亲自杀时带上孩子
是因为不忍心把孩子留在这个世界上「受苦」。
的确,不管妈妈对这个世界有多么绝望
也不应该带孩子离开。
我们理解这位丈夫的心痛
可他的这句话让无数人心碎。
一个女人,
熬过十月怀胎,忍过十级阵痛,
逃过羊水栓塞,终于母子团聚……
却最终,没能躲过产后抑郁的*门关
实在令人心痛!
好在,产后抑郁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提交了一份《关于将妇女产后抑郁诊断治疗费用纳入生育保险范围的建议》
被产后抑郁折磨的妈妈们还有很多……
这位来不及向世界倾诉的妈妈,并不是一个人,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名人,被产后抑郁折磨的妈妈还有很多。
年生完第二个孩子后,好莱坞女星格温妮斯·帕特洛在一次颁奖典礼上,描述了自己产后抑郁的真实感受:
“我就像一具僵尸......我不能够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系......我想这意味着我是一个糟糕的母亲和一个差劲的人......我就是个失败者。”
曾是阳光少女的何洁,讲到了当时的“无价值感”:
谈起产后经历的袁咏仪说,自己那段时间脾气非常大,经常和张智霖吵架,婚姻甚至因此出现裂缝。
张智霖为此停工一年,陪她走出阴霾。
而那些没有机会倾诉或者都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的妈妈又有多少呢?
根据复医院对年9月至年9月的位孕妇进行的抑郁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3.15%,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围产期抑郁在全球的发病率高达25%。两者基本一致。
所以说,每5位孕产妇中,可能就有1位会有抑郁。
如果说生孩子,是女人用命相博的战斗,那生完孩子后,乘虚而入的产后抑郁才是折磨妈妈们的恶魔。
有个二胎妈妈说:
她在生完二宝后得了产后抑郁,老大一直要和她睡,怎么都推不开。
结果家里所有人埋怨她,把大宝一直带在身边,有天晚上,她情绪爆发,看着旁边熟睡的小宝,恨不得把他掐死,然后自己再自杀。
可身边人总是后知后觉甚至一无所知,就像短片《看见产后抑郁:丈夫无法逃避的真相》中那三个丈夫,他们对妻子的诉求觉得不可思议,是小题大做甚至是矫情。
短短6分钟的视频,道出了所有新妈妈的辛酸和渴求!
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默默为家庭付出,可到头来呢?
身边的人从未意识到,他们随口脱出的一句话,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像视频里列出的那组数据:
中国有近60%发生抑郁的产妇没被诊断出来,50%被诊断出来的产妇没有接受治疗,20%的产后死亡由自杀导致,抑郁是导致自杀的第一成因。
抑郁不是没有攻击性,而是攻击性的方向主要指向了自己。
不要再等悲剧发生,我们才明白这些妈妈是真的病了。
“产后抑郁=矫情?”大错特错!
看着这些悲剧一次次发生,我们许多人对产后抑郁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矫情”“哭哭就好了”“冲动”“对孩子不负责任”这些表面上。
在长沙女博士跳楼的这条新闻下面,评论区有很大一部分声音都在指责这位母亲:“学历这么高怎么还会做这种蠢事?”“那么多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还生二胎?”“都海归博士了,还这样XXX”......
在这些网友眼中,好像学历高、工作不错,就不应该有产后抑郁,得了抑郁症就是矫情。
可是抑郁症真的不是矫情或者愚昧,不是读书多就不会得。它是一种病,得了抑郁症的人不是自己作,而是生病了。
这是正常的大脑:
(图片来源于图图是道)
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大脑:
(图片来源于图图是道)
正常人情绪低落,雨过天晴之后我们仍然能心怀希望地继续生活。
而抑郁症不是这样,她的世界里面一直在下雨,而且无法自愈。
产妇的心理问题在孕期就会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孕产妇抑郁和焦虑。
产后抑郁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和谐产生了消极影响,严重者可发生自伤、自杀、甚至杀婴行为,是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有必要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支持。但却一再被忽视!
新手妈妈们可参考《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自我筛查。(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描述分为4级,即:从未0分、偶尔1分、经常2分、总是3分)
得分9—13分,可以初步怀疑产后抑郁,需进一步诊断。得分≥13,可考虑为产后抑郁,建议心理保健门诊就诊;如果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从未”,或有自杀及其他奇怪的想法或无序行为,则需要立医院。
产后抑郁相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理因素
研究显示学历越高的产妇更易诱发产后抑郁,初产妇比经产妇更易患产后抑郁。
2、家庭因素
缺乏家庭支持的产妇更易诱发产后抑郁。
3、社会环境因素
城市女性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非城市女性较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产后抑郁患病率越低。
4、生理因素
产后低催乳素、孕酮水平可能为产后抑郁的发病原因之一。
5、疼痛因素
疼痛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娩和产后的疼痛给产妇带来无助与恐惧感,导致精神过度紧张,特别是出血、产程过长,更是加重了产妇的压力。
如果你觉得你有产后抑郁倾向,也可以点击原文,进行科学测评。
重视产后抑郁,已经刻不容缓
知乎上有个问题,产后抑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个高赞回答是:「生完孩子,没人关心我累不累,伤口痛不痛,每个人都在问我有没有奶。好像我不是一个人,只是一头奶牛。」
有个妈妈的分享特别扎心。
月子里,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对婆婆来说,孙子比谁都亲,什么都要亲自弄,却未关心过儿媳剖腹产伤口恢复,乳头皲裂,以及乳腺炎反复发作带来的痛苦。
有次老公看到她情绪糟糕默默流泪时,还笑嘻嘻地说她矫情。
一向开朗的她开始莫名其妙地大哭、乱发脾气,不明白自己怎么了。
直到孩子3个月,她几乎天天以泪洗面,整个人脆弱得不堪一击,每天都陷在无助、痛苦和崩溃中。
在一次吵架之后,她抱起孩子就往窗户边冲,老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医院检查。
每一个看似无坚不摧的妈妈,心里在忍着多大的痛,我们根本无法了解。
网上有句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一个人在作战的感觉才是导致抑郁症的根源。
根据相关问卷调查,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多达80%,最终转化为产后抑郁症的比例则有8%至40%。
很多人不知道,产后抑郁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的36倍。
产后抑郁正在杀死中国妈妈,而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代表建议将产后抑郁诊疗费用纳入生育险范围
方燕认为,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递增,很多人都患上了抑郁症。有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3亿,产妇因妊娠、分娩引发的内分泌、心理、家庭关系等变化,使其更易患抑郁症。产后抑郁一般多发生于产后6周内,以明显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食欲下降、失眠等为临床表现,甚至会出现幻觉、自杀等过激行为。对于已婚女性来说,她在家庭中身兼母亲和妻子的双重重要角色,对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女性的身心健康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产后抑郁是产妇分娩后容易发生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当产妇出现睡眠不佳、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以免持续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如经过沟通与疏导还是无法缓解,医院进行治疗。方燕在上述建议中指出,尽管近年来女性发生产后抑郁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其心理健康往往被家庭忽视,特别是女性产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容易被另一半忽视。而一旦患上产后抑郁,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如抑郁心理评估费用、心理治疗康复费用、产后恢复费用等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大部分家庭因为此项费用负担过重,会放弃治疗任由病情加重。因此亟需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关于妇女此项权利的保护。基于以上原因,方燕建议,在《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九条“国家推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地方各级人民*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之后,增加“将妇女产后抑郁心理评估费用、心理治疗康复费用、产后恢复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参加生育保险的人员在协议服务机构发生的该项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此外,方燕还建议在《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章财产权益后增加相应条款,规定女方因产后抑郁而单方支出的心理评估费用、心理治疗康复费用、产后恢复费用,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
??
针对方燕的这一建议,网友纷纷评论表示支持:↓↓↓微博认证为“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的“协和张羽”在提案微博底下留言道:
产后抑郁不是空话题,也不是新话题,现在放开二胎,这个尤其要得到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