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有什么了不起,有命才了不起。
年底,我29岁,怀孕七个半月,发现每天早晨起床时腿肿;医院产检,结果显示血压高、尿蛋白++。
大夫敏感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严肃地和我谈话,让我别上班了,立即去准备医院住院。
从那一天起,住院、诊断、剖腹产、进ICU抢救,我的生活就像爬到最高处的过山车,轰隆隆地直冲下来。
“你这病啊,
可得花点钱才能治好了”
怀孕初期我的血压是/70mmHg,怀孕七个半月血压/85mmHg,虽然还在正常范围内,但和自己原来相比,已经开始升高。
同时有尿蛋白,证明肾功能出了问题。
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当胎儿的存在开始威胁我的健康,我也就不再能为胎儿提供保护。
一个病重的母亲,保胎没有意义。终止妊娠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取出活胎,分别抢救,各由天命。
为了给这种情况做准备,刚住进产科时,要打一种促进胎肺成熟的针,这也是产科一种以“疼”出名的药,而我扎了一屁股的针眼。
几天后,病情继续恶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已经超过9,而正常值应该是0~0.15。
因为血压高、肾不好,其他并发症接踵而至:少尿、血小板低、流鼻血、牙龈出血。从嘻嘻哈哈住进产科,到全身水肿、憋气,不过是一周的事。
活了三十年连感冒都不得,忽然一下子血压、肝脏、肾脏全部告急。
又过了一周,主管医生中午给加了一台手术,紧急剖腹产。
在手术室里,麻醉师一边等麻醉生效,一边自言自语:“你这病啊,可得花点钱才能治好了。”当时我昏沉沉,完全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女儿出生即送入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及护理。事后看到手术记录中有这么一句:“以LOA位娩出一活女婴,清理呼吸道,自主啼哭。”女儿出生时三斤一两,一心来做人,现代医学成全了她。新生儿评分9,满分应为10分。少给1分,亲爱的宝宝,那是怕你骄傲。
“ICU有死人的,你别看”
原本作为严重妊高症、先兆子痫观察治疗,剖腹产后,我的血压却没有如期下降,病情继续向着最凶险的方向发展。无法进食,无法喝水,全身肿胀,肚子比怀孕时还大,连续打了四针“速尿”也尿不出来。血压高导致眼底水肿,眼前漂浮着三个美瞳一样的黑斑,睁开眼在,闭上眼还在。更要命的是,开始呼吸困难,大概就是胸口碎大石的感觉。产科与ICU连夜会诊,找家属谈话,安排我进三衰科ICU。三衰指的是“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各种病症的终末期病人,都离不开这几项。谈话的内容大概是:这个病很凶险,发展很迅速,治愈率只有10%,治愈的10%中有一部分会转成尿*症,需要终生透析治疗;现在她这个病是急性的,医院产科来的患者,我们会尽力。大夫说:别担心,在ICU也就待二十来天一个月,再治不好,也就不是这个病了。大夫说:别担心,现在透析能走医保了,一年自己花6万。大夫说:别担心,ICU的药和设备都是最好的,一会给她打一针ICU的利尿针,这个药劲儿大,一针顶四针;万一有效了,尿出来了,就不用进ICU了。凌晨,爱人叫醒我,含着眼泪说:“宝啊,大夫让咱们进ICU了,ICU的大夫可好了,咱们一起努力治病。就是不能陪护,我怕你自己在里面害怕。ICU里随时有抢救的,有死人的,你别看,给你买眼罩和耳塞。"“媳妇儿你放心,咱孩子在新生儿病房,你在ICU,我哪儿也不去,我不回家,医院里陪着你们。"“宝啊,钱的事你别管,咱还有房子呢。就算卖万,你50万,孩子50万,我就不信救不回来。天津治不了,咱去北京治,去上海治。有妈才叫家,咱们一家三口,在哪儿都是一个家。”絮絮叨叨,说到天亮,我的呼吸困难再次加重,在氧气充足的病房,体会到了活埋的滋味,分秒难捱地等着ICU来接。脚蹬着床栏掀掉了一片趾甲,都没觉出疼来。当时只想,这辈子竟然是憋死的,真是太冤了。
“是在这哭吗?”
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所有的ICU都一样,不许用手机,不许家属陪护,每天30分钟探视,每次只许两名家属进入。爱人含泪签了无数张同意书:同意治疗,知晓治疗风险,同意做单肢双枪和下肢深静脉,同意紧急抢救中切开气管不通知家属。而且经常是这边给我签完字,转身去楼上给NICU的宝宝签字:同意进行胸穿,同意做脑CT,知晓麻醉风险。宝宝三个月前做了六次全麻。我爸妈完全懵了,满脸写着“是在这哭吗?”在我治疗期间,我爸(吓得)做了第二个心血管支架,没敢告诉我。进入ICU,产科的蓝色腕带摘掉了,换成看起来就病得比较重的红色,写着“急性肾功能不全”。经过会诊,最终确诊为“重度子痫产后HELLP溶血尿*综合征”。就这样,剖腹产手术三天后,由于病情加重危及生命,我住进了ICU。
肚里一个八公分深的水桶,
能不憋气么?
ICU的每一间病房,都是一间独立的抢救室,患者躺在屋子中央,左后方架子上是心脏监护仪,连出好几条线贴在前胸,随时监测心跳呼吸,心脏不好了会哔哔响。脚下方有一张带轮子的窄桌,桌面贴着血糖和尿的记录单,实习护士负责记录血糖,护工负责记录尿量。病房的角落里有一个小柜子,上边一排钩子挂着每天要输的液,柜子里是消*用具、棉签、空针、纱布、一次性尿布垫。每个护士负责三个患者,因为没有家属陪护,所以工作量很大,绝对是体力活加技术活。进ICU的第一天,做了床旁B超查胸水和腹水,床旁X光查肺。做了胸穿,在背后用小针打麻药然后再扎进去,本来是想引流的,不知为什么没有水出来。医生征求我的意见,要不要再穿一次,告诉我胸穿属于有创治疗,穿多了容易扎成气胸。我当时虽然精神差,但神志清醒,果断选择不再做胸穿。后来知道,女儿在新生儿观察室,由于早产肺部发育不良、肺壁薄厚不均且有小气泡,也做了胸穿,把气泡挑破。胸穿之后,做了“单肢双枪”和“下肢深静脉”。在两条大腿根内侧切开血管,包括动脉,然后连接塑料管,作为人工血管。做完之后很威风,左腿一杆枪,右腿两杆枪。入ICU病房一周后,觉得习惯了,第一次给妈妈和爱人看,把他们吓得不轻。据说大腿根部一片黑紫的皮下淤血。住进ICU的第一夜,晚上9点我再次感觉呼吸困难。当时对病房环境不熟悉,看着病房外护士忙忙碌碌,也不好意思叫。忍到真的觉得忍不过这一夜,才叫来护士,护士又叫来大夫。因为当天下午已经埋好了人工血管,所以立刻推来仪器做血液过滤。机器一开,就是10个小时。机器就是我的肾,替我过滤血液中的不良成分,替我排尿。深夜里,我说大夫,我喘不过气来,憋气,难受。大夫说,忍一忍吧,你来的时候有八公分腹水,左右肺里还各有六公分胸水,不可能一下就好。这八公分的腹水,不是平面的,是八公分的深度。等于你肚子里有一个八公分深的水桶,你想想得多少水,你能不憋气么?现在做上血滤了,血滤机一小时从你身体里滤出毫升废水,等于你排了毫升尿。你这个情况,至少要出0毫升水,你才会觉得舒服一点。大夫说,忍一忍吧,这是个过程。我仰面躺着,腿不能有大动作,大腿根插着塑料管,塑料管连着大腿内侧筷子头粗细的大动脉。机器一响,护士过来摘下一个A4纸大小的、一看就很结实的透明塑料袋,里面是一整袋半透明的*水,毫升,这就是从血里过滤出来的废水。第一次血液过滤之后,我又能苟延残喘了。
每天一次休克前兆
连续三天血液过滤之后,胸水和腹水明显减少,人也舒服多了。接下来每天做血浆置换。大夫说,只要抽血检查还有破碎红细胞,就要继续置换。同时用激素,催着肾快快回去干活,不要转成尿*症。血液过滤是把血液里不好的东西过滤出去,血浆置换是把不好的拿出去,给续上好的。用微波炉那么小的机器,连管子接在腿上,用长得和净水器滤芯差不多的滤芯,接在机器上,先把我血里不好的血浆分离出来扔了,然后输进新的血浆。每袋血浆毫升,大概需要毫升全血才能分离得到。那段时间,我每天需要0毫升血浆。像猪油一样,一袋一袋码在脚边的小桌上,看着就有安全感。血浆丨theat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