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在分娩期间遭遇“羊水栓塞”的患者在重医附一院ECMO团队的全力救治下,经历48小时的ECMO支持治疗和近2个月的重症监护和康复治疗,重获新生,康复出院。
这是重庆市首例应用ECMO支持治疗成功抢救“羊水栓塞”患者的案例。再一次与“死神”对战,重医附一院ECMO团队为更多过去无法救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打开了新的生命通道。
拯救生命,义不容辞。年初,我院*委创新性地提出“六大工程”,即学科提升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精细管理工程、基础质量工程、行风建设工程、信息优化工程。“六大工程”实施以来,我院坚持医疗质量优先,聚焦疑难危重症诊治,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医院建成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国家级区域医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要医学高地不断努力。
“宝宝乖,快看妈妈,妈妈在这里……”年1月6日下午,重医附一院康复医学科病房内,年轻的妈妈吴某坐在病床上对着手机温柔地哄着孩子,手机里传来婴儿天使般的咿呀声。吴某面色红润,大大的眼睛里闪着光。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一个多月前,年仅32岁的她在生产期间遭遇了有“孕产死神”之称的“羊水栓塞”,这是一种产科发病率非常低,而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
幸运的是,在重医附一院ECMO团队的全力救治下,经历48小时的ECMO支持治疗和近2个月的重症监护和康复治疗,吴某现已康复出院。据了解,这是重庆市首例应用ECMO支持治疗成功抢救“羊水栓塞”患者的案例。再一次与“死神”对战,重医附一院ECMO团队为更多过去无法救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打开了新的生命通道。遭遇“死神”ECMO成最后“救命稻草”!年11月21日晚,夜幕降临,医院产房内灯火通明,疲惫的产妇和忙碌的医生正等待着新生命的到来。在大家的预期里,这本是一次常规的分娩。但险情突然而至,一直努力顺产的吴某突然全身抽搐,很快意识丧失,严重低氧,心率减慢,可能是“羊水栓塞”!一瞬间,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整个产房,平静的产房变成了抢救母子生命的战场。麻醉医生立刻进行气管插管复苏,产科医生迅速剖腹取出胎儿。随着一声啼哭,一个足月的健康宝宝出生了。来不及喜悦,因为孩子母亲的危机才刚刚开始。一、二、三……心肺复苏持续超过了1个小时,但吴某依旧处于持续深度昏迷状态,生的气息从年轻的生命中渐渐消逝。在所有抢救措施都无效之际,前来参加会诊的重症专家拨通了重医附一院ECMO团队的电话。深夜12点ECMO团队紧急集结!接电话的是重医附一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丹主任医师。了解情况后,张丹主任医师立刻向医务处处长徐玲请示,得到肯定答复后,立即电话紧急集结重医附一院ECMO团队成员。深夜12点,寒冬的夜格外冷,也格外静。张丹主任医师带领由急诊/重症医学科刘景仑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周晓莉主任医师,血管外科刘洪主治医师,麻醉科张光新医生、曾彦超主管护师组成的ECMO救治和转运小组迅速从重医附一医院。虽然大家刚从睡梦中醒来,但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依旧精神抖擞地去面对这场与死神的搏斗!医院抢救现场时,吴某的瞳孔已散大固定。经过快速了解病史,查体和床旁超声检查,初步判断是严重羊水栓塞所致的心脏骤停。“立刻上ECMO……”张丹主任医师一声令下,50分钟后,患者的心肺功能由ECMO支持起来。凌晨2点半,吴某在ECMO团队的护送下转至重医附一院。CT下肺动脉造影检查和头颅、腹部CT检查再次明确了吴某的病因:羊水栓塞以及急性肺动脉栓塞,腹腔出血。再遇难题是抗凝还是不抗凝?但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吴某因严重羊水栓塞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了全身多处内脏出血,其中有严重的颅内出血。ECMO团队陷入了两难的困境,颅内出血是ECMO治疗的禁忌症,因为ECMO支持治疗需要用药物让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即抗凝;而抗凝对颅内出血却非常危险。是抗凝还是不抗凝,这一选择对ECMO治疗非常关键。吴某此时已经是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心肺和肝肾功能,放弃即意味着这个年轻的妈妈就这样永远的离开自己刚诞生几个小时的宝宝。重症医学科立刻组织全院相关学科MDT会诊,为拯救吴某的生命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专家们判断患者的瞳孔散大不是颅内出血所致,而多次的各种电生理评估显示患者的脑损伤不重,意识恢复的可能性存在。因此,做出让ECMO在不用肝素抗凝的情况下运转,病情好转后及时撤离ECMO支持,以降低患者颅脑继续出血风险的选择。精准治疗不放过任何细微变化“患者的每一步治疗都是在走钢丝绳,因此必须在严密监测下做到精准治疗,既要保证治疗效果又要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发春教授查看患者后对团队成员作出了严格要求。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昼夜守护,严密监控吴某的病情,实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刘景仑副主任医师、赵林主治医师、*旭主治医师、林时辉主治医师、陈维医生、王川江医生等日夜守护着患者。在为患者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