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7日,第三届母胎医学大会在美丽的中原腹地郑州市喜来登酒店隆重闭幕。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母胎医学专委会主办,广州医院、医院、医院协办。陈敦金教授、赵先兰教授、崔世红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全国的多名产科及相关医学的医生现场聆听这一学术盛宴。
[学术讲座]
范玲教授(医院)
早产的治疗进展
医院的范玲教授结合欧洲、美国、加南大、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早产指南的变化,详述了早产治疗的新进展。早产的上限为37周,下限各国不同,我国为28周。早产的预测主要依据宫颈管长度测量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含量。早产的预防包括孕酮的应用、宫颈环扎术、宫颈托等。治疗目的是防治即刻早产,完成促肺成熟和宫内转运。
张晓红教授(医院)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x10^9/L,发生率约7-12%。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约占80%。分度:轻度50x10^9/L,中度30-50x10^9/L,重度30x10^9/L。分娩时机:对于妊娠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果血小板在30-50x10^9/L之间,可于孕37周后终止妊娠,如果对治疗无反应可于孕34周后终止妊娠。妊娠合并再障或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目前无有效治疗手段,考虑34周后终止妊娠。早中孕期妊娠合并白血病建议引产,晚孕期胎儿若评估可存活,终止妊娠后化疗。血小板减少不是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应该根据产科指征选择。
杨孜教授(医院)
子痫前期综合征预防需要多元化
来自医院的杨孜教授以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局限性。目前子痫前期的预防措施多样,特别是阿司匹林被写进多国指南。但子痫前期的病因多样性,由多因素多通道多系统发病,单一的预防手段往往难以奏效。根据大量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于早发型子痫前期病史、胎儿生长受限病史、肾病及血液高凝状况等高危因素者有效,其他因素所致的子痫前期,应用阿司匹林预防无效。因此,建议对排查出的基础疾病在孕前或孕早期尽早专科评估,以便达到针对性药物的及早治疗和子痫前期预防的双重目的。
丁依玲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处理原则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丁依玲教授介绍了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处理原则。根据孕周、肿瘤大小、肿瘤性质和分期、并发症以及患者意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并良性肿瘤时孕早期可期待治疗,孕中期是最佳手术时机,孕晚期可延长孕周,甚至足月分娩。肿瘤直径10cm或生长速速3.5cm/周者考虑恶性可能。合并非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需接受完整分期手术,可保留生育能力,可不行大网膜切除术。I期上皮性卵巢癌行大网膜+双侧附件切除+腹水检查+多点腹膜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决定继续妊娠或产后化疗。II-IV期上皮性卵巢癌24周内建议终止妊娠,24周后强烈要求继续妊娠者可行保守手术,待胎儿成熟后32-36周剖宫产+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
李笑天教授(复医院)
妊娠期高血压危象(2.0版)
妊娠相关的高血压起病急,没有征兆,发展迅速,病情重,类似于高血压危象。血压≥/mmHg或出现终末器官损害需要紧急降压,及时有效降压是关键。治疗上应注意补液限制、降压治疗、硫酸镁的应用,适时终止妊娠。降压治疗是否预留安全空间,尚需进一步商榷。降压速度不能太快,但出现高血压危象、夹层主动脉瘤时要快速降压,数分钟内达到安全血压。
樊尚荣教授(医院)
产科重症感染的多学科防治
感染是产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科重症感染原发病多样,抗感染治疗要重视多重耐药菌病原体,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及时外科干预清除感染病灶,多学科参与协作治疗。注意早期诊断、密切监测、预防及处理,正确临床思维,产科抢救永远提早一步。
马玉燕教授(医院)
妊娠期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往往母儿预后不良,值得产科医生注意。子宫破裂发生率0.04-0.09%,以疤痕子宫破裂最常见。前次剖宫产已经成为子宫破裂的独立高危因素。子宫肌瘤剔除术,特别是腹腔镜手术,也是子宫破裂的重要原因。子宫破裂主要表现为胎心改变、阴道出血,建议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多学科协作和模拟演练在子宫破裂的抢救中起到重要作用。警惕非典型子宫破裂,避免漏诊、误诊。
林建华教授(上海医院)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妊娠管理
复杂性心脏病是指合并两种以上心脏畸形,死亡率高,分为紫绀型和非紫绀型。轻者无症状,重者有气促、心悸、胸痛、易疲劳等。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BNP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妊娠风险评估原则:尊重女性生育权利、保障妇女生命安全、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多学科联合管理、临床医生个体化治疗。妊娠期间注意监测肺动脉压力、氧饱和度、左室收缩功能、二尖瓣狭窄。警惕严重心脏并发症:急慢性心衰、肺动脉高压及危象、恶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瘤破裂、主动脉夹层等。
曹琴英教授(医院)
产科风险防控
来自医院的曹琴英院长从管理者角度阐述了产科风险的防控,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把管理和技术并重,提出零事故不是安全,零风险才是目标的口号。
孙伟杰教授(医院)
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围分娩期管理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和甲减,甲减相对简单,补充甲状腺素可达到临床治愈水平,但甲亢治疗较复杂。积极治疗的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患者,无论是引产还是无痛分娩,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均与普通孕妇相同。最后孙伟杰教授讲授了甲亢危险的防治。
郑勤田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美国高危孕产妇管理的探讨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的郑勤田教授用2个羊水栓塞的病例开场,一个病例来自美国,一个病例来自中国,两个病人同样危重,但美国病例预后良好,而中国病例死亡,由这2个病例预后的不同,导出中国危重孕产妇管理的不到位。郑勤田教授从美国产科医生的角度讲授了美国与中国产科管理、危重病处置的不同。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冯玲教授: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再认识
冯玲教授与大家分享了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相关内容。冯教授将非药物镇痛与药物镇痛进行了比较,详细讲解了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疗法、导乐疗法、催眠疗法、经皮水注射疗法及水中分娩等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原理、实施过程及禁忌症等内容。
医院赵先兰教授:
胎盘植入(来自中国的经验)
赵先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胎盘植入的精彩讲座。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赵先兰教授表示:随着对胎盘植入手术方式的改进、血管阻断技术的应用、缝合技巧的提高,绝大多数胎盘植入是可以保留子宫的,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可减少子宫切除率,并不增加甚至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认为,对于采取剖宫产为分娩方式者,不建议胎盘部分或全部原位保留,建议将胎盘全部取出。
华中科技大医院邹丽教授: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处理
邹丽教授首先简单讲述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定义、机制、病因及实验室检查。邹教授表明:导致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三大常见病因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于轻度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通常不需要处理,做好严格的随访,定期复查凝血相关指标。另外,研究发现,严重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对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无反应,且新生儿未出现血小板减少。
医院陈倩教授:
终止妊娠的伦理学——中国的实际与对策
陈倩教授提到: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伦理原则包括有利母儿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保密原则、社会公益原则、伦理监督原则。对于终止妊娠的指征,国际通行的伦理规定,针对严重胎儿畸形,在知情同意下,可以选择终止妊娠。而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现状之一是我国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未涉及出生缺陷胎儿终止妊娠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临床上我们无法回避。
新疆医院朱启英教授:
Rh-妊娠管理
自然界无Rh血性物质,故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朱启英教授强调Rh血型妊娠期母胎的监测:2次或多次妊娠的孕妇如果不规则抗体阳性,应动态监测抗D抗体水平变化。同时MCA-PSV已经逐渐成为预测胎儿贫血的主要方法。对于母胎同种免疫病的预防,朱教授表示:做好高危人群的识别,首次产检应检查ABO及RH血型,且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之前(妊娠28周后、产后、以及每次妊娠事件)都应筛查抗体。
医院张卫社教授:
肺动脉高压合并妊娠的围产期处理
张卫社教授详细讲述了妊娠耐受力的评估,妊娠期的保健及分娩期的处理。张卫社教授强调评估时间是决定救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尽量在妊娠前或妊娠早期评估,尽量避免到妊娠中期和妊娠妊娠晚期。对于肺动脉高压妊娠期的保健,若妊娠风险III、IV、V级,均是极高风险也是妊娠的禁忌。
医院侯红瑛教授: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侯红瑛教授展开讲解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急性脂肪肝致肝衰竭的特点、治疗原则等内容。候教授提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肝衰竭前期的临床特征,肝衰竭时需全面的动态的评估,如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胆汁酸等,同时要注意指标的预后价值。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存在的临床问题是复杂性和无特异性,故识别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至关重要。
广州医院陈敏教授:
多普勒超声在产科的合理应用
陈敏教授表明:多普勒检查结果应与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大脑中动脉多普勒的测量可以用来评估胎儿贫血(用峰值流速);早孕期子宫动脉多普勒测量对预测高风险人群发生先兆子痫和FGR具有意义;脐动脉多普勒的测量可用于发现FGR、先兆子痫及羊水过少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为远教授:
妊娠期肥胖与结局
张为远教授主要讲述了肥胖对生殖生育、妊娠、分娩及子代的影响、孕期的健康教育。张为远教授指出:对生殖生育,肥胖可导致受孕率下降、流产率增加;对妊娠,肥胖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对分娩,肥胖者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增加;对子代,肥胖为多基因遗传病。
医院王志坚教授:
孕37-39周“足月早产”注意事项
王志坚教授介绍了早期足月产的定义、原因、导致的母儿问题及管理。回顾性研究一致表明,39周前足月产的新生儿患病率较39-40周分娩的明显增加。王教授讲到:应重视早期足月产儿,其总体患病率、呼吸系统疾病发生风险明显上升,而且早期足月产儿胎肺可能成熟,但不代表其他器官发育也完善,例如新生儿的神经系统。
重庆医院张华教授:
妊娠期脓*血症的处理
张华教授为大家带来包括妊娠期脓*血症的定义、评分、感染原因、辅助检查及治疗等在内的学术内容。妊娠期脓*血症的治疗首先是液体复苏,其首选液体是等渗晶体液,其次是抗生素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使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如光谱青霉烯或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联合药物,其他治疗方式还有机械通气,镇静镇痛、营养等。
花絮
至此,第三届母胎医学大会所有学术讲座全部圆满结束。大会隆重闭幕,闭幕式由郑州医院赵先兰教授主持。
[闭幕式]
郑州医院赵先兰教授致闭幕辞:盛夏时节,中原大地,第三届母胎医学大会顺利召开。本次大会注册人数达到人,共有超过名来自国内的产科及相关科室医生现场参加,参会厂家近30家,特邀讲师团队70多名,共有50多位工作人员参与会议筹备、组织、实施工作。在2天的会议过程中,大家的学习热情让人敬佩,专家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给大家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视角,我谨代表大会的组织者对所有参会者和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你们!我宣布第三届母胎医学大会圆满闭幕,祝各位归途顺利!让我们来年再会!
来源:郑州一附院围产医学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