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方案
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正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调查的主要目的。
目前,我国主要发病死亡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病,这些病的生成都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有关专家说,实施营养教育和干预,不仅能预防青少年患上慢性病,还能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智力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是一个意义极为重大的项目。
在我国,营养干预虽然近年来得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不断重视,但是离国际上要求的标准还有很大差别。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营养干预方案,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低纤维素的不合理膳食的摄入,以及相应的体力活动的减少,带来了超重和肥胖,肥胖是形成2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肥胖先引起胰岛素抵抗,胰岛代偿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保持糖代谢正常,此时患者会有高胰岛素血症,当胰腺出现缺陷,胰岛素分泌量代偿不了胰岛素抵抗,则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又称为糖耐量减低;进一步损害胰岛功能。若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h血糖超过11.1mmol/L时,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
糖尿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
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系发病率与病死率高2~3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倍。
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发病率约为4%~5%,患病人数已达4千万之多,且患病人数每年还在以千分之一的惊人的速度增长。
广泛开展糖尿病病人的基础知识普及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科学的认识糖尿病,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掌握他的规律,合理用药,科学控制饮食,运动增强体质,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心理护理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程上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药物、饮食、运动治疗及康复保健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病急乱投医,延误病情,不要相信小广告,没有一次就能治好的灵药。医院,在专科医务人员指导下,做到长期、正规、合理、科学、因人而宜的综合治疗。所以在漫长病程,各种治疗及各系统的并发症极易使病人产生心理压力,出现抑郁不安、焦虑、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耐心开导,同时通过家属及患者亲人告知其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安慰,使病人增强信心,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个体教育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基础医学知识,让他们了解该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以及如何正确服用降糖药,血糖的正常值及波动范围,低血糖预防措施及处理原则、饮食、运动、心理与病情控制的关系,监测血糖的重要意义及价值,以及胰岛素注射方法等知识。
3、临床各种治疗指导
(1)饮食治疗指导患者了解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确定胖瘦程度而计算每天所需的热量,让其认识到除定量、限糖及糖制品外,可与正常人饮食一样,做到食品多样化,三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应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宜少量多餐,每天多吃几顿饭,每顿主食少吃一点,可以减少餐后高血糖,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三餐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1/3、1/3,以利于减轻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主食宜以米面为主,蛋白质以大豆及豆制品为主,脂肪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少用猪油、牛油等动物油。忌食: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果糖、糕点、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少食: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肝肾、脑。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还应注意少盐(3g/d)及少钠和减少蛋白质供给量,忌食豆制品,合并尿*症者主食以麦、淀粉代替米面,蛋白质供给首选优质蛋白质。
(2)用药指导口服降糖药应严格遵照医师制订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宜、科学规范的用药,不能随意自行加量或减量。胰岛素注射液的类型、剂量应根据病情确定。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其次为手臂上部的外侧,大腿前部及外侧,应避免原形硬结及皮肤破溃处注射。讲授低血糖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如:出现脸色发白、心悸、头晕、出汗、手足发麻、颤抖等症状,立即口服糖果或糖水10~15g。卧床休息,停止运动。身边随时备有食物,体力不支就该进食。
(3)运动疗法的指导运动能促使糖代谢及提高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敏感性,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可根据患者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有氧运动方式,但运动的限度通常提倡也好掌握的是交谈式,就是患者无论作什么运动时可以与别人进行自由交谈。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如运动中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休息。但有心脑血管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应慎重安排活动。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缩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大多数患者都能掌握饮食及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的目的和方法,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老年糖尿病病人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1)老年糖尿病病人运动治疗的不适应证①严重的1型糖尿病病人,运动可诱发酮症酸中*;②伴严重眼底病变;③严重的糖尿病肾病;④有足部溃疡者;⑤空腹血糖>14mmol/L,伴严重大血管病变及心脏病变。
(2)老年糖尿病病人伴有下述情况者为绝对禁忌证
①各种感染;
②肝衰、肾衰、心衰;
③轻度活动即发生心绞痛,新发的心肌梗死(4周内);
④心室或动脉病;
⑤心律不齐;
⑥最近发生的血管栓塞;
⑦肺心病引起严重换气障碍。
(3)老年糖尿病病人伴有下列情况者为相对禁忌证
①代偿性瓣膜病;
②运动后未加重的心律不齐;
③装有心脏起搏器;
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过去曾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者;
⑤神经肌肉疾病或关节畸形而有加重趋势者;
⑥最近有暂时性脑缺血者;
⑦极度肥胖者;
⑧服用某些药物,如:洋地*制剂及β-阻滞剂者。
(4)中老年糖尿病病人运动的四戒
①一戒负重憋气使劲;
②二戒疲劳带病运动;
③三戒争强好胜,过量运动,急于求成;
④四戒运动后即坐、即躺、即餐、即(冷)浴。
(5)糖尿病运动治疗存在的问题
①误劳动代替体育锻炼;
②运动量过小;
③有效运动量不足;
④运动量过大;
⑤不能长期坚持。
糖尿病是由各种病*、细菌、真菌、内*素等感染,自身免疫力低下,意外创伤及遗传病史转化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受损,导致身体各个组织特别是心脏、肾、眼、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性障碍。糖尿病的突出表现是热量过剩,一切合并症都由此产生,一切治疗都围绕如何减少热量展开,即在维持身体良好状态的前提下减除多余热量,促使血糖恢复正常。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糖尿病营养干预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营养干预把糖尿病控制在最佳状态,通过营养干预逐步将药物减少到最低量,直至全部退出治疗。
一、糖尿病营养干预
糖尿病营养干预是指依照科学性、合理性、连续性原则,根据糖尿病患者具体病情实施营养热量个性化分配的方法。针对每位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受损程度,为其定制个性化营养热量合理分配方案,从而达到逐步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目的。这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途径。
由于糖尿病属于身体感染或局部感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致使病*侵蚀,意外创伤及家族遗传转化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同时也是生活方式性疾病,即食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遗传基因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感染,均衡饮食,合理运用营养干预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二、糖尿病营养干预解决了糖尿病治疗中两大难题
1、解决了由于感染使人体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相对与绝对不足的问题。
2、解决了患者身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体内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三、糖尿病营养干预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机理
1、糖尿病能否治愈,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是关键。患者通过糖尿病营养干预强化治疗,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有利恢复时间。
2、在高血糖的压力下,胰岛β细胞并没有死亡,它只是处于休眠状态。利用糖尿病营养干预驱除“高葡萄糖*性”,扫清对胰岛β细胞所造成的危害,使胰岛β细胞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恢复。
3、通过糖尿病营养干预,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消除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持续刺激,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阻断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的。
四、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必要条件
1、将摄入的热量严格有效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合理营养膳食配制,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3、严格控制谷物的摄入量,合理配比谷物与膳食纤维的比例。
4、加大蔬菜的摄入量,合理摄入适量水果。
5、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6、杜绝各种感染。
7、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与否还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
五、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所需时间
通过糖尿病营养干预治疗,每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因患者的病程与严重程度而定,从3个月到24个月不等。
1、初期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需要3-6个月。
2、患病3-5年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需要6-12个月。
3、患病5-10年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需要6-18个月。
4、患病10年以上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需要6-24个月。
糖尿病营养干预治疗初期,各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减去大部分糖尿病治疗药物,部分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停药。科学的治疗方案,加上患者的密切配合,即使是一型糖尿病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通过糖尿病营养干预治疗也可以大幅度减少胰岛素用量,大大改善生活质量。
王泓:医院董事长
看见中国发现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