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闻集萃跨越 [复制链接]

1#

——医院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纪略


  4月15日,医院妇产科一名羊水栓塞的产妇带着她的宝宝毛毛康复出院了,毛毛嘟着小嘴,转动着小脑袋左右搜寻着妈妈的味道,母亲则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很难想像,15天前这对母子曾经在*门关走了一遭。这也是医院搬迁后成功抢救的第二例羊水栓塞产妇病例。


  从医学上讲,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血循环,形成肺栓塞、休克、凝血障碍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综合症,是产科发病率低而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产妇病死率达80%以上。羊水栓塞起病急,病势凶险,多于发病后短时间内死亡。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和13天的治疗,母子终于平安脱险。近年来,医院注重提升医护人员素质、医院医疗及服务质量,类似的重症抢救治疗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范例。


  医院将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等工作列为每一年的工作重点,坚持一年一次大的综合评估、一个季度一个主题、一个月一个重点,如加强内涵建设、制度管理、督导检查、技能培训、理论学习等,同时,医院医院专家的资源优势,着力提升医疗服务和技术水平。据医院院长周兴高介绍,在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医院在狠抓管理、狠抓制度以及在专家的传帮带前提下,医院通过自身的学习、培训、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经过努力,医院涌现出了不少的优秀的医护人员,并成功治愈了很多疑难病例。

“一针准”卢婷


  在儿科病房,穿着蓝色外套的卢婷正在哄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等小孩的情绪稍微平静了一些,她让大人把小孩控制好不乱动之后,很熟练地一针下去,输液的针头里马上回血,给孩子输上了液。当大家赞扬她的扎针技术的时候,她只是笑笑说:“没什么,我们儿科每个护士扎针的技术都很好的,很多都能一针搞定。”


  今年30岁的卢婷,在护士岗位上已经有10个年头了。年从六盘水市卫校毕业以后,她分配到医院普泽分院门诊工作,在卢婷的记忆里,每天每个护士都需要给个左右的人扎针。一遇到小孩哭闹,大人着急就会找护士,遇到爱动的小孩还需要重新找血管扎针。在学校时就喜欢和同学在寝室相互练习扎针的卢婷,在遇到孩子哭闹或者针扎歪时比一般人更多了一份冷静,她的扎针技术准确率比别人也要高,因此,患儿家属经常点名找她扎针。


  医院搬到新院址后的一天,医院接诊了一个高烧的患儿,患儿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执意要医生给患儿开药吃,并明确说不打针,如果非要打就等打上了才交费。由于患儿高烧,血管特别不好找,但是,细心的卢婷还是一针就给患儿扎准了,患儿的奶奶千恩万谢地说:“医院连扎四针都没有扎准,娃娃痛得太可怜了。”第二天,患者的家属又带着孩子来找卢婷为孩子输液。当儿科病房的一些家属抱着患儿来找卢婷给孩子扎针的事情成为美谈时,卢婷只是笑笑说:“我们儿科的很多护士也有很多粉丝的。”卢婷也因此得了一个“一针准”的雅号,而在儿科病房还有许多像卢婷一样的“一针准”,纯熟的业务技能都来源于她们平常的勤学苦练。

一起见证生命的奇迹


  3月13日,烧伤整形科来了一个12岁的患者,患者当时高烧39度以上,她身上所有包扎的敷料都湿透了,并散发出难闻的臭味,伤口周围都红肿了。据患者家属介绍,孩子已经有10多天没有进食了。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的下腹部一直到右大腿的中下段、后背部等大片软组织损伤、褥疮以及创伤周围的感染,并有多处骨折、膀胱破裂、多处结石等,从患者之前的检查资料来看,患者曾做过造瘘术,同时,很多伤口都没有长好,有的甚至有脓液流出来。面对患者大创伤面和复杂的病情,知道情况的人都说,孩子如果能够救活那就是奇迹。面对患儿求生的眼光,医院没有退缩,而是把这次疑难病例当做一次医学挑战、一次医术大会战。患儿入院后,医院立即召集儿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家对她进行会诊。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患儿的病情有了好转。4月14日,烧伤整形科主任葛红介绍说,患者目前病情比较平稳,但是,由于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其它的情况出现。而医院会集中力量为她诊治,争取让她尽快康复出院。


  医院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生命的奇迹终于出现。


  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护人员技能素质,精湛医术+爱心团队,医院正行进在一条不断进步与提升的道路上,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蔡晓霞 *娟 罗洪波)

质量才是市场竞争的王牌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或者一种产品,如果没有质量,就谈不上竞争力。因此,质量才是参与市场竞争的王牌。


  如何以质取胜?怎样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稳定立足、成为权威?拼的,就是过硬的医疗医技水平和服务。近年来,医院着力在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打造硬件条件的同时注重提升软实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粉丝”的包围就是一种认可,就是一种褒奖,就是发展的动力和底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升无止境,只有坚持高水平的诊治、高质量服务,才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王牌”,继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蔡晓霞)

水钢视窗

长按上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