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CHN-MZ麻醉MedicalGroup
发生羊水栓塞,不仅对产妇家庭是灾难的,对麻醉医生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在精疲力尽的抢救后,也未必能将患者拉回来。并且,大家也能在最近一些年的各类报道中看到相关的医疗纠纷。尽管医疗是无过错的,但产妇家毁人亡的结局实在触痛人心。
为了尽量降低此类意外事件的发生,也能让麻醉医师全面了解围麻醉期突发羊水栓塞的原因并作出积极、正确的应对策略,我们从一书中找出典型案例分享给大家:
病例1
产妇,25岁,孕1产,孕38周,臀位,脐带绕颈2周,术前检查结果正常。
术中切开子宫顺利取出婴儿,在胎盘娩出后约5分钟,产妇突感视物模糊、胸闷、憋气、烦躁,血压70/45mmHg,心率30次/分,子宫收缩差,子宫浆肌层出现片状淤血,阴道出现大量不凝血。
辅助检查
/p>
①床旁行胸部X线片拍摄,显示双肺弥散性点状浸润影,沿肺门周围分布。
②化验检查:3P试验阳性,血小板X10%/L,并呈进行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1.5gL,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大于正常值,考虑为羊水栓塞。
诊断羊水栓塞后立即进行抢救
/p>
①开通其他静脉通道,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②供氧,立即行全麻气管插管正压给氧,氧流量5~10L/min。
③缓解肺动脉高压,根据病情使用
/p>
a.罂粟碱6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
b.阿托品1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皮下注射。
c.氨茶碱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
d.抗过敏,应用甲泼尼龙mg,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迅速输血并大量补充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等。f.产科处理:在积极采取上述救治措施的同时,由于其子宫表面出现大片瘀斑,针眼渗血,行子宫动脉结扎无效,最终进行子宫全切术。
术后10天,患者出院。
第一个病例,由于处置非常得当,结局也很圆满。然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病例,其中有很多值得推敲或者优化的地方。
病例2
产妇,26岁,孕38周临产,因破膜后规律宫缩时,产妇出现咳嗽,憋喘,青紫,昏迷,血压立刻下降并测不出,立即送手术室行紧急剖宫产术。
在手术室立即行全麻气管插管正压给氧,氧流量5~10L/min,开通其他静脉通道,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
切开子宫取出婴儿,婴儿取出时无反应,1分钟Apgar评分为1分,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因重度室息放弃抢救死亡。
产妇考虑为羊水栓塞,立即抗过敏,应用甲泼尼龙mg,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迅速输血并大量补充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等。
在积极采取上述救治措施的同时,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术后出血得到控制,出血总量为0ml。
由于麻醉前产妇血压过低,术后产妇出现了右侧下肢偏瘫。
那么,围麻醉期突发羊水栓塞,我们有哪些思考呢?
社会对医学的认知程度严重不足,羊水栓塞这个罕见的产科并发症不为患者及家属了解。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社区群众医学知识的普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该做好社区内宣传工作,让孕产妇了解基本医学常识,同时应设置培训机构和孕妇学校,让每位准爸爸和准妈妈学习妊娠及分娩知识,明白分娩风险。在孕产妇入院时做好宣教工作,强调相关风险。
一旦发生羊水栓塞,麻醉医师、产科医师应密切配合做好抢救工作。如产妇出现心搏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初级生命支持;行气管插管,便于气管管理;行中心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便于大量输液和输血和有创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监测及血气分析。
一般羊水栓塞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羊水栓塞早期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
/p>
①对阴道分娩过程不做过多干扰,严格使用缩宫素,对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后应用缩宫素者要警惕羊水栓塞的发生。
②妇产科医生对孕妇做阴道宫颈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产道损伤。
③人工破膜应该在宫缩间歇期进行。
④严禁暴力按压孕妇腹腔迫使胎儿娩出。
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破膜后尽量吸净羊水以防进入子宫血窦。
⑥宫缩过强或强直收缩时,应用子宫平滑肌松弛药硫酸镁抑制宫缩。
一旦出现产妇或婴儿不良情况发生纠纷时,应该依法办事,医患双方分清权责,把医疗事件归置于就事论事的框架内,依法给医患双方一个公正的评价。
患者和医务人员要充分了解处置医患冲突事件的相关法律、报告制度和相关处理程序,明确责任和过失的处理方法,冲突的赔偿和处罚措施。
参考文献及更多案例:详见该书针对61种围麻醉期高危害性突发事件及5类严重威胁医患安全的突发事件,按原因分析、应对策略、思考以及案例分享思路,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让麻醉医师轻松面对围麻醉期突发事件的挑战。